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莉 《中国市场》2013,(48):81-83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农业产业集群有促进作用,它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业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水平,从而加快农民收入的增加。但是,目前我市农村人力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农民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低,而且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机会增加,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为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我市在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发展农村教育,加大培训力度;合理选拔,招才补才;加大激励,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2.
郭素玲 《江苏商论》2006,(8):144-145
农村新型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集群经济又是推动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基本途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农业产业化、人口、社会网络集聚形成的城镇化是农村新型工业化的主要路径。走农村新型工业化与集群经济互动式发展之路已成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黑龙江省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推进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带来的全新的机遇。面对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业产业集群内部主体之间联系松散、支持性作业体系不完善等障碍,黑龙江省应通过加强园区建设、扩大规模化经营、完善服务体系建设等措施,消除不利因素,将农业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以此充分发挥农业产业集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集群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力。但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着集群内部结构松散、集群之间也结构松散的问题,破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整合零星分布的农业产业集群、强化集群内部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及健全支持性作业体系等措施,壮大农业产业集群进而加速城镇的财富积累、要素集聚及社会网络的扩散,利用规模经济和扩散效应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驶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郑小兰 《价格月刊》2009,(11):41-43,48
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新型农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径.然而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遵循内在规律,还要寻求外在推动力量.可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存在的问题较多,农业企业发展缓慢,产业集群发展受到限制,不能有效体现其优势和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培育农业产业,强化产业集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现代化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涵盖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农业经营方式产业化、农业产业布局区域化、劳动者现代化等方面。有助于提升城乡融合效能,加速新型城镇化进度。因此,要推进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依托科技创新、增强城镇带动能力以及树立以农民为主体的理念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效能。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强大动力与战略抉择。本文根据静海县实际情况,从政府、企业、居民(社会)三元视角考察了静海新型城镇化的动力机制,深度挖掘和剖析了静海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动力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静海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目标,提出了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投融资机制、发挥市场力量改善民生质量的"三区联动"新型城市化建设道路;就农民身份转变及农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以科技改善民生、以科技手段提升城镇应急保障能力的创新对策,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静海县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对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步伐,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发展是有关农民、农业、农村的综合性问题,它与新型城镇化的同步,其实质就是实现农村劳动生产力向非农产业的战略转移,它不是一个独立性的问题,而是一个自然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精神关系、产业关系的大生态的问题。只有建立起公共管理、教育公平、产业化等的生态机制和模式,才能有效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良性转移。将来由高素质的职业化的农民承担农业生产,由综合性强的涉农龙头企业,并联合家庭承包散户,进行产业化、集约化规模经营,才有可能改变农业长期经济效益低,综合效益差的弱态,才能补足"四化两型"建设中的短板,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永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菲 《商》2014,(38):271-271
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河南省既要保证粮食产量,又要实现农民增收,这就要求我们在农业产业发展现有的基础,继续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当前,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保证政府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提高对延伸产业的扶持力度、拓展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营造良好的农业产业发展氛围等形式进一步推进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高效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农村中受过高等教育、有较强技能的人都流向了城市,留守农民劳动力素质不高,受教育的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较差,观念落后,缺乏现代意识,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由谁来建设新农村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将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放在优先位置,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建立农业产业支持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普惠性完整农村金融体系,通过新型农民的培养,让留守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和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商》2016,(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是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了区域平衡发展,促进了经济均衡发展,还促进了农民增收。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低,在制度、体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民增收,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国家和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来提升农民的收入,保障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开发与培训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大量新兴职业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更好发展。一方面,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基础。新型职业农民意为以农业为固定职业,并辅之发展其科学文化素质,使其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新型农民,为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奠定知识基础。文章通过对农村职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相对应的转变策略,旨在提高新型农民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郑国山  李晓翠 《商》2014,(31):227-228,203
针对襄阳市各城镇存在工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缺乏、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聚集效应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要加强襄阳市产业集群优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具体对策包括:科学合理规划新型城镇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聚集,通过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升级,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实现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可持续互动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集群作用于农村市场体系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集群是凭借农业资源优势,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由农户、农业加工企业、流通企业等竞合而形成的一种产业集聚组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它的培育与发展对于农村市场体系结构的健全与功能的完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从农村市场体系内部结构的健全和功能效果的发挥两方面探讨农业产业集群对其的作用机理,并参考陕西韩城花椒产业集群的发展,从集群的角度为培育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市场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城镇化建设既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农村向城市社区演变的重要战略途径。基于城镇化发展模式理论着重分析了齐齐哈尔城镇化现状和存在产业集群程度低导致齐齐哈尔地区城镇规模偏小、资金短缺导致齐齐哈尔地区城镇化发展缓慢、对发展农村小城镇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应有位置等问题,提出齐齐哈尔城镇化发展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构建生态旅游型、商贸型小城镇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对1990-2012年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产业之间关系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可知,安徽省流通产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流通产业影响不显著。其体现在安徽省过于注重城镇规模增长、城镇化结构及布局缺乏合理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原因造成的。安徽省应大力优化流通业市场环境,加快完善流通配套服务体系及城镇机构体系的建设,重视主导产业的集群发展,加速健全农村流通组织体系,促进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流通产业的双向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长期消费能力的因素及应对措施与城镇化发展方向关系的研究分析,提出。一方面应通过加快城镇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释放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应通过加快农村其他产业发展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变农民角色,最终实现从农村、农业、农民三位一体地实现城镇化发展,培育农村长期消费能力,实现农村消费需求的长期有效扩大。  相似文献   

18.
杨玲 《品牌》2014,(11):35-35
本文结合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态势,从我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入手,重点分析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助力作用,探索其发展的具体模式,最后,从政府大力支持与多渠道开发并举、提供农民所需的多元化信息服务、培育电商人才、建设农村地区物流配送体系、推广移动电子商务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孙苏茂  张遵东 《现代商业》2014,(24):155-156
近些年来贵州省通过城镇化建设,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等效果,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然而,由于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较低、城镇化建设滞后、小城镇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等原因,贵州省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并不明显。贵州要更好的通过城镇化建设来促进农民增收,首先,寻找适合自己的土地规模经营组织形式,提高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其次,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形成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的动力机制;最后,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马莹 《商》2013,(2):51-52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增加内需、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主要是与旧的城镇化做对比,突出"新"字:即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提供政策支持。但是,农村城镇化建设并非只停留在制度调整层面就能达成,更重要的是提高农村整体教育水平,加快和做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从战略角度支持新型农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与农村人力资源关系的解读、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