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加快云南粮食生产发展 确保粮食安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以来,全球粮食供不应求、大量动用储备粮,导致全球粮食库存率已多年低于17%的安全线水平,目前仅为15%,为50年来的最低水平,仅能满足50多天的世界消费。世界粮食单产增长缓慢,粮食单产增加已到了一定限度,今后30年世界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将进一步放慢至0.8%。尤其是全球人口不断增加而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将更加严峻。据统计,2006年全球人口已超过65亿;预计到2025年,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在过去30年中,水稻面积占我国粮食总面积的30%左右,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占谷物总产量的45%左右,占商品粮的50%左右。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我国稻米消费和需求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  相似文献   

3.
我国稻米需求和生产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我国是世界上的水稻生产大国,稻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总产居第一位、单产居第十位。自1980年以来,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球的23%,稻谷产量占全球的30%以上。可以说,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供给;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其作用和意义重大。一、稻米消费情况西方国家以小麦消费为主,稻米只作为替代品和补充品。而我国不同,稻米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在粮食消费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一)稻米消费的一般特性1、占粮食消费的比重大。目前…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的稻谷生产大国,稻谷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的23%;总产量居第一位,占全球的30%以上。水稻也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5.
世界粮食生产与加工的基本格局和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世界粮食生产与加工的基本格局1 .1 世界及主要国家粮食生产的基本格局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食物 ,所以粮食生产备受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重视和关注。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人类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全球都致力于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产和总量。但全世界各地区和各国家粮食生产很不平衡 ,粮食单产和总产的差异很大 ,这也是造成世界各地区和国家贫富差异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世界上粮食生产发展最快的国家 ,特别是改革开放2 0多年来 ,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粮食总产量由建国初期的 1 .1 3亿吨 ,提高到 1 999年的 5.…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该文从增加粮食播种面积与提高粮食单产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增产潜力的11个主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粮食单产依然是今后几年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在逐年加强,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单产成为第一主要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有效灌溉面积、国家政策、农业劳动力素质、农业机械化水平、生物防控技术和化肥使用量等,也都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潜力与增产前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严峻。增加粮食生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仍有巨大潜力,在目前条件下,提高粮食单产是增加我国粮食总产的唯一途径。在提高粮食单产的众多措施中,尤以培育良种为主要途径。并对育种科研的予期投资报酬率、科研政策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新闻在线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6,(2):F0004-F0004
我国综合国力排名世界第六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外公布200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黄皮书实测结果表明,中国在世界各大国中综合国力排名第六。专家预测分析称,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略有放缓,预计在4%到4.3%之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2005年我国粮食总产9680亿斤,比上年增产292亿斤;粮食亩产619斤,再创历史新高。2004年和2005年粮食连续两年增长,增长总量超过1000亿斤,特别是粮食单产连续刷新历史记录。这1000亿斤在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发展态势中的意义不可小觑。用温家宝总理2005年12月29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长期粮食单产潜力的分析预测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后粮食单产发展可以概括成单产水平稳定上升(1949~1959)、持续低势攀爬(1960~1981)、持续高势提升(1982~1999)和滑坡调整徘徊(2000~2003)等4个阶段。粮食单产以年均72.69kg/hm^2的速度不断提高,潜在年提升能力在150kg/hm^2以上,当前我国的粮食单产水平是4500kg/hm^2。我国粮食单产仍将持续提高,但是,2004~2010年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粮食单产超常规的发展阶段。文章从品种更新换代、主要粮食作物、粮食主产区单产水平以及高产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角度,分别预测了我国中长期粮食单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单产的时序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单产的时序变化研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安荣中国科学院遥感所阎守邕建国以来,粮食总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是靠粮食单产的提高。因而,粮食单产的发展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决定着“谁来养活中国”。本文将以1949~1995年...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2004~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那么,这"十连增"主要来自粮食单产水平的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还是粮食内部品种结构的调整?《未来中国粮食增产将主要依靠什么?》