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韩国发明了一种近零排放的废物极少化的湿法冶金法来处理铜精炼产生的烧结碲。用浸出、沉淀和电积法回收碲 ,电解贫液补充NaOH溶液后再循环至新鲜烧结碲给料的浸出步骤。浸出步骤在 80℃和 2 0 0g/L矿浆密度时 ,95%以上Fe在 10min内被选择性地浸出。用H2 SO4 溶液浸出残渣并可送给Cu电积回路。下一步 ,大部分Cu和Pb杂质用Na2 S沉淀。从纯母液中电积出 99.9%纯度的Fe ,留下的Se和As大部分积聚在溶液中。在每 5个循环时 ,添加水合肼 ,可以降低Se和As的杂质含量 ,而净化的NaOH溶液再循环至浸出步骤。从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非洲某高铜低硫铜精矿进行焙烧-酸浸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750℃、焙烧时间2.0 h时,该铜精矿焙烧脱硫率为79.78%;所得焙砂在浸出条件为浓硫酸加入量1.1 t/t焙砂,酸浸温度50℃,酸浸时间3.0 h时,铜的浸出率可达98.10%。  相似文献   

3.
硫脲法从电镀污泥中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酸性硫脲溶液从电镀污泥中浸提金的方法.通过考察多种因素对浸金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浸提条件:在拟定的浸提条件下浸提4次,可以使电镀污泥中金的浸出率达91.0%.  相似文献   

4.
铁矾渣和锌精矿混合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矾渣、锌精矿的混合浸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180℃,铁矾渣和锌精矿配比为2∶1的条件下,加压浸出4h,锌的浸出率为91.04%,铁的沉淀率为81.33%.基本实现了锌精矿浸出、除铁和铁矾渣处理三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德国专利No288179提出优先浸出镍镉废件,特别是废镍镉蓄电池的方法。浸出按两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在铵盐溶液中(1~6mol/INH_4~+)可使基本部分镉转入溶液中。在第2阶  相似文献   

6.
一、内容提要对于含碳和硫的石油脱硫废催化剂,首先在400~600℃的温度下焙烧,除去碳和硫,然后对焙烧产物在含氨及铵盐的水溶液中浸出,以回收催化剂中的镍、钴、钼和钒。一次浸出后的催化剂残渣再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进行二次浸出,并向二次浸出后的溶液中通入 H_2S 气体使其金属离子生成沉淀主要是钴和钼,将此沉淀同未被焙烧的催化剂合并,重新进行焙烧,并用氨溶液进行浸出,这样实际上可以回收废催化剂中的绝大部分钴。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低品位氧化锌矿在NH4Cl溶液中的浸出,并重点分析搅拌速度、NH4Cl浓度、反应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对异极矿在NH4Cl溶液中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NH4Cl浓度、反应温度和液固比可以极大提升锌浸出率,搅拌速度对锌浸出率的影响较小.在温度155℃、NH4Cl浓度5.5 mol/L、液固比9:1、搅拌速度...  相似文献   

8.
1 前言贵金属用途广泛 ,但储量稀少 ,价格昂贵。人们在使用贵金属的同时 ,也“生产”了大量的贵金属废料 ,如废电子元器件、废催化剂、废胶片、废定影液等。如何处理这些贵金属废料 ?贵金属冶金工作者研究出了许多种方法 ,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其中 ,湿法冶金中贵金属废料的浸出方法的研究颇受重视。因为对贵金属固体废料而言 ,浸出直接影响后续的分离提纯工艺和贵金属回收率的高低。2 贵金属的浸出溶解反应2 .1 金的浸出溶解反应金在王水中的浸出反应 :Au 4HCl HNO3=HAuCl4 2H2 O NO金在有氧化剂存在的盐酸中的浸出…  相似文献   

9.
白铜边料中含有较高量的镍和锌。本文就白铜边料经浸出、提铜后含高镍、锌的电解废液的回收进行了研究。硫化氢是一种较为实用的选择性沉淀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温度、PH 值、H_2S通量等)、用硫化氢可以从硫酸镍溶液中很好地脱除 Zn,而镍损失很小。本文还介绍了硫化氢的发生和通入的相关设备。  相似文献   

10.
文摘     
从废镍镉蓄电池中浸出镍镉的方法众所周知,使用(NH_4)_2CO_3氨溶液从镍镉蓄电池中浸出镍和镉是一种常规方法。为了溶解镉,必须使溶液中的 NH_3浓度保持在≥4mol/L 水平上。为了沉积镉,又需要降低 NH_3浓度,办法是加热时挥发 NH_3。此方法的缺点是能耗很大,NH_3损失,废液不能返回使用。  相似文献   

11.
从动物血液提取SOD的工艺流程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D(过氧化物岐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的金属酶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如表 )。表 SOD的分类及存在类 型存 在分子量颜 色组  成Cu·Zn -SOD真核细胞的细胞浆内 32 0 0 0蓝绿色 由 2个亚基组成 ,每个亚基含 1个铜和 1个锌Fe -SOD只存在于真核细胞内 380 0 0黄 色 由 2个亚基组成 ,每个亚基各含 1个铁Mn -SOD原核细胞内 4 0 0 0粉红色 由 2个亚基组成 ,每个亚基各含 1个锰真核细胞线粒体 80 0 0粉红色 由 4个亚基组成 ,每个亚基各含 1个锰Co·Zn -S…  相似文献   

