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员工因各种原因离开了企业,不再与企业联系,不再为企业创造财富,也不再被企业所关注。其实,离职员工也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善待他们,仍会为组织带来价值。因此,对离职员工进行有效的延续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主要从3个方面探讨离职员工的延续管理。  相似文献   

2.
核心员工因各种原因离开了企业,不再与企业联系,不再为企业创造财富,也不再被企业所关注.其实,离职员工也是企业重要的资源,善待他们,仍会为组织带来价值.因此,对离职员工进行有效的延续管理是很有必要的.文章主要从3个方面探讨离职员工的延续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组织发展的关键,潜藏于"人"身上的资源,在于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对组织的认同。员工自愿离职是指员工主动离开企业的过程。对企业而言,过高的离职率会给企业带来严重成本负荷和使企业竞争力下降。离职倾向是判断员工离职行为的最佳指标。研究离职倾向应把重点摆在员工退缩过程的心理层面(如工作满意感等),为此,本文运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样本检验员工满意感与离职倾向相互关系,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员工的离职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企业员工离职现象非常普遍。本文分析了企业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及员工离职原因,阐述了企业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延续管理你的离职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员工离职现象在大多数企业中时常发生。如果员工去意已决,企业如何尽可能地从离职员工身上发掘价值呢?本文从离职员工的价值分析入手,对延续管理离职员工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系统的提炼和梳理,并结合众多著名国外企业的离职管理实践对企业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清月 《中外管理》2004,(10):100-100
知识管理仅仅解决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内部问题,然而员工离职还将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外部问题——离职员工对企业的攻击问题。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中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需要拥有足够稳定的人才储备。当今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个人提供了广阔的谋求自身价值和发展的机会。企业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用人机制的灵活性导致了人员频繁流动.形成了频繁的员工离职现象。员工的离职就是员工自发地实现劳动力从组织内部向组织外部转移.而员工频繁的离职会影响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员工的离职对企业来讲就意味着损失。俗话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员工流动是正常现象.是遏止不住的。而企业所要做的就是要对员工进行离职管理。通过员工离职管理使企业保持合理的离职率,不会因员工的离职特别是关键员工的离职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造成较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做好员工离职管理呢?  相似文献   

8.
张龙 《人力资源》2015,(3):52-53
"两率"区别何在员工流失率反映企业与员工劳动关系的被动解除。所谓员工流失是指组织不愿意而员工个人却愿意的自愿流出。这种流出方式对企业来讲是被动的,组织不希望出现的员工流出往往给企业带来特殊的损失,因而又称之为员工流失。员工离职率反映劳资双方劳动关系的结束。员工离职在性质上可以分为自愿离职和非自愿离职。自愿离职包括员工辞职和退休;非自愿离职包括辞退员工和集体性裁员。在离职种类中,退休是对符合法定退休条件的雇员的一种福利待遇,在正常环境下,其数量和比例具有可预期性,其发生对于企业更新人员年龄结构具有正面价值。集体性裁员只发生在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9.
以往,企业会把对员工的大部分关注都放在入职管理和在职管理上,想方设法在员工就职期间从工作、薪酬福利、环境、组织文化、员工关系、职业发展等多种途径保留员工,延长其在企业的工作周期。然而,管理者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企业做了多大努力去做员工保留计划,也无法改变新生代员工爱冒险、随性、喜欢"游走"在不同企业和行业的个性特征。面对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在未来仍将延续的离职率,企业管理者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审视离职员工管理,不能在给员工办完离职手续后就"挥一挥衣袖",从此和员工"作别江湖"。从一定意义上讲,离职员工群体是给企业带来潜在收益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线员工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如何留住一线员工,已经成为相关企业共同关注的难题。本文以某五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基于案例研究的方法对其员工离职的详细信息进行筛选、统计、提炼,分析企业为什么会出现"招不进,留不住"的用工现象,找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员工离职的三大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承载者,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核心员工离职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核心员工离职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的重置成本,破坏企业凝聚力,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本文章对企业核心员工离职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核心员工离职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留住核心员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人才流动也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企业员工离职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企业应通过与员工保持"终身交往",进行双向的价值交换和个性化沟通,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将离职员工变成企业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3.
王晶  韩平 《企业导报》2013,(2):40-41
我国关于离职员工的研究仍较多关注于员工离职的原因,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而关于离职员工管理的研究还是比较少见的。本文针对现阶段大多数企业离职员工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离职员工管理的价值。为企业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离职员工管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核心员工在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也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在简要介绍了心理契约理论和核心员工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心理契约对核心员工招聘、培训、激励、离职的影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核心员工的管理策略。加强心理契约的全过程管理,使心理契约始终保持平稳、有效,能够有效提升核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避免核心员工流失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 员工流失最一般的定义是"一个从组织中领取货币性报酬的人中断作为组织成员的关系的过程。"按员工流失的原因来划分,可以分为自愿流失(如辞职)、非自愿流失(如解雇)和自然流失(如退休、工伤、死亡等)。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们较多把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员工的自愿流失上。正常的员工离职率是必要的,它可以加快组织成员的新陈代谢,提高企业的工作绩效。但是,如果员工流失率过高,特别是关键员工的流失率过高,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使非企业意愿流失的员工流失率保持在一个期望的水平,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员工高流失率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员工高流失率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现在多个方  相似文献   

16.
培训是提高企业员工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的一种长期投资。然而,对员工培训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培训后员工如能留在企业中并利用培训中获得的技能或能力为企业服务,则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若员工在接受培训后离职,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首先分析了员工培训后离职的各方面原因,然后提出了规避受训员工离职风险的策略与措施,希望能对处在这类困境中的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离职员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天,员工的离职率较高,流动性比较大,不管是主动离职还是被动离职,都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很多企业总是想尽办法防止优秀员工离职,而没有  相似文献   

18.
员工自愿离职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青 《现代企业》2006,(3):26-27
员工自愿离职指的是由雇员决定中止雇佣关系,非自愿离职指的是由雇主决定中止雇佣关系。离职行为同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复杂,不是某一个因素就简单地导致员工离开,也没有哪一个措施就能够有效控制它。组织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如果忽略了员工个体特征,会使离职的控制失去目标;而忽视组织内部和人力市场的因素,则不能全面和有效地对离职进行控制。一、员工自愿离职的原因根据学者研究,离职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第二是从离职意向到离职行为的调节因素。1.离职意向的影响因素。①个体因素。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激励和工作成…  相似文献   

19.
工作嵌入与员工自愿离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自愿离职主要由员工本人做出,员工主动提出离开组织的行为,即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辞职。员工自愿离职对于组织来说因其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会对组织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尤其是核心员工的离职;对于员工个体而言意味着原有一切关系的中断,从而导致原有利益的损失或牺牲,同样将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员工自愿离职无论对于组织还是员工个体而言都具有较大的震撼性。也正因为如此员工自愿离职现象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外资企业特别是台资企业,其员工的自愿离职率己开始不断攀升。特别是一些中高层管理者、关键技术人才、生产线普通员工的离职已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企业员工流失加大了企业人力资本和投资成本,降低了整个队伍的稳定性,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下降,企业基层普通员工的大面积流失,则直接造成生产线的停线,导致人力资源危机。寻找影响企业员工流失的关键因素,从而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员工保持策略。建立起有效的员工保持策略,才能把企业员工流失带来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