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刘长俭 《港口经济》2012,(12):16-20
为发挥茂名港口优势,推进广东茂名滨海新区建设,本文在借鉴部分沿海城市港口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茂名港发展的条件基础,深入研究了茂名港在区域港口群中的地位及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茂名港未来发展的“1331”战略框架,并提出要处理好规划与建设、调整与搬迂、建设与保护以及政府与企业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共领导的关注,是压力也是动力,‘把茂名建设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明确了茂名的发展方向。”中共茂名市委书记周镇宏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说,“茂名很特别,特别之处在于这里是江泽民总书记首次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方。江总书记还为茂名亲笔题词,要求‘把茂名建设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也要求茂名‘在粤西的建设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粤西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为茂名定了位,也使茂名明确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柯健 《珠江经济》2006,(11):54-58
茂名是一个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拥有天然良港茂名港,还具有极其优越的货源条件,充分利用茂名港口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做大港口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发展茂名港口经济,建设茂名新城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作了具体阐释,并对加快茂名港口经济朝纵深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代陕西》2001,(2):37-39
本报广州二月二十五日电新华社记者胡国华、刘思扬,本报记者杨振武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出席了广东茂名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之后,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广东考察工作,围绕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两个题目进行调研.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重创了广东的外贸经济,但同时也促使广东在全省范围内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茂名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世界级沿海石化产业带之一,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居全省欠发达地区前列,有实施"双转移"的优势。要把握住"双转移"的历史机遇,茂名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3月29日,据广东茂名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该市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00项,总投资448亿元人民币,本年度投资约74亿元,其中基础产业项目部分所占比例几近一半。据了解,在拟投资建设的100个重点项目中,主要包括茂石化二千万吨炼油改扩建、洛湛铁路茂名段、茂湛铁路茂名段、茂名港博贺新港区进港公路、  相似文献   

7.
茂名供电局是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直属供电企业,担负着茂名地区供电任务.茂名供电局在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和茂名市委、市政府等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八荣八耻教育,团结拼搏,务实创新,在生产经营管理、电网建设、企业改革、推进"三个文明"建设、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茂名市乃至粤西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电力环境.  相似文献   

8.
《南方经济》2005,(10):F0004-F0004
茂名石化创建于1955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特大型石化生产基地,拥有1350万吨/年原油加工和38万吨/年乙烯为主体的生产经营系统,工艺技术先进,配套设施齐全.年销售额400多亿元,年实现利税90多亿元,是广东最大工业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勇 《特区经济》2011,(2):49-51
本文探讨了依托广东新会银洲湖发展临港经济,临港产业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并提出若干建议。充分认识现代临港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趋势,利用港口-城市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把握机遇、积极引导,推动城市临港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既是广东新会城市发展面临的时代命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要按照区域城乡一体化和突出茂名地方特色的要求,全面推进城乡规划的全覆盖,建立分工明确、开放互通的综合性空间规划体系,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没施向农村延伸,构建城市与农村和谐相融的现代城乡形态。  相似文献   

11.
区域间梯度转移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趋势,广东省经济异常活跃,但其产业梯度明显,珠三角更是重要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聚集地带,产业转移作为客观经济现象,珠三角向粤东西北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是实现广东省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产业转移必然要进行转移产业的选择,选取广东省工业部门为分析对象,引入产业梯度系数和产业动态聚集指数分析珠三角转出产业与粤东西北承接产业的选择,对比政府产业转移政策,从中得到相关启示,为政府的产业转移与承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构建评价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广东省市域城市化与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协调度、发展度及协调发展度。通过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珠三角整体水平最高,粤东优于粤北,粤西最低。协调发展程度的不同,阻碍发展的因素存在不同。协调水平以广深两市遥遥领先其他地市,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差异大。最后基于广东省21个地市所属协调发展类型提出广东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aims at elaborating the evolving degree of completeness of outward investment of manufacturing and its consequence from the view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sinc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pened her door to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ter two decades of Hong Kong’s progressive manufacturing cross-border processing of labor-intensive operations performed in the proximate Guangdong province, a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has developed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of the Hong Kong-Pearl River Delta region.The analysis is conducted based on such a perspective using the 1998 data of a population of 2,441 electronics joint ventures in Guangdong.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firms’ location (density) distribution, via exploiting the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followed a pattern well explained by a simple gravity model with Hong Kong as the main core. The existing Pearl River Delta cities and the associated cluster economies have also demonstrated attraction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irm size and age effect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findings confirmed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s of electronics joint ventures, the small ones in particular, to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and the Hong Kong-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Some suggestions on reg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were initiated.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广东省主要城市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并找出影响城市差异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广东省21个主要城市进行合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整体经济实力是影响一个地区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速度。文章最后,针对广东省各城市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毛艳华 《南方经济》2018,37(12):129-139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16.
广东县域经济在广东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却受到很多的制约,总体上滞后于广东整体经济的发展。如何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寻找到一种或者多种适合广东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成为广东区域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本文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珠三角各县(市)经济发展情况,并根据得到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1992-2005年广东省区域经济增长与差距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基于新古典模型导出的增长方程,利用广东省21个城市1992-2005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发现:(1)广东区域经济的差距集中体现在珠三角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珠三角的经济远远领先于东西两翼和山区;(2)广东经济增长存在经济收敛性,广东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速度总体趋势是有所减缓;(3)地理位置、教育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率、城市化水平等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些因素对地区差距的不同作用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宏丽  黄何 《科技和产业》2020,20(10):75-81
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从创新链视角出发,构建广东新型专业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量化指标体系,通过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将经济现象和发生事件图像化,对广东各地市新型专业镇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实证评价,并提出了加快广东新型专业镇创新驱动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加快融入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明确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联系,有利于提高湾区凝聚力和全球竞争力。通过城市流强度和引力模型量化分析之后发现:粤港澳大湾区整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城市之间已经形成初步的产业分工,但是产业同构现象依旧存在;中心城市在湾区内发挥了主要的对外服务作用,但内部发展不均衡,多数城市存在经济发展与对外服务能力不匹配的问题;广州、深圳辐射周边的能力最强,珠江西岸发展水平和周边影响力落后于东岸。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空间结构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跨境协调机制,明确城市定位与合作分工,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区域布局特征,区域布局的优化与升级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区域布局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优化与升级,由内陆、流域、"三角"的布局向境外、海洋、"湾区"延伸,即由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向粤港澳、沪宁杭、黄渤海三个大湾区延伸——中国的区域布局进入"湾区时代"。而不同的区域布局又与不同形式的开放联系在一起。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延伸到境外——港澳,而沪宁杭、黄渤海两大湾区则应根据其自身的区位和地缘优势推动形成新的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深度国际合作的需要,在新近签署的RCEP协定基础上推出RCEP+中日韩(1+3),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同时,构建上(海)东(京)首(尔)"金三角"城市自由贸易区,再将整个沪宁杭、黄渤海城市群纳入整个东亚湾区开放体系,作为"东亚合作的战略承载区和先行区",将会形成亚太地区以至整个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并对世界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产生深刻影响,有助于带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