12.
锌精矿经酸性浸出后,铁是锌浸出液中最主要的杂质金属.本文对含Fe2+/Fe3+的浸出液进行低温直接除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除铁前液150 mL、温度40℃、终点pH介于4.0~4.5、30%H2O2用量15 mL、33%添加剂用量7.5 mL的条件下,溶液Fe含量小于5 mg/L,Fe沉淀率为99.72%,沉铁矿浆有...  相似文献   

13.
肥料中的氨、磷、钾等元素 ,只有钾是水溶性的。利用粉煤灰的硅与钾可以制成溶解于 2 %柠檬酸的高效柠檬酸溶解性钾的硅酸钾肥。硅肥能增强农作物抗病菌的能力 ,对水稻来说 ,硅肥能增强抗稻热病的能力 ;对大麦、胡瓜等作物 ,能增强抗霉病菌的能力。农作物根系吸收可溶性SiO2 后 ,SiO2 聚集于植物体内 ,叶面水分蒸发时 ,沉积于叶底和茎的表面细胞内 ,使细胞膜SiO2 化 ,能抑制病菌的侵入。硅肥自 2 0世纪 4 0年代问世以来 ,在日本、菲律宾、韩国等国家已得到广泛的使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硅肥用量逐年增长。目前 ,我国已将硅肥用于水稻…  相似文献   

14.
民主德国专利DD264822A(1989.2.15)。湿法处理废载银催化剂的方法包括:用稀硝酸溶解银,以AgCl形式沉淀银,通过还原熔炼使氯化银转变成银。改进是 1)用含14~9.5%HNO_3的原始硝酸溶液浸出催化剂上银;2)几次洗涤脱银后的载体材料;3)循环HNO_3浸出液和洗液用以浸出几批载银催化剂,直至浸出液含Ag290~400g/1;4)加入足够化学论量盐酸,以AgCl形式沉淀银:5)残余HNO_3溶液循环至浸出工序继续使用。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使乙烯氧化成氧乙烯用的陶瓷载银催化剂和其它以陶瓷作载体的银催化剂中回收银。银回收率高,所得载体可销售。  相似文献   

15.
从小电池中回收有色金属:联邦德国公开专利 DE3402196/1985年7月25日公布,7页用以下方法处理小电池:(1)破碎小电池壳。(2)与化学活性弱的固体稀释剂和含氯化物的固体混合。(3)在580~700℃氯化焙烧。(4)从焙烧气流中洗除汞,盐酸阳 SO_2。(5)用稀盐酸溶液浸出固体渣。(6)固液分离。(7)用金属锌从溶液中置换沉积铜。(8)处理合锌的溶液。该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小电池废料,无  相似文献   

16.
方法包括在含银盐的废液中加入碱金属铝氢化物或硼氢化物和碱性物质,还原溶液同时调节 pH 至10~13.5,从溶液中分离沉淀的金属银。碱性物质最好为NaOH、NH_3、KOH、Ca(OH)_2、CaCO_3。还原剂为 AlLiH_4、NaBH_4。还原温度10~30℃,搅拌30~120分钟。还原后煮解至少10小时。该方法成本低,产品  相似文献   

17.
常量铅的测定,通常采用硫酸铅沉淀分离,EDTA滴定铅。方法操作冗长、烦琐。对于铅基和锡基合金,其主要元素为铅、锡和锑,根据资料报道,用酒石酸掩蔽锡和锑,用邻菲罗啉掩蔽少量铜、铁、镍和锌等,在PH5~6的缓冲溶液中直接用EDTA滴定铅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快速、灵敏等特点。但是,据资料提供的方法,在加入缓冲剂六次甲基四胺溶液后,当溶液  相似文献   

18.
从阳极泥中分离铜、银和硒:特公昭60—4892B/85、2、7、—8页在温度不高于80℃用含20~200克/升硫酸和2~25克/升 Cr~(6 )的溶液浸出铜阳极泥,使适当数量的铜和最少量的硒和银溶解。分离未溶解的残余阳极泥和溶液,在溶液中加入铜沉淀硒。然后电解溶液回收铜。该方法用于处理含 Cu、Ag、Au、S、Se、Te、Sb、As、Ni、Fe、Si、Bi 等的阳极泥,以回收其中的有用金属主要是 Cu、Ag 和 Se。  相似文献   

19.
水处理工艺中的混凝过程是应用最普通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新开发的絮凝剂中 ,聚合铝以其净水混凝性能好、絮凝体大、用量少、效率高、沉降快、适用范围广以及能除去水中铬、铅等有害杂质等优越性而得以迅速的发展。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种优质高效的絮凝剂。在常用的聚合氯化铝 (PAC )中引进少量的SO4 2 - ,一般以Cl- /SO4 2 - =4为宜 ,可制得聚硫氯化铝 (PACS)。日本采用在纯PAC中加适量H2 SO4 作为重新聚合的促进剂来制备PACS。生产PACS的原料多种多样 ,但主要以廉价的铝渣、铝灰为主。铝灰因含有较多的有害杂质…  相似文献   

20.
用污泥焚烧残渣制生态砖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污泥焚烧残渣、粘土、粉煤灰为原料,考察不同配比条件、焙烧温度对制得砖体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将污泥焚烧残渣、粘土、粉煤灰按30%、40%、30%质量比混合,在1050℃条件下焙烧6小时,制得的生态砖满足GB5101—2003优等砖要求;除Zn^2+离子外的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Ⅰ类地表水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