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司治理结构与超能力派现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了2004年深圳主板市场超能力派现的42家公司作为测试样本,建立Logistic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佥司发生超能力派现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独立董事比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对超能力派现具有显著性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约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行为。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对“超能力派现”进行了界定,然后以2000年 ̄2003年“超能力派现”的公司作为总体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股东性质、公司上市年限、大股东中投资基金个数、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是否接近配股达标线区间(6% ̄7%),均对“超能力派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信号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这一现象可能导致的市场反应却不为人们所了解。作者以深、沪两市2005年实行超能力派现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根据股利公告日前后股价的变动资料,采取累计超额收益率进行实证研究,以此来分析市场对超能力派现的反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超能力派现对公司的股价具有负的信号传递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新上市的公司慷慨高派现,成为了“派现奶牛”,有些上市公司在净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依然超能力派现(“超能力派现一指每股现金股利大于每股收益或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超能力派现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激烈的讨论。笔者以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我国上市公司逐步走向成熟,其股利政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行为做些分析,并提出抑制超能力派现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实践,以沪深两市A股派现的299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有股、法人股持股比例、代理成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正相关,流通股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内部控制程度与现金股利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实践,以沪深两市A股派现的299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有股、法人股持股比例、代理成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正相关,流通股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内部控制程度与现金股利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为起点,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1 ̄2005年度现金股利分配情况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以后由于政策性和公司自身原因,派现上市公司所占比率出现小幅回落;A股上市公司在收益质量不高的情况下,明显存在超能力派现的现象。而股票获利率高于无风险利率水平的公司比率上升,是理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现金分红是股利分配政策的一种,即公司向股东分派现金股利。我国2000年开始掀起现金分红热潮,但分红出现了超能力派现、融资同时派现、异常低派现等不良现象。作者对此进行分析,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4、2005年派现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存在实质性第二大股东的目标公司和剩余一般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均值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目标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公司.由此推断,实质性第二大股东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控股股东的利益转移行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一般公司股利支付水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且盈余管理的动机强于目标公司;目标公司股利支付水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和前两大股东持股比例差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傅蕴英  胡洪 《财会通讯》2013,(12):43-45
本文选取2009—2011年645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大股东利用盈余管理掏空上市公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真实盈余不能达到实际派现需要时,上市公司会实施向上的盈余管理来提高账面盈余;真实盈余与派现额相差越大,盈余管理越大。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为派现盈余管理也越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保护投资者角度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利用证券市场融资的同时,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不顾对广大投资者的回报,现金股利分配极不规范,存在现金股利支付率低以及超能力派现等不规范等问题。并从企业外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以及股东意愿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不规范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年-2010年的研究数据,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与管理者过度投资显著负相关,证券投资基金能有效抑制管理者的过度投资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并且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上市公司恶意派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我国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财报数据为样本,通过分析管理层是否持股、持股比例、成长能力等因素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研究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程度问题。实证分析表明,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持股的公司在绩效表现上要好于管理层未持股的公司,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未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前者受后者的影响程度随后者所处比例区间的变化而变动。研究结论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会影响公司绩效,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程度呈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6-2008年深、沪两市高管持股比例大于1%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和股东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两个角度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作为高管持股的假设变量,对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当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业绩指标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三次曲线关系.而以每股收益作为公司业绩指标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异常派现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华 《财会月刊》2005,(11):37-38
现金分红在证监会相关的政策出台后,逐渐成为上市公司年末分红的首选类型,但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异常的派现现象,如超能力派现,极低水平派现.这种做法严重地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也违背了企业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导致市场形成不良的投机氛围.本文通过四个方面深入分析,得出现金分红未必能使流通股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我国2003-2005年49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本文试图说明股杈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内在联系,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理论上的参考.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与前五大股东及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公司绩效与国有股比例显著正相关,与法人股比例负相关,与流通股比例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加强上市公司股权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绩效等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以2004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聚类、均值比较与检验等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股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约有80%的上市公司直接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并不一致.按照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特征,可以将上市公司划分为两类: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和高持股比例低分离度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低持股比例高分离度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有趋同之势,与此同时部分依然分离的公司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性质开始出现分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我国298家管理层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业绩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决定公司业绩,而不是公司业绩决定管理层持股比例;并且两者存在非单一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沪深证券市场2006—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Logit模型和OLS模型分别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两个方面,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来看,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负相关,但统计意义不显著,盈利能力、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是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的重要影响因素;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来看,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没有显著相关性,公司的股利发放率并不因盈利能力增强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