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北之窗》2010,(12):7-7
在电视栏目上大谈养生,预约挂号费高达2000元,又号称独创“食疗疗法”治愈了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甚至红斑狼疮等疑难杂症的“养生专家”张悟本,近来备受争议。5月28日,卫生部官员明确表示,关于营养方面的技术职称考证和公共营养师的考试都没有张悟本其人,这意味着张悟本是个“伪专家”。一时间大红大紫的“京城第一神医”张恬本尽遭“板砖”,“养生专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养生“砖”家。  相似文献   

2.
“养生大师”张悟本被揭了老底,他鼓吹的一套食疗法连同电视节目、悟本堂被一锅端离火源,不能再“爆炒加热”了。假“神医”骗人骗财,有关部门站出来正视听,值得鼓掌。有人批评有关部门行动慢,这就冤枉了,据说张悟本真正开始红起来是今年2月,才三四个月时间而已,当年“打鸡血”疗法流行了多久?又有多少“大师”、“专家”仍在颠倒众生?笔者反倒觉得张大师倒台异常地快,快得玄妙。  相似文献   

3.
郑佩枫 《魅力中国》2014,(7):374-374
微博已经在中国走过了五个年头,尤其是作为“发声”的利器,对于公共舆论场的营造“功不可没”。本文从“为什么使用微博?”(why)、“使用微博说了什么?”(what)、“如何使用微博?”(how)、以及“使用微博发生了哪些影响?”(what effect)四方面切入,试图从近年的微博热点事件中,解析基于微博平台的“公共舆论场”。  相似文献   

4.
阅读推荐     
你在意你周围的公共文化吗?怎样的公共文化才能让人生活得更有尊严?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公民们应该如何在民族国家内的公共生活中维护人类的共同尊严?本书以公共文化为文化批评的具体对象,通过全球化和民族认同的一些议题,来关注公共文化的核心问题--社会生活的公共性。不仅涉及直接可见的生活现象,更触及背后的制度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车阳 《中国西部》2010,(7):64-67
张悟本由一个“养生明星”到跳梁小丑,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食疗专家”张悟本由“术士”到“神医”再到骗子,火得快,垮得更快。张悟本红得发紫时,2000元一个的“咨询号”,竞然排到了2012年。不菲的咨询费,加上极其畅销的“养生书”、“讲座光盘”,着实让他财源滚滚来。  相似文献   

6.
张冉  任浩 《特区经济》2006,(4):137-138
受中国传统政治经济体制、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中国公共组织监督存在着弱式的监督,“重监”、“空监”现象普遍。借鉴西方公共组织监督的经验,对完善和促进我国公共组织监督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公共监督体系的监督主体、方式和内容3个角度进行了比较,实施“拿来主义”,借鉴了西方公共组织监督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引咎辞职的“咎”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高薪养廉在目前多方罗掘政府财力尚显支绌的时期,应该说只是纸上谈兵,不具有可操作性。 有效地杜绝公共工程方面的腐败,这才是对纳税人的尊重。  相似文献   

8.
如今是现代社会,行医有政府部门管理,言论有大众媒体监督,出书有出版审查,张悟本仍能一路走红。毫无障碍。从这个角度讲,与其把张悟本的成功归罪于这些“深层原因”,不如说是有关部门的失职,媒体的失语,出版商的失德,直接造就了当代“神医”。  相似文献   

9.
董江 《改革与战略》2009,25(12):151-153
文章针对“公共地悲剧”较大程度地存在于我国煤炭产业这一现象,从理论和博弈两个角度分析,由此引发对煤炭产业的深层次思考:依靠清晰的煤炭资源开采产权制度,消除煤炭资源“公共地悲剧”,解决资源的过度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看到张悟本张老师,他正在电视屏幕上把一群主持人惊得大呼小叫,后者只差点没当场五体投地。很是惊诧之余,不仅有些疑惑:看上去气血过旺的张悟本老师,咋不用绿豆、白萝卜、长茄子给自己养养生呢?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公共选择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至今已经被运用到许多领域,为分析政治、经济现象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文章拟从越来越壮大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入手,分析其政治参与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和公共选择理论相结合,它为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提供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方面从“经济人”角度对政治行为主体进行理性分析,另一方面,公共选择理论的“效用”思考促进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为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提供方法论基础,并且更好地发挥政治参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南卫视火爆养生节目《百科全说》近日霉运连连,因其邀请了宣称“喝绿豆汤、生吃长条茄子可治疑难杂症”、“生吃泥鳅可去虚火”的张悟本。从6月7日起,《百科全说》就将暂别荧屏,被《智勇大冲关》取而代之。湖南卫视解释说是正常的节目调整,可坊间都说是因为张悟本的“乌鸦嘴”。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儿? 当前关于城镇化发展有六个有争议的问题,一是城镇化在主导力量上是市长还是市场,政府该做什么?二是扩大内需是大搞公共投资还是扩消费、扩民间投资?三是方向上是地和物的城镇化还是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4.
葛孚桥 《现代乡镇》2006,(11):29-34
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资金从何而来?能否及时足额到位?能否得到有效运用?将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规模、质量及其进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的是“半公共产品”,企业作为经济实体难以为农民培训免费“买单”,即使出资也会在日后得到补偿性回报;  相似文献   

15.
黄文典 《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10(1):150-152,156
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真有基础性地位扣工具性作用。要克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重技术教育轻公共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脱离实际等问题,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贯彻“能力本位”的思想,采用“活模块”结构,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陈宪 《东方经济》2001,(8):61-61
最近到韩国访问,因乘错了一趟火车,在一个叫“倭馆”的小站停留了30分钟,在小站漫步,发现了一个现象,站台柱子上的1,2,3……,均准确地对应着每趟到站列车的1,2,3……号车厢,有了这一对应,乘客上下车井然有序,“倭馆”毕竟是一个小站,尚且做到如此,韩国公共场所的秩序可见一斑。在国外的一些城市,出租车均在扬招点上车或电话预约,不得随意招手拦截,类似的现象还可以举出很多。公共生活总是这样;给人们以基本的自由空间,但同时又必须形成相应的规则空间,当二均衡,协调时,公共生活就处于质量较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陈桢 《北方经济》2007,(7):70-71
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村居民私人产品而言的,它是指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产品。按照公共产品的这一特性,农村公共产品如同一般社会公共产品一样,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充分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即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消费个体之间完全不存在排他性的可能,即纯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具有“拥挤效应”,  相似文献   

18.
当“美债”、“欧债”一系列债务危机在2011年成为社会“热词”之后,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也将在2012年迎来今后几年的偿债高峰.那么我国目前的政府公共债务规模怎样?政府隐性债务是否安全?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应该如何认识?这些日渐成为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文章即围绕上述几个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19.
李明钊 《魅力中国》2011,(8):367-367
当今人类社会进入了“共在”、“共生”的“公共领域”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多元共存的全球化环境下,人民之间信奉不同的完备性学说,罗尔斯的公共理性探究就是期望在多元价值的矛盾中寻求政治的正义共识的可能性。罗尔斯《万民法》中研究了公共理性向国际关系领域扩展,随着政治正义的原则扩展为万民法,公共理性的适用范围和内容也有相应的扩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20.
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是公共物品区别于私人物品的重要特性之一,这一特性的存在使得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在解决公共物品的最优配置时“失灵”。实现公共物品效用的最大化与弥补必需的生产成本之间的矛盾要求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采取“免费消费、间接支付”的形式。现实中公共物品经常是由政府来提供,但如果能够找到适当的收费方式,私人企业也同样可以有效提供公共物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