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中国企业家》2007,(23):72-73
实事求是,在商言商,目光远大,国际影响力深远,胸怀宽广。——黄卫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2007年,未上市的华为不得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国际化连战连捷,而在国内,华为却承受着日益加重的社会舆论压力。沃达丰,华为作为新晋供应商获得这家全球最大电信公司"2007全球杰出表现大奖";意大利电信,这家在过去  相似文献   

2.
2015年,华为公司(以下简称华为)销售收入稳居全球电信设备市场前列,并实现收入与利润的均衡发展,华为于2007年启动的"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财务战略转型功不可没. 一、华为财务战略转型的实施与控制 华为早期采用粗放经营模式,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增大,业务逐步全球化,客户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为使企业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不断在经营活动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华为采用了对内防御型财务战略和对外扩张型财务战略.  相似文献   

3.
《经营者》2008,(1):64-64
在全球电信产业正在进入低毛利率、规模化的传统产业时代中,华为的持续增长成了2007年在高科技领域最具创新力公司的典范代表。华为在商用网络方面的成绩就是最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4.
在《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的前夜,2007年的岁尾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多事之秋,从华为的集体辞职事件,再到沃尔玛中国区的大批裁员,2007年变得不再平静。沃尔玛全球超过200名员工将被"无原则解雇",其中中国员工占总数一半左右,涉及深圳、上海、莆田、东莞的四个分部,主要涉及工厂认证、质量检验等职位。华为  相似文献   

5.
按照华为公司的要求,工作满八年的员工,由个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辞职申请,在达成自愿辞职共识之后,再竞争上岗,与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工作岗位基本不变,薪酬略有上升。从2007年9月底开始,华为共计7000多名工作满八年的老员工,相继向公司提交申请自愿离职。  相似文献   

6.
一、并购案始末 2007年9月28日,中国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为)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贝恩资本(Bain Capital)宣布双方合组公司,并斥资22亿美元共同收购曾经显赫一时的美国网络设备公司3COM。按照收购要约,华为将以44%的溢价持有3COM公司16.5%的股权。  相似文献   

7.
意欲收购3Com,体现了华为产业战略调整的意图,而进入美国市场、攻思科云云,倒像是副产品了2007年9月28日,3Com宣布接受贝恩投资(Bain Capital)22亿美元现金收购报价,华为将通过香港全资子公司出资3.63亿美元取得3Com16.5%股权,成为3Com商业和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8.
猎头4.0     
中华英才网推出视频招聘产品在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看来, 2007年4月18日这一天与他当年开始负责起草《华为基本法》具有相似的风向标意义,因为这一天由他主政的中华英才网推出了号称国内第四代招聘产品的网络视频招聘系统。“《华为基本法》见证了一个企业的成长节点,而如今的第四代招聘产品则有可能见证网络招聘行业的节点。”这个当年负责华为人力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11,(1):30-31
最近,有两家创立于东亚的世界级企业推进家族传承。 2010年底,李健熙独子李在镕升任三星电子总裁。李在镕现年42岁,1991年进入公司,一直学习经营管理。近年来在其父扶持下逐步进入核心决策层。2007年初任公司首次设立的首席客户官(CCO),后任高级副总裁,2009年冬升任同样为首设的首席运营官。2010年10月以来,业界盛传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将离职,此举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为传位其子任平让路。  相似文献   

10.
张建国 《国企》2020,(10):84-85
我1990年加入华为,在华为的工号是“025号”,2000年时是以华为首任主管人力资源副总裁的身份离幵华为的。我去华为时,华为只有二十多人,到我离开时,华为已经有2万多人了。我既是华为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这段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华为之殇     
让自己的员工感受到尊重与安全是企业公民的重要责任。华为这个企业公民2007年太不走运了!年初,一位年轻员工的猝死,使其经年不衰的"床垫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责难。  相似文献   

12.
提到通信设备生产企业,很多人都知道"巨大中华"。其中的"华"就是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通信设备与解决方案供应商,近年来,华为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到30%~40%,预计2007年销售额将突破1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的前夜,2007年的岁尾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多事之秋,从华为的集体辞职事件,再到沃尔玛中国区的大批裁员,2007年变得不再平静。 沃尔玛全球超过200名员工将被“无原则解雇”,其中中国员工占总数一半左右,涉及深圳、上海、莆田、东莞的四个分部,主要涉及工厂认证、质量检验等职位。  相似文献   

14.
好书推荐     
《要学就学真华为从〈华为基本法〉到华为基本做法》本书由“华为基本法”撰写组组长彭剑锋教授作序,“华为基本法”建设发起人谭长春博士深度剖析华为30年的管理精髓,客观还原了“真华为”作为国际知名企业的成功要素,对企业决策者、管理者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经济危机肆虐的2008年,华为逆势增长,国外销售收入增长50%,并顺势进入欧美等发达市场.这一年,华为也坐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宝座.据不久前发布的华为2009年年报显示,2009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同比增长19%,净利润为183亿元,增幅约为135%.照此计算,华为已超越了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相似文献   

16.
“打击华为”这并非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华为在国际市场咄咄逼人的气势,使倍感威胁的思科终于举起武器。 华为与思科的直接交锋,从1999年就开始了。那时,长期专注于电信设备制造的华为第一次在中国推出了自己的数据产品:接入服务器。一年之内,市场攻击性极强的华为就抢到了中国新增接入服务器市场的70%。随后,华为开始延伸到路由器、以太网等主流数据产品。2002年,华为在中国路由器、交换机市场的占有率直逼思科,成为它最大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7.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5,(16):64-66
合资近2年,这家华为旗下最重头的合资公司是如何运营,又将走向何处?华为3Com第一次被关注是2003年11月成立时,那场著名的“思科诉华为”官司就在当年10月1日以双方签署和解协议而告一段落。而在官司过程中给华为很大支持的美国3Com公司则与华为合资建立了这家公司。到今天,这家合资公司已经运营了近两年时间。然而,当它再次被关注时,却是因为一条从海外传来的消息:3Com公司对外宣布该合资公司在2004年亏损1450万美元。面对亏损消息和由此带来的猜测,华为3Com却始终保持沉默。这与母公司华为对外界一贯保持的低调风格相契合。  相似文献   

18.
李一男简历:1970年出生于湖南;1985年 15岁的李一男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少年班;1993年6月 23岁的李一男硕士毕业进入华为,两天后升任工程师,两个星期后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后升任华为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一年后被提拔为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经理;1997年 27岁的李一男成为华为常务副总裁;2000年10月李一男离开华为,北上京城创建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凭着这个信念,华为在俄罗斯度过了一段“冰雪之旅”。1998年,华为积极开拓俄罗斯市场,却不巧碰上了一场金融危机,俄罗斯整个电信业都停滞了。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不得不等待。用华为独联体地区部总裁李杰的话说,华为“由一匹狼变成了一头冬眠的北极熊”。接下来的近两年时间里,华为几乎一无所获,除了告诉俄罗斯:“我们还在!”华为没有放弃。1999年,华为马不停蹄地开始组建当地营销队伍,培训后送往俄罗斯各个地区。在不断的拜访中,他们认识了一批运营商的管理层,了解和信任在频繁的沟通中得以建立,…  相似文献   

20.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一定对毛泽东写于1938年的这篇著名的文章《论持久战》相当熟悉,而且深有感触。因为当前正是"华为的1938年"。日前,华为被澳大利亚官方明确禁止参与NBN(宽带网)项目投标。华为的欧美扩张之战再遇阻力。此前,华为曾在2008年和2010年两次尝试在美国参与收购,都被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同时其在美国扩张情况还被当局政府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