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城市区域经济组织的建设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的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表现在统一的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的建立、跨区域的公共事务管理及城市区域基础设施的供给等方面。城市区域协作组织滞后是制约城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国外城市区域组织的基本模式,中国城市区域协作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国城市区域组织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供给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文章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财政、金融等体制性因素是造成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制度和供给模式,以此来保证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进而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与架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制度瓶颈,表现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化程度低,与行政区划相关联的制度安排以及基于市场经济合作制度的缺失割裂了区域市场,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在于推进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区域合作制度的供给主体是政府,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是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构建区域合作制度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市场与政府等几方面的关系.基础制度环境、规划和政策、制度实施机制形成区域合作制度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早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对发展的制度因素有所忽视。制度因素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新发展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供给制度等等都与经济发展有关。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反之,无效率的制度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同城化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行政分割和保护主义限制,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资源共享、统筹协作,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城市发展战略。川它是在行政区经济向一体化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开放式的区域合作模式,通过弱化城市间的属地意识,强化城市间的集体认同,从而达到共享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20多年市场化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凸现为供给创新乏力。供给如何创新,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以至于经济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供给创新的内涵所谓供给创新是从生产者供给角度来说的,即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家将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其中,技术创新是供给创新的核心,是新产品或新工艺由产生概念、经过研究开发、商品化生产到市场销售,并使其成果产业化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创新的过程也就是经济…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框架下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作为农村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共同生产条件”,基础设施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加快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农村就业压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但由于它具有潜在的高风险、农业自我积累能力弱、二元财政供给体制等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以致农村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严重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文试图在评析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公共财政相关理论,从制度创新、体制改革、融资方式创新、政策导向等角度探寻近期我国有效增加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园林 《现代财经》2005,25(3):19-22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缺乏应有的联系与互动,区域内部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之间因市场化差异而造成不发达地区造血功能不足,行政区经济越来越成为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的刚性因素等问题。为此,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对中西部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制度创新等,以推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区域市场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 《当代经济》2011,(18):104-105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同时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卓有成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市场一体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因之一,它有效地为区域生产要素顺畅流通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提供...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评价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对价格法,对2005—2012年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在服务经济这一时代背景下,重点探讨了京津冀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最后借助多元回归模型,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京津冀劳动力市场整合程度逐年提高,但一体化进程略滞后于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不同城市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指数差异较大,北京、廊坊相对较低,唐山、石家庄相对较高,另外,与其他城市不同,天津、沧州一体化指数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不同,公共性服务业一体化程度最高,但却呈现出下降趋势;城市宏观产业结构及人力资本和城市间行政阻隔及商品市场一体化是影响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其次为城市产业内部结构、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社会要素,而城市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外向度、政府干预能力及城市间地理阻隔对区域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杨开忠 《广东经济》2009,(10):21-23
珠三角一体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共同制度(包括区域共同市场制度、区域共同社会组织制度、区域共同政府制度),相互联结的基础设施以及共同公共政策。中央和广东提出,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构建城市规划统一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是完全正确的。从推进“双转移”、“双升级”,发展总部经济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季任钧 《经济地理》2004,24(5):720-720
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下,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发展和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产生明显的刚性约束,所以我国存在着“行政区经济”现象。“行政区经济”是指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悖的一种特殊的、过渡性质的区域经济,它表现为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由于在“行政区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3.
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三年来,在卫生、文旅、交通、环保等多个领域协同供给成效明显。但一体化示范区公共产品供给在实践中存在供给碎片化、供给不均衡、百姓获得感不高、供给保障不足等短板。此外,一体化示范区也存在着理论上难以打破的束缚,包括行政体制机制的制约和地方价值与整体价值的矛盾等。从整体性理论视角看,一体化示范区公共产品的政府协同供给需要树立整体性价值理念,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完善法律政策机制保障,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供给力量。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潜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释放.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市场的、产业的和制度的一体化,三个一体化丛须同时推进才能切实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提出创新一体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公共政策价值取向为基础,分区域对中国农村基础设施政府供给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社会公正、农民生活和谐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评估。分析表明,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带来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价值取向的区域差异。指出要统筹城乡、规划先行、产业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互相促进,以基础设施供给加快实现东部地区城乡一体化、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西部地区扶贫解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对价格法和1 246组城市对数据,对1999-2013年中三角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程度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运用熵权法构建了复合指标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近15年来,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和进程均滞后于长三角城市群;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外向度和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共同因素。其中,地方保护主义和经济外向度是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而交通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两大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差异化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制约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信息通达度阻碍了长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却促进了中三角城市群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北经济当前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形势要求各省区联合起来。构建和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地缘优势、人力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等是东北区域一体化的前提保障。要实现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要实现组织制度创新;二是体制创新;三是模式创新;四是驱动模式转换:由政府推动型为主转向经济促动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与制度发展的非均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曹阳 《经济学家》2001,3(4):67-71
制度非均衡发展是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区域政府作为执行正式制度规则的组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但区域政策规模过大反而会阻碍区域经济发展;非正规制度可统称为“社会资本”,它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潜移默化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何磊  王艳 《发展研究》2011,(5):58-6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西部地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于历史原因、经济因素、制度体制,这些因素制约着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和经济发展的步伐。进而提出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建立惠及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界定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概念基础上,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构建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利用2000~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四个维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旅游经济非均衡程度是促进全国和三大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在全国以及东部和中部地区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作用减缓,而在西部地区仍然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水平仅在全国范围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区域制度环境还不健全,对旅游经济发展没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促进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需要贯彻执行分类指导的基本思想,实现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提高旅游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还需要协调旅游经济与其他第三产业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