的测算结果是:单产对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播种面积,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即高产粮食作物对低产粮食作物的替代)在部分年份贡献率较大。田甜等进一步分析了单产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他们发现:对于水稻单产而言,财政支农力度、种子费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较大;对于小麦单产而言,机械费、财政支农力度、温度和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大,对于玉米单产而言,财政支农力度、温度和种子费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粮食单产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粮食产量主要取决于粮食单产水平而非粮食播种面积。本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包括化肥投入、灌溉、耕地成灾面积、机械动力在内的影响我国粮食单产水平四个因素,应用势分析的方法刻画了上述因素的时间序列趋势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阶段不同因素对粮食单产水平增长的贡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循环波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短期循环波动的基本情况,认为我国粮食总产量循环波动是由单产波动引起的。单产水平的变化是技术创新的结果。粮食人均产量和生产资料投入的变化是引起粮食生产波动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根据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芜湖市粮食生产系统中的各个相关因素,得出提高粮食单产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手段的结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粮食单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九连增”主要因素贡献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我国粮食近9年来连续增产(以下简称:粮食“九连增”)现象,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包括对粮食、三大主粮及其它杂粮增产率,粮食总产趋势进行了研究,定量分析了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两方面因素在粮食“九连增”过程中的贡献率大小.研究发现:粮食“九连增”主要得益于单产的大幅增加;单产和播种面积这两方面因素在三大主粮的增产过程中贡献大小存在一定差异,其它杂粮的增产中单产增产贡献率较大.“九连增”期间,现行的一系列农业生产关键技术补贴政策对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作用显著;而农业生产促进性补贴及粮食最低收购价等一系列政策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作用明显.笔者认为继续加大各类直接或间接补贴政策的补贴力度,是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有效措施,同时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工作,防控市场风险,保障粮农利益.  相似文献   

16.
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94~2004年我国粮食生产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关联动态分析,定量分析了粮食总产量与各因子的关系密切程度,指出了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受灾面积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因素;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山东省1978-2012年粮食生产数据,测算粮食单产的波动指数、波动周期和波动幅度;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剖析各影响因素对粮食单产波动的作用。结果表明:山东省粮食单产波动幅度较大,较多周期表现为古典波动,粮食单产的稳定性较差,且扩张能力在不断削弱;旱灾受灾与抵御能力是影响粮食单产波动的首要因素,农业政策因素对粮食单产波动也有重要影响;影响粮食单产波动的因素表现出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1991年—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产变动状况1991年—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变动状况二、1991年—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与播种面积和单产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经过计算,1991年—1998年全国粮食产量与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相关系数0.693;全国粮食产量与全国粮食单产相关系数0.978;1998年—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与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相关系数0.942;全国粮食产量与全国粮食单产相关系数0.727。三、1998年—2003年全国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分析1991年—1998年全国粮食单产变动是引起全国粮食产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变动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算各省区粮食增产潜力和各省区可比耕地资源量,揭示不同阶段我国及各省区粮食生产及增产的特点及原因,揭示我国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方法]结合生产力相对指数与耕地面积分析我国各省耕地资源量,测算了复种指数和单产对我国及各省区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粮食增产的潜力。[结果]我国各省区人均粮食产量差异明显扩大。1985~1998年间,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增加的贡献率为85.35%;1998~2003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下降,播种面积减少是主要原因;2003~2013年间,单产增加依然是增产主因,但播种面积增加的贡献明显提高。1985年相对生产力耕地资源的省际差异明显大于2013年,据该文估算,我国可增产粮食22.9%~43%,复种指数对于粮食增产的潜力十分可观。[结论]近3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是"南降北升",播种面积差异是粮食生产省际差异的主因。1985~2013年间,粮食播种面积仅占农作物增播面积的15.48%。大多省区耕地复种指数提升空间较大,但多数省区现实的复种指数却在下降,原因是农业生产比较利益低下。进一步提高单产的边际约束效应明显凸显,提高复种指数应该是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天津粮食生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是粮食主消费区,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国家粮食安全水平,其对粮食总产波动更为敏感。该文根据1978~2008年天津粮食总产资料,分析了近30年天津粮食产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粮食波动的影响,并研究了影响粮食波动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粮食总产逐步提高,但年际间有明显的波动,其粮食总产波动对我国粮食总产波动的影响趋于增强。粮食单产对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影响大,其作用约占总产平均年际波动的60%,播种面积作用相对较小但趋于增强。粮食单产波动受气候波动的影响明显,其作用约占单产平均年际波动的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