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全球价值链下产业升级与集群式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球价值链发展的现状,以及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技术和文化两个维度,从中小企业集群和大企业集团互动的视角,将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分为市场式、模块式、关系式和集群创新式四种类型:进一步的,对于集群式创新的实现过程进行了深入阐述,指出企业集团通过集群式创新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已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嵌入全球价值链,不仅能够使地方产业集群进入国际市场,而且能够沿着价值链进行产业升级,由价值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移动。不同的价值链治理模式对产业升级有不同的影响。产业集群应在充分认识自身所处价值环节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升级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各种方式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的地方产业集群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空间等级体系,要实现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的链条控制力不断增加的升级,必须最终完成地方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的高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制约关系的形成。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受到全球价值链驱动机制、治理模式与集群类型等多维因素的影响,是个复杂过程,研究其升级问题必须立足地方产业集群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升级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或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机构在特定地理位置聚集而形成的紧密联系的集合体.产业集群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为技术创新带来了阻碍作用.本文阐述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结构和模式,分析了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平台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地方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于大部分地方产业集群而言,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过程。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是否嵌入全球价值链为标准,将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分为内源式和国际化两个阶段,并对地方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的类型、方式和程度等进行研究。为了分析转型期发展起来的中国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情况,本文以浙江温州鞋业集群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往往表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上,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区域生产率的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有利于区域内技术创新和形成品牌优势。要走出一条适合辽宁省省情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应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从辽宁省自身区位、基础设施、开采、加工等产业、产业园区及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角度选择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扶持计算机等新兴产业集群,构建沈阳汽车产业集群,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促进辽宁省产业集群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点。但是单个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总体上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集群中的中小企业由于集群效应获得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拓宽创新途径的机会。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集群是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在回顾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产业集群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特征,分析了我国目前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发展困境及其制约因素,并从政府、中介机构、集群企业三个层面上探讨了提升我国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制度是地方产业集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持对象主要包括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项目、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项目、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产业集群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企业创新行为的动态博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动态博弈,企业具体创新模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模式下创新成功后的收益与风险的比较。应用博弈论理论分析了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博弈行为,指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开发活动中是趋于合作的。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on industrial clusters mostly focuses on the effects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y generate. This study takes a different approach, conducting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ree types of Taiwanese parks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industrial zones, and science parks), in which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nd which have industry cluster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special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cluster firms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focuse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s the mediator for investigation. A survey,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probe into the effects of the special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industrial clusters on corporat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emerges as the mediator of industry clusters in terms of corporat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us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valuable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rporate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cooperation practices observed in competitors companies in a furniture cluster in Brazil. The literature refers to it as coopetition. The research method was the multiple case study. The main research technique was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practitioners of the cluster. The study create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cooperative practices in industrial clusters formed by four types of practices: logistics, marketing and sales, formation of the workforce, and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se four types of cooperation in five large companies that compete in the same market, the anchor companies of the cluster. The only entirely complied type of collaboration is the formation of the workforce of the cluster. In the other practices, cooperation involving competitors is lower tha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low cooperation is excessive rivalry and mutual distrust in the cluster, and competition by differentiation, which partially prevent the gain of scale provided by cooperative actions.  相似文献   

13.
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峰 《财贸经济》2005,(10):80-84
创新扩散指创新在某一部门内的扩散,创新群集则指一定时期内多产业部门同时出现的创新的集合.创新扩散通过创新自身和采用者环境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技术不断趋于成熟,使整个经济系统总量产生净增加;多部门中的创新群集以部门内部的创新扩散为基础,使产业优化升级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推进创新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灵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具备创新扩散和群集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产业集群在先发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后发地区也逐步开始培育本区的产业集群,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但由于后发地区存在着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创新意识不强等缺陷,致使产业集群发展缓慢,质量不高.发展产业集群,应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以城市开发区、工业园区为依托,依靠本地优势产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要注意扩大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关联,增强集聚,逐步实现产业发展向产业集群演变,最终通过产业集群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摘要: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它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同时它有利于为新型城镇培育新型农民。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方面原因,目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农业产业集群层次低、农民文化科技水平低、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等问题。今后应该采取制定科学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创造利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积极筹集资金、加强科技创新等措施加快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的相互作用,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全球化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联会出现新变化,即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后者也会促进前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本文从生命周期和全球价值链视角,对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升级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本质是通过制度创新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的发展,文章基于制度创新、产业集群等相关理论,结合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实际,从创新演化阶段和阶段动力作用机制两个角度出发,探析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多阶段创新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展经历了创新培育、创新突破、创新深化和创新扩散四个阶段;产业发展与制度环境的冲突是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创新演化的重要动力;在各不同阶段,主体通过构成行动集团来推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创新演化。  相似文献   

18.
赵海越  赵蕾  刘玉龙 《中国市场》2008,(19):138-139
产业簇群成为时下政界、学界和产业界的热门话题有其深刻的区域经济和发展经济背景。伴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沿海城市港口物流业发展迅速,呈现出产业聚集现象。本文分析了港口物流簇群的优势及对产业本身及地方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沿海城市港口物流簇群的政策构想。  相似文献   

19.
赵佳颖  孙磊 《北方经贸》2013,(1):10-11,15
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多嵌入领导型或等级制的全球价值链,处于空间等级体系的低端。全球价值链治理使得中国地方产业集群处于"俘获型"与"封闭型"的价值链中,其功能和链条升级,乃至集群的整体升级受到阻碍。中国的地方产业集群应该注重构建完善又开放的当地价值链,利用在内外两方面的资源,完成地方产业集群的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