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银行和学生供需严重失衡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贷款制度本身制定的不合理以及作为一种信用贷款运行所需要的配套环境的不完善等。应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法律体系,颁布《国家助学贷款法》,拟定与助学贷款有关的法律,修改与信用征集相抵触的其他方面的法律。构建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树立诚信的社会观念,建立完善的征信制度及个人信用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建立政策性的国家助学贷款银行及助学贷款的担保机构,提供多层次的资助形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的两种贷款方式,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异同的分析,明确二者在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地位及关系,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选择贷款方式上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四个参与主体的关系,提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银行贷款相关政策,建立大学生信用评估体系等措施,来规避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  相似文献   

4.
助学贷款开办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近年在发放助学贷款时,由于部分借款学生失信严重,造成银行自身效益难以保证,极大地影响了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完善大学生征信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强化大学生信用意识,是促进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罗宁 《中国市场》2015,(11):139-140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成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的重要依靠。它在现实运行过程中优势明显,但机制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优势和现存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桂丽 《北方经贸》2006,(2):75-77
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贷款的发放与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有较大差距。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与大学生双方心理特征、高校行为及社会信用环境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制约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实施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7.
聂娜 《中国市场》2010,(31):140-142
为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的健康运行,防范和化解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风险,从贷款者、借款者及外部信用环境等方面剖析大学生助学贷款中的违约因素,可以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的有效偿还机制。在当前金融风暴影响之下关注学生就业,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对于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我国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于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分析了助学贷款中银行与贷款学生之间的博弈关系,提出努力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构建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推进建立助学贷款的失信惩罚机制是促进我国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邹薇  陈云  陈旭 《消费经济》2005,21(4):67-69
高违约问题是当前制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认为受信学生资产信用不足是该问题出现的关键原因,并通过一个最优激励模型的分析指出,向受信学生提供较高的正面激励,在受信学生资产信用相对薄弱的阶段相应调整贷款追索政策,可以较好地解决助学贷款高违约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随着高校的扩招和贫困学生群体的出现,发放学生助学贷款已成为体现教育公平、防止贫困学生辍学的主要手段,但助学贷款的发放也面临着许多现实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整个社会信用评估体系的缺失,尤其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银行、学校、用人单位都难以准确掌握其信用状况,这就给助学贷款各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困难。事实上,对高校学生除了进行诚信教育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学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相似文献   

11.
国家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劲松 《商业时代》2006,(15):58-59,76
当前,我国助学贷款风险太高,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陷入困境。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使得个人信用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得贷款风险和导致助学贷款市场的发展受阻。本文讨论了信息不对称对助学贷款的影响,进而对构建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诚信教育与助学贷款分离、诚信教育诸多错位、助学贷款办理信用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助学贷款政策的正确执行。要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观念,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相似文献   

13.
吴建安 《中国市场》2008,(40):124-125
高校助学贷款自1999年实行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因大学生借贷不还而引发的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出发,从多角度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中信用危机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助学贷款自1999年实行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一方面促进了教育公平,解决了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因大学生借贷不还而引发的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信用危机的现状和原因出发,从多角度分析了高校助学贷款中信用危机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石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97-98
在美国,助学贷款是一种非常广泛的助学方式,它在鼓励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助学贷款制度方面的做法,以借鉴美国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使我国助学贷款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虽然目前财政和高校对中标的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支付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贷款利息和15%的风险补偿金,基本规避了银行因学生信用而产生的外部风险,但是由于单笔贷款金额较小而操作成本与大额贷款基本相同,因此贷款的操作成本相对偏高,进而限制了贷款的按约发放。可以通过创建对银行具体经办人员的结构性外部激励制度以提高其积极性,达到完善贷款制度、实现按约发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石瑛 《现代商业》2007,(10):41-42
在美国,助学贷款是一种非常广泛的助学方式,它在鼓励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学贷款在我国从1998年提出,1999年试点,到2000年全面铺开,至今已历时6年,但一直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是我国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的,因此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中美两国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的不同,最后归纳出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代理费如何规范使用的分析,形成明确的工作流程,解决实际操作中的矛盾,更好的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消费信贷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贷款,是消费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以贷款来购买消费品的一种特殊的信贷.它有效地解决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与现实购买能力之间的矛盾,使消费者未来收入转化为现在的收入,在满足了消费欲望、提高了生活质量、方便购物的同时,也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带动经济增长.我国的助学贷款也属于消费信贷的一种,是关于教育消费的信贷,是学生借助自身的信用资源和预期的未来收入,利用自己的信用资源完成学业的一种提前消费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97年实行收费以来,教育需求高移使教育消费成为热点,而国家的有限财力和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难以满足高等教育收费日益增高的需要.特别是对研究生收取高额的学费,使得研究生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大大高于供给.本文主要讨论发展我国的高层知识分子--研究生群体的消费信贷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现实困难,产生了特殊的法律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厘清各方利益主体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的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明确高校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法律地位,以期理性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