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小敏 《西部大开发》2011,(12):110-110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学阶段的识字量较大,要掌握大量的汉字;要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要抓住学生短暂的注意时间,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增强识字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冯瑞瑶 《发展》2010,(1):143-14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的学生要完成一定量的识字任务,但汉字的结构复杂,且类似性大,而低年级学生的空间知觉发展水平仍处于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而局部分化能力较差,因而掌握大量的生字必有困难,应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毕勿愁 《魅力中国》2010,(22):259-259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识字质量?工作中我体会到要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兴趣。就能自觉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相似文献   

4.
刘双宝 《魅力中国》2014,(25):227-227
小学一、二年级总共要求认识1800个常用字并采用认写分开的形式编排,目的是让学生提早阅读。识字量大了,课文篇幅长了,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多了,其它语文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好规定的教学内容,做到会读会写,并能在生活中初步使用。如果时间少了,又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王领然 《魅力中国》2014,(3):215-215
小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学段的教学都重视识字,让学生能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不断改进汉字识记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掌握新知。  相似文献   

6.
吴洪江 《魅力中国》2011,(18):265-265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体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汉字由最初的具有鲜明象形特质的古文字经过了隶变、楷化、简化的发展变化。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小学识字教学在目的把握上存在偏差,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因而造成了小学识字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对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改变这种状况,广大教师和研究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尝试。本文从小学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关系出发,围绕张岱年先生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提出的广义文化所包含的四个层面: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对如何进行小学识字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马仙香 《黑河学刊》2013,(6):115-116
识字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引导其自主识字,把识字与学生的情感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枯燥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8.
夏鹂 《魅力中国》2013,(5):121-121
对于一年级语文来说,识字是重点,但它又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他们品尝识字的乐趣,从而达到快乐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杨梅 《魅力中国》2010,(31):377-377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的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高学红 《魅力中国》2010,(36):57-57
“创新”是时代的主题,识字教学上的“创新”就是把枯燥无味、抽象、难于理解、难于认识的汉字,变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本”环境中掌握知识,掌握汉字规律,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能力,保持孩子们强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孙艳 《东宇经纬》2000,(3):26-26
小学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扫清学生读写过程中的语言障碍,提高大量读写的效率,我在扩大学生识字量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崔洁 《魅力中国》2010,(24):101-101,100
语言教学在幼儿园课程中备受重视,而识字教学在其中显示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在幼儿园中开展识字教学,要求教师明确目标,掌握实效方法(自然渗透法、感官刺激法、游戏活动法、听读跟读法、相似联想法),为孩子提供识字环境,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国古老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渗透教育,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的积极性并及时反思,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13.
赵丽红 《魅力中国》2014,(12):140-140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教学非常重要。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培养孩子对识字的兴趣,使学生乐于识字,学会识字。所以,识字教学更是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小学教师也不断创新寻找识字教学中的新方法、新理论为教学所用。  相似文献   

14.
黄培福 《魅力中国》2010,(19):272-272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年级的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比较消极和被动。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还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张小芳 《魅力中国》2014,(8):139-139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为培养小学生具备基本的识字能力。要上好语文课中的识字环节,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小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以引起小学生对识字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的趣味性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录芳玲 《发展》2009,(11):78-78
新课标提倡学生要在玩中学,学中玩,趣味性越强,学生越容易接受。就低年级识字而言,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让学生单调的死记硬背识生字,机械的重复抄写,不但容易导致学生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且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做法老师不愿意使用,学生更不愿意接受,有悖于素质教学的宗旨,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帮助记忆,巩固识字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康方 《魅力中国》2014,(20):161-161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人课改之后,识字教学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启示和全新的教学理念:开发多通道的识字途径,提倡“及早阅读,多认少写,上不封顶”。由于第一学段新教材特别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致使识字教学成了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大部分教师都掌握了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识字效率提高了不少,但仍有部分教师感觉识字课堂耗时低效,加上重认读轻书写指导、机械重复训练,学生写字姿势随便,字写的不规范,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我们初步探索总结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六步”识字教学法,供大家参考,以促进识字课堂的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18.
杨三喜 《西部大开发》2009,(11):143-143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并利用各种游戏活动形式,巧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文字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儿童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19.
宋丽 《魅力中国》2014,(26):132-132
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识字,识字的本身不是最终目标,而是通过所识的字,解决阅读和表达。新课标提出认与写分开,提倡自主识字,以使学生尽快阅读和表达。有了这样的识字理念,才能在教学识字的同时,又注重识字方法,体验和感悟母语的精妙,体现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20.
源远流长的中国汉字一直都以读音简单、造型优美、寓意深刻、构词灵活等特点,成为举世公认的最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字。然而,文字毕竟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对学生来说,识字不像看动画片、听故事那么有趣,但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只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