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前粮食问题透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陈锡文当前的粮食问题扑朔迷离。自1989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收成;1990年以来,农民"卖粮难"的呼声不绝于耳,仓容暴满、库存积压,市场粮价持续下跌,而1993年,根据统计公报,我国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2.
粮食收购价格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购收价格远低于市价;第二,种粮比较收益过低;第三,种粮成本难以补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民种粮和卖粮的积极性,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因此,提高粮价问题是增加粮食生产无法回避的选择:1、增加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离不开价格因素的制约。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增加粮食生产不外  相似文献   

3.
<正> 一、粮价改革的反复说明我们对粮食供求特点的认识尚不清楚 我国价格改革自粮价始,而粮价改革又是反复最多的改革。1979年我国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其中粮价比1978年提高了20.72%,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到1984年,总产量突破4000亿公斤。面对大好形势,国家于1985年再次进行粮价改革,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粮食供给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国农业发展中有个怪圈一直令人费解:一方面是近些年农民卖粮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大量农民弃耕弃农,粮食浪费数量每年近亿吨;而另一方面却是理论界提出的“人均400公斤粮食不可少”,“我国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等论断。另外,随着“入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粮价波动的原因及若干建议北京大学陈湘永,郭灿鹏一近几年,我国虽然对农业的发展和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采取了一些倾斜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产粮区仍普遍出现"卖粮难"和"打白条"的现象,粮食市场价格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在粮食收购方面,按混合的平均收...  相似文献   

6.
我国粮食产销合作社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礼明  谢峰 《财经科学》2000,(4):105-108
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极大提高了农民的各粮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但是单个农民缺乏市场信息和经营能力,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本文通过考察美国的粮食产销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提出应改革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建立有中国物色的粮食产销合作社。粮食产销合作社是负责组织粮食的加工。储藏和运输,提供了生产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它通过股份是哉会员制把农民组织,改变单个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不利地位,同时,本文提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6,(10)
我国粮食实现了历史性的"十二连增",玉米作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直线下跌,国内外价格倒挂,库存爆满,玉米滞销卖粮难。解决玉米卖难,需从供给侧发力,从供给方面下功夫,围绕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进行生产,特别是在品种和质量契合上做文章,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玉米有效供给市场。  相似文献   

8.
都天喜  张道化等 《经济师》2001,(11):269-270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属典型的丘陵山区 ,全县 6 0万亩耕地 ,年均生产粮食 3 .4亿斤左右 ,属全省产粮大县和玉米主产区。 1998年前由于粮食市场疲软 ,购销体制不活 ,农民卖粮难、结算难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而且给粮食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困难。面对这种状况 ,该县粮食企业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强劲东风 ,靠改制求生存 ,靠创新谋发展 ,通过艰苦努力 ,连续两年实现了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扭亏为盈。粮改成果发挥了巨大的幅射效应 ,一个靠市场引导 ,政策规范 ,农民参与 ,发展高效优质农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改…  相似文献   

9.
1984年全国首次出现卖粮难以后,1990年再度出现了卖粮难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解决以“卖粮难”为重点的粮食流通问题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并在更大的范围展开了讨论。 在这场讨论中,各界人士畅所欲言,见仁见智,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农业部长刘中一在一次答记者问中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他说,形成卖粮难的主要原因是宏观调控不  相似文献   

10.
1.将粮食企业推向市场,把补贴直接给农民。粮食补贴的重点将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直接补贴给农民。政府每年可根据粮食生产成本、上年的价格基数和当年的粮食市场供求情况,进行预测,确定一个最低保护价格。当市场粮价高于最低保护价时,由农民自己出售粮食,价  相似文献   

