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体,拥有强制性管理工具、非常态化管理职责、迅速调集物资的能力和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新冠疫情的防控中,政府作为应急管理的主体,其应急管理能力相比甲型H1NI时期有了质的提升,具体表现为政府应急保障能力、应急协同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执法监管能力的提升,而促使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制度优势、科技发展、观念更新和政府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2.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就是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以此提高政府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以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规模和频率在不断增加,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了艰巨的挑战,因此,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研究,先对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进行简要的介绍,再分析其体系建设上的现状,最后结合西方国家的宝贵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吕洁 《企业导报》2011,(13):16+120
拆迁事件频发已然构成社会危机,这类由社会不平等和社会结构失衡引发的对立冲突型社会危机也是当前中国最为常见的一类危机。本文分析了拆迁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常用的手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5.
宋斌  牛琴 《秘书》2011,(4):3-5
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以成功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为目标,对突发性事件及其相关事务进行管理。近年来,各种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危机管理水平也在实践探索中得到了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以责任型政府理论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着应急机制不完善、信息流通不对称、第三部门参与不足等缺陷。政府必须加强危机管理能力建设,从服务型政府的角度来打造一个完善的应急机制体系,建立危机管理的行政问责制,全面提高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是应急管理的关键。2019年12月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处理中,以武汉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应急管理部门,不但暴露了部分基层政府应急管理人员应对失措的弱点,也暴露了部分基层政府应急物资管理水平的不足。应用物流管理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以系统管理的方法分析基层政府应急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以提升应急物资的供应管理、完善应急物资物流管理水平、提升基层应急管理人员的处理能力为目标的基层政府应急物资供应管理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论城市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危机是指由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或社会事件。城市危机对城市巨大的危害性,使得加强城市危机管理工作势在必行。要想做好我国政府的城市危机管理工作,一要树立新的危机思维观念,二要构是科学莳城市危机管理联动机制,其中后者是重中之重。构建城市危机管理联动机制应从加强政府各危机管理主体之间的联动、政府与市民及民间组织之间的联动、政府与媒体以及与危机管理研究机构的联系等几个方面入手,达到协调一致、动态管理、化危为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公交车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普通市民出行的主要代步交通工具,城市公交安全与众多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近年城市公交安全事件发生率不断上升,对市民的出行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这些威胁有来自人为的和自然的因素,其中以城市公交为作案对象的报复社会性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近10年10起典型利用城市公交报复社会性突发事件进行分析,基于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对此类事件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改善此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以切实提高城市公交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公交安全性,切实保障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危机管理是任何国家和地区政府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应急管理是一门社会学问,是政府机构的重要职责。自03年非典以来,我国的应急管理制度开始建立,并日趋完善。但是由于我国在应急管理上,起步较晚,需要探索的还很多,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机关人员危机意识淡薄,预警能力不足,个别领导在决策上能力不强,与社会大众沟通上不够通畅,对事后恢复工作做得不到位等。因此对政府人员要加强思想意识教育,建立健全应急制度,让危机事件发生后有章可循。尽最大努力降低突发事件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为国家、企.业和公民提供安全、正常的社会环境的一个特殊领域和一种特殊服务。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就需要加大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实现政府及公共部门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深刻转变。面对公共危机多发、频发的挑战,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危机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化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校园发生的许多危机事件,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新形势下高校危机事件呈现出发生频率高、扩散速度快,群体效应显著、处理难度大,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而学生干部作为高校危机事件参与者(或亲历者),一定程度上也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学生干部在高校危机事件预防和处置中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劣势。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需要加强危机事件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干部危机意识;加强实践教育,增强学生干部综合应急能力;构建危机预防体系,畅通信息传递渠道;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各类危机事件不断发生,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然而,当前我国政府的危机管理还存在许多困境,与和谐社会要求的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有一定差距。因此,迫切需要提升政府危机管理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邵佳 《价值工程》2010,29(1):76-77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公共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而突发性公共事件由于其自身的突然性、普遍性、紧迫性等特点,导致其爆发时往往带来极大的破坏力,给政府的应急管理政策带来挑战。因此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的重要,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虽不能杜绝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但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降低政府的损失和人民的伤亡,从而提高执政部门的威信度。我国的应急体系可以说是初具雏形,很不完善,尽管从非典、雪灾、汶川地震到H1N1禽流感的全球爆发,几场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中政府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做出了相应的应急政策,但也同时暴露出了我国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薄弱的一面。因此本文重点以汶川大地震为例,分析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一半活动是在危机中度过的。现代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和重视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应对危机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从而化危机为转机。因此,关注危机,提高危机管理意识,增强危机管理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企业危机是指危及组织利益、形象、生存的突发性或灾难性的事故与事件。企业危机通常具有突发性、潜在性、破坏性、舆论关注性、社会敏感性和扩散性等特点。企业在发展壮大的道路上遭遇危  相似文献   

17.
群体协同能形成高于个体线性和的效应,为提高应急管理水平提供思路和方向。文章结合危机事件的特点,分析了应急管理群体协同的动因,并通过该视角多角度的提出应急管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突发公共事件(Public Emergency),特指政府公共管理领域所遭遇的紧急情况,并且需要迅速作出决断,有时甚至要付出沉重代价才能摆脱困境的一系列事件,也称为公共危机事件。公共突发事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面也极为广泛。根据“中国首届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高层论坛”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中国GDP的6%,仅2004年全国就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危机应急管理是一个多元参与的系统工程,各应急主体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同运作是确保危机应急工作成功、高效进行的前提条件。而社会组织作为当前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也是危机应急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当前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等其他组织共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但在组织协调、组织成员协调、技术协调和任务协调等方面都还存在有若干问题,文章最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社会组织应急协调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小志 《中国就业》2012,(6):16-17
什么是突发事件就业应急 主要指不可预测性或难以准确预测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不涉及经济危机导致的就业危机和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就业问题,需要采取就业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