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村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新时代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应当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各个省市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资源倾斜,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探索建立了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老年公寓、“以地养老”等创新模式。不过,总体来看,农村地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仍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缺乏稳定资金来源、服务供给能力有限、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医养结合难以推进等多重挑战。对此,本文提出下一步要继续巩固家庭在养老中的基础地位、建立长效多元的筹资机制、提升养老服务供给的专业化水平,以及发展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互助式养老服务等方式,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养老短板,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村教师的素质亟待提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词。从“让孩子上学”到“让孩子上好学”,农村教育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要让农村孩子上好学,其中“关键一招”,就是改善广大农村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素质,而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才是决定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措施。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劳动力素质越高,推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越强,农民增收就有了不竭的源泉。所以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其重要而严峻的问题,而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内容。本文强调农民在中国改革和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突出强调农民素质技能结构是农村经济结构中的首要结构。明确提出“提高农民素质技能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之根本”的论点。这一论点突破了以往从生产力角度,以产业结构或投资结构为核心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局限,揭示了中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其不在于生产力、资本或资金等物质力的增长,而在于农民素质技能结构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慈城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在慈城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培育新型农民的目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优势,以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技能培训为突破口,不断创新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新机制,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项目实验点”、“全国农村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妇女培训基地”、“浙江省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和“宁波市成人中等文化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要有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同时具有健康体质的新型农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原贺贺 《改革与开放》2013,(12):25-26,28
农村社区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农村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社区的战斗堡垒,农村社区党组织自身的不足不仅限制其功能的发挥,而且严重制约农村社区建设的进程,如何提升农村社区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是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社区党组织应充分借助农村社区这一平台,完善组织结构设置、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创新传统工作方式、确保党建经费供给,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服务能力,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农村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社区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方式,将其运用到农村社区建设,既可以满足农村社区居民需求,又可以缩小城乡社区服务差异.在农村运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存在人居分散、划分网格单元困难、资金不足以及可借鉴经验少等问题.在调研基础上,对农村如何就“网格化”管理创新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设置网格管理层次,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因地制宜,明确责任主体数量和职责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军 《辽宁经济》2006,(12):11-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摆上了突出位置,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创新文化载体促进农村公益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文化是农村基层社会的文化现象,它承载着农村社区居民的信仰、价值观、伦理道德、思维方式、组织制度、历史传统与生活方式等内容。利用和创新好农村社区文化载体的特性和功能,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农村社区公益性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会军 《魅力中国》2009,(31):188-189
新时期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处于普遍偏低状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因素,包括体育教师自身心理的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教育观念等,提出了全面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途径,使其更好地为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2.
高会军 《魅力中国》2009,(16):100-101
新时期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处于普遍偏低状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因素,包括体育教师自身心理的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教育观念等.提出了全面提高西部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途径,使其更好地为西部农村学校体育服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建设是中国历史发展特别是农村改革、开放、发展、稳定的必然要求,既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浩大的农村社会管理工程、服务农民的服务工程、建设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工程。文章从五个方面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合作经济》2010,(2):F0003-F0003
开展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是福建省供销合作社推进“家电下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08年5月以来,福建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永安、武平、建瓯、屏南、福清、仙游、惠安、华安、顺昌等9个县(市)先后分两批开展了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社区综合维修服务体系,开展农机具、沼气设备、太阳能设备、摩托车、电视接收器、家用电器等综合维修服务和零配件供应。  相似文献   

15.
邮储银行沈阳市分行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专注坚持走“普惠金融”的发展之路.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不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创新“三农”信贷产品种类,不断加大区域性农村信贷扶持力度,已经成为推动沈阳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自2008年5月,沈阳市分行发放了第一笔小额贷款,至今已累计发放涉农贷款65亿元,惠及7万余农户,乡镇覆盖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6.
冯洁 《浙江经济》2007,(15):24-27
在邵峰看来,农村社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客观现象,而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则是政府为促进农村社区更好更快地转型而进行的一种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自觉行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照市莒县以社区建设为载体,通过试点先行、典型带动,探索实施多元化城乡社区发展模式,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县”,先后建成农村社区85处,其中71处通过市以奖代补验收并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目标;合理确定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强化农村社区四大服务功能,重点完善公共服务和发展生产增收服务;建立科学合理的微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农村社区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供销社在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性开展了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本文认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可以给农民提供一个能满足多方面需要的、健康的社交和综合服务的场所,成为农村社区活动中心。建议加大试点推广力度,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各系统、各部门“下乡”项目的落脚点和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今天,农村社区经济发展普遍滞后于城镇,而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发展不仅滞后于城镇,而且滞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农村社区文化载体短缺、积极文化活动贫乏、消极文化现象盛行,成为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关系着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两个文明的共同发展以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我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入手探讨我国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