11.
都天喜  张道化  周雷斌 《经济师》2001,(11):269-270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全县60万亩耕地,年均生产粮食3.4亿斤左右,属全省产粮大县和玉米主产区.1998年前由于粮食市场疲软,购销体制不活,农民卖粮难、结算难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且给粮食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困难.面对这种状况,该县粮食企业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强劲东风,靠改制求生存,靠创新谋发展,通过艰苦努力,连续两年实现了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扭亏为盈.粮改成果发挥了巨大的幅射效应,一个靠市场引导,政策规范,农民参与,发展高效优质农业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2.
粮食生产价格的决定因素:市场粮价还是种粮成本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焱  李雪 《当代经济科学》2013,35(4):112-123,128
建立合理有效的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是确保工农城乡和谐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对中国粮食生产价格形成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RSVAR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粮食生产价格与市场粮价、种粮成本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1978-2011年间,种粮成本利润对粮食生产价格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该作用主要表现为长期因果关系,但不具有短期因果关系;新世纪以来的粮食生产价格形成机制中,市场粮价已经成为主导因素,种粮成本的影响则十分微弱;粮食生产价格对市场粮价、种粮成本的传导作用并不明显。粮食收购市场的价格传导机制不通畅,价格形成侧重流通领域、而偏离生产领域等问题,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手中有粮,遇事不慌”。尽管粮食丰收,但去年末粮价猛涨,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惊慌。在国家迅速采取强有力的干预下,粮油价格才趋于稳定。回顾这一风波,可感到粮价放开的难度和困扰。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政府都普遍把促进和维护农业及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在中国作为农业政策性金融唯一的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自成立以来,就被赋予支持粮食收购的重要任务,在促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农民“打白条”和“卖粮难”问题。结合中国粮食发展情况及农发行粮食信贷业务发展历程,在分析农发行开展粮食信贷业务重大意义基础上,提出农发行支持粮食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是实现国民经济预期目标的长期战略和根本途径。农村市场问题主要是农民购买力问题,只有农民购买力持续稳步提高了,开拓农村市场才有可能取得大的进展和新的突破。为此,首先要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当前,影响农产品“卖难”的因素很多,其中信息不灵,导致生产与市场脱节,“卖难”或“卖不好”是主要因素。本文就如何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开拓农村市场进程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发展农产品信息服务是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购买力的客观要求 由于近年来福建省…  相似文献   

16.
批判     
《经济》2004,(2)
粮价上涨了,农民却没增收 200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粮价大涨,多年来收入下降的农民是否真的受益很大呢?实际上,开始是粮食收购商小幅提高收购价格,价格到了加工厂、批发商和零售商那里就一环一环地被放大,粮价上涨的最大获利者是粮食流通系统里的中间渠道,而不是粮食生产者。另外,农产品价格上涨20%的同时,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迅速上涨了3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早就指出,在目前的条件下,很难靠提高农产品价格来维持农民收入,只要粮价不跌就已经很不错了。国家虽然开了不少会议一再强调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可是真正到了基层政府就被扭曲得面目全非。尤其是很多地方政府主导的“订单农业”,基本上就是政府领导瞎指挥,统一决定农民种什么,但是最后往往是不管农民卖不卖得出去,拿不来“订单”,农民们有苦也说不出,而在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一级政府的报告中,农民人均年收入往往因此而被拔高好几倍。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重新出现的农产品卖难,已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本文拟从当今现货市场的现状,提出建立粮食期货市场的可行性。现实忧虑:农产品供求的无序性从八十年代初期至今,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大都呈波浪状变化趋势,尽管各类农产品的增长幅度不同,但也由此引发了农产品价格的涨跌波动。表现在农产品流通领域中,近年来农产品流通不畅,大量农产品积压滞销,相对过剩,有的地方卖粮难、卖菜难、卖果难等现象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我省受国家保护的优势产业,2004年.国家对农业开始实施“一免两补”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了“两增加,一提高”。即:粮食总产增加,全省粮食总产627亿斤,比上年增加124.6亿斤.商品量增加,全省粮豆商品量达406亿斤.比上年增加122.6亿斤;粮食品质提高,各粮食品种质量是近几年来最好的。在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新形势下,我省的涉粮企业也积极抢占市场,努力把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9.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热值,农民对土地投入明显增加,粮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农民的温饱基本得到解决。然而,在粮食丰收的喜悦背后,农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忧虑:粮食销路不畅,市场粮价下跌。与此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日渐上涨,农民无力承担“投资大、见效慢”的山地开发。两头夹击,农民种粮的实惠下降。如何引导农民摆脱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对此,我认为必须引导农民从“投资大、见效慢”的山上走下来,大力调整农田(投资较小、见效快)种植结构,走“农业要大上,不能光种粮,农民…  相似文献   

20.
当前粮食市场形势与宏观调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我国粮食总产预计超过4900亿公斤,实现连续三年增产,总量供求矛盾进一步趋缓。2006年前三季度粮食价格整体上运行平稳,但11月份以来,由于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加之国际粮价上涨的拉动和玉米等粮食加工发展的支撑,粮价合理回升,进入高位运行。但2007年粮食价格存在下行压力,农资价格继续呈上涨势头,对粮食发展、农民增收构成较大压力。建议继续坚持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有效发挥粮食宏观调控作用,保持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