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外循环的枢纽,在国家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是顺应大湾区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推动大湾区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战略意义和现实基础出发,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分析金融融合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从推动生产要素互联互通、科学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区域特色金融和发挥跨境金融优势等方面,提出商业银行助力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以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实现大湾区的“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建立,智能制造成为提升国家整体制造业水平不可忽略的增长引擎和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第四大湾区,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样板.如何引金融"活水"推动大湾区"制造业"向"智造业"转型,是"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的金融支持体系现状及发展特点进行总结梳理;其次从财政补贴、银行信贷、产业基金、股权融资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以广东省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领域金融支持体系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阐述;最后提出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科技金融体系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2017年6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绿色金融试点省之一的广东,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如何推动该区域内的绿色金融合作,从而促进整个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外知名湾区的差距,然后分析了大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大湾区实施绿色金融合作的必要性。继而梳理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绿色金融合作模式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中国工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紧紧围绕大湾区居民金融便利化服务,以“工银湾区通”为专属产品服务品牌,推出“跨境账户通”“跨境理财通”和“湾区服务通”业务,实现了香港、  相似文献   

5.
党雪  石慧  徐浩  齐瑞福 《西南金融》2024,(2):89-100
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来看,巨灾商业保险发展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提升社会的整体巨灾应对能力,促进区域内跨境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文章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背景、制度设计和金融服务支持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个体覆盖问题、市场供给约束及法律保障制度缺陷,结合日、美三大著名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经验,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从需求侧出发刺激巨灾保险需求、从供给侧出发释放巨灾保险活力、发挥政府职能推进高质量巨灾商业保险制度设计、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巨灾商业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行业强化竞争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实现产品创新的重要“引擎”。金融科技发展三年规划的提出,要求金融业进一步增强科技应用能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为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和进一步落实规划要求,广州银行立足本土、深耕湾区、聚焦民生,坚持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全力构建以体验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驱动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精品银行。  相似文献   

7.
蒲海涛 《中国金融》2022,(13):52-53
<正>2020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四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完善创新领域金融监管规则,研究建立跨境金融创新的监管沙盒。在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构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机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该区域金融科技创新和金融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8.
<正>在深圳技术大学商学院创始院长Holger H. Haldenwang看来,同时具备国际化视野及商务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必将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科技、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与经济引擎,对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尤其是适配区域特点的国际化人才。放眼大湾区,深圳技术大学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人才需求新趋势的高校之一。建校至今不过6年,该校已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国际合作等领域初见成效,持续为大湾区输送科技及金融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稳步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不断拓展,产业科技合作持续深化,江门全力融入深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将为大湾区产业创新协同和珠江口东西两岸协调发展,打造江门未来高能极的城市极核提供强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江门市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当前,随着黄茅海大桥跨海工程项目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江港澳协同合作的“时已至”“势已成”,为江港澳深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提供了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不确定和技术更迭的环境下,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战略选择。本文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4~2019年企业样本数据,使用面板数据回归和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企业双元创新(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了非湾区企业的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与非湾区企业相比,湾区内企业的利用式创新上升程度小于非湾区企业,而其探索式创新上升程度则大于非湾区内企业。此外,通过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政府补助有效提高了湾区内企业的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国有企业的利用式创新水平影响大于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更积极地进行探索式创新;相对于湾区内企业的利用式创新而言,政府补助更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探索式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电脑》2020,(1):93-93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战略合作伙伴星展银行,以“服务国家战略,共促湾区发展”为主题,在广东广州举办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银企对接活动。南方电网、中广核、招商局集团等众多邮储银行在大湾区的战略客户参加活动,并与邮储银行在传统公司信贷、交易银行、跨境金融、投资银行、资金资管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  相似文献   

12.
<正>工银国际立足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必须紧紧围绕湾区战略,树牢“聚焦主业、回归本源”的经营思想,发挥集团“特种兵、驱逐舰”的应有作用,持续提高持牌业务水平,努力以高水平专业服务赋能湾区高质量发展,践行好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粤港澳大湾区在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面对《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印发契机,应结合自身实际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推动金融科技在辖内更好地发展。其中,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要把握三大工作重点:抓好顶层政策的传导和统筹规划,激发辖内金融科技创新动力和机制活力;做好机构的开放引导,打造辖内金融科技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模式;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指导,形成湾区金融科技发展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14.
赖丽珍 《会计师》2021,(7):120-121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粤港澳会计专业服务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大湾区尤其是广东地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大湾区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广东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把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牵引,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重构会计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动粤港澳三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力求为粤港澳大湾区会计服务行业发展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到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去,已渐成热潮.自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提速,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为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如今,生长在港澳,奋斗在大湾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青年的选择.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广东已建成50多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港澳青年在广东创业的团队近600个,很多港澳青年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  相似文献   

16.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也是希望能够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推动珠三角城市群和跨省区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深圳在湾区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和重要性也将是毋庸置疑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提出对深圳无疑是重大的利好,但是同时面临着诸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全国两会,"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继纽约弯区、旧金山弯区、东京弯区等一流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在地图上,把广州、香港、澳门画一个三角形,可以看到南沙刚好在三角形的中间,距离珠三角两岸和港澳"9+2"城市最近,是连接弯区城市群的交通枢纽,亦是大湾区核心中的核心。本文从南沙国家新区、自贸片区"双区叠加"的地域优势出发,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契机,通过对广州在既有优势下深化战略定位问题研究,探讨广州如何利用南沙优势在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背景下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广州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承担了开放合作的重要任务。广州试验区历经三年建设,既取得了可喜成绩,也面临着突出问题。广州试验区应抓住中央及省市以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重新谋划布局,加快试验区发展。  相似文献   

19.
税收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税收环境。由于历史原因,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实行不同的税收制度,可能对湾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不同的税收管辖权,可能引发有害的税收竞争;不同的商品税制度,影响湾区内部生产要素流通;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不同,不利于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和人才的自由流动;税收征管制度不同,影响征管效率。为了更好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应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湾区内部不同税收制度存在的事实,进一步优化内地的商品税和所得税制度,加强湾区内部的征管合作,提高征管效率。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呈现出“长期化”的迹象。中美经贸摩擦与战略博弈已经进入深水区,并可能向金融领域蔓延。经贸摩擦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与投资者预期的影响日益明显。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金融开放前沿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市场建设与融合发展,加速金融开放的进程与各项金融政策的落实,已非常紧迫。本文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应尽快在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金融特区”,进一步加大金融业的开放力度,倒逼国内金融机构不断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国际金融话语权,建设金融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