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是解除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经常争议的问题。劳动法对应给予经济补偿的情形作了规定,但其规定尚不完善,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产生了经济补偿具体适用的难题,对此应根据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和情节,完善经济补偿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
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不会导致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者有权选择解除劳动合同,有权机关也可依法自由裁量是否解除合同。现行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对该种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与赔偿的规定极为粗糙,很有必要对此作更深入的研究,以为劳动立法建言。  相似文献   

3.
尹红 《企业家天地》2009,(9):204-205
"华为辞职门事件"的争论焦点集中在经济补偿金的法律性质定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一种特定的法定补偿义务,是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者劳动合同,剥夺了劳动者正常履行劳动合同时应该享受的相关权益而造成损失的补偿.华为员工辞职后,其在华为的工作年限并未归零,其所获得的经济补偿金不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免税范畴.  相似文献   

4.
刘文福  黄丽娥 《全国商情》2009,(15):128-130
<劳动合同法>第21条确立的用人单位试用期解除制度过分强调了对用人单位的权利限制.这一制度设计既存在立法本身的冲突和矛盾,又造成实践操作的混乱,极易引发劳动争议.为此,建议将<劳动合同法>第21条修改为:试用期中,劳动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提前三日通知劳动者本人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法>的通过有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但该法在订立了书面合同但没有约定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采用欺诈或者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竞业限制制度、劳动合同解除后经济补偿的支付以及养老保险、劳务派遣制度、用人单位违反报酬支付义务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通过司法解释或修改法律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完善劳动合同的立法是劳动关系稳定和谐的基础。在我国即将进行的劳动合同立法过程中,必须扩大劳动合同的主体范围,使劳动合同的主体具体普遍性;修改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期限的规定,确立以无固定期限为原则,以固定期限为例外的劳动合同期限制度;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依正当程序进行,劳动合同中应当有标准条款,以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是劳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的。而内部规章制度是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及经营发展需要而自行订立的约束员工行为规范的制度。劳动法根据解除条件的不同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协议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第二类,单方解除,指用人单位依法  相似文献   

8.
竞业限制协议作为劳动合同的一部分,规定了劳动者离职后的竞业义务。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竞业限制违约金的规定大多都是从劳动者视角订立的,本文将从用人单位视角,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行为进行法律分析,并阐述保护企业利益的必要性,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营业转让是用人单位具有一定机能性财产的一体转让,劳动关系已成为营业转让的重要标的和要价筹码。营业转让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继续保持结合,劳动关系转移不违背其人身属性。应在立法中明确规定营业转让时劳动关系随转制度,买受企业应无条件接受原有职工,原职工在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不变的情况下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将原《劳动法》中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作为确立劳动关系的标准,修改为从用工之日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不在法定期限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还将承担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新法第九十七条第二款没有明确不订立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这样适用法律仍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第23、24条对竞业限制作了规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都有一定制约和保护作用,是对劳动者就业选择权的限制,是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方式之一。但在竞业限制人员、竞业限制的期限、竞业限制的范围和地域、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劳动者承担违约金、竞业限制协议解除等方面的规定还不周全,需要完善相关条款使劳资双方权利义务更加明晰,以在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权与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之间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2.
竞业限制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保护商业秘密、维护自身竞争利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劳动合同的中一项重要的约定条款,有关竞业限制的问题已经越来越被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所重视,依法订立竞业限制条款。能够有效地保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张菁 《大众商务》2010,(12):242-242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在实践中,由于传统观念、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劳动者一直处在弱者的地位,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往往利益受损。基于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才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立法宗旨,更是将单方解除权作为其维护权利的武器。但在实践中,该权利却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劳动合同变更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处于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无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除非双方有特别约定,用人单位无权擅自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和劳动报酬。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和劣势地位,许多情况下无法与居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相抗衡。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三项措施是: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充分发挥工会作为集体劳权代表的组织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规定双方责权利和协调双方关系的法律依据。随着《劳动法》的正式施行,劳动合同将普遍订立和履行。如何使所订劳动合同合法,这是施行劳动法,正确履行劳动合同的前提。本文试就劳动合同所涉及的主体、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主体的合法性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在劳动合同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者。根据《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即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在实践中,由于传统观念、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劳动者一直处在弱者的地位,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往往利益受损.基于此,<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才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立法宗旨.更是将单方解除权作为其维护权利的武器.但在实践中.该权利却存在着诸多局限性,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契约在劳动法领域中的应用涵盖了劳动合同双方订立的过程、劳动合同的形式及具体内容的确立、对于有效期限的规定、合同变更及解除的条件和劳动纠纷或争议等问题的解决等众多领域。由于契约原则在劳动法中存在着使用过度或者是缺位的问题,为此,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正确的处理好契约自由与国家强制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更好的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关系的目的。本篇文章主要就劳动法的起源和我国国家政府等机关对劳动法中的契约自由的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在校大学生面临毕业就业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实际,就如何订立好劳动合同,从而促使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建立,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劳动合同法》通过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文章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出发,论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征、订立、解除等基本问题。同时,新法颁布后,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的一种重要形式。新《劳动合同法》通过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文章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基本规定出发,论述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特征、订立、解除等基本问题。同时,新法颁布后,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