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成都与北京上海深圳高新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中关村、上海、深圳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创新最具活力的先进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建设高新区成功经验的突出代表。把成都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深圳高新区作比较分析,无疑更有利于找出自身的差距和问题,科学吸取先进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有益经验,从而使成都高新区更好、更快地发展。一、经济实力、产业发展及创新的比较(一)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高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从经济总量来看,成都高新区与北京、上海、深圳高新区存在巨大的差距。根据国家科技部统计,2001年,成都高新区的工业…  相似文献   

2.
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紫竹高新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民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紫竹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上海乃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球研发转移的大背景,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所带来的把握发展机遇能力,得益于高效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各方面创新创业资源的能力. 紧紧抓住全球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 本世纪以来,全球涌现出新一轮的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中心的态势快速升温,为紫竹高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抓住产业发展中的研发环节,相当于为紫竹高新区所倚靠的科教资源找到了"转化之桥",通过产业研发活动,以市场化的方式引导科教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同时,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地,能够迅速扩大紫竹高新区影响力,有利于提升紫竹高新区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中关村科技园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得益于首都位居全国第一的科技、教育、人才、信息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政府资源;深圳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全国最早、最优化的市场经济体系和独特的政策优势,那么,对于地处内陆的西安高新区来说,这十六年真可谓是'白手起家,不断创新壮大的十六年'!  相似文献   

4.
正深圳高新区的神奇在于,这是一个不比本市其他区域有任何优惠政策的片区,但是,却受到了广大创业者的追捧,以致达到了一房难求的程度。这可能得益于科技创新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科技人员和企业宁愿住得挤一些,也不愿离开一步。尽管我们可以为每一平方米工业用地一年创造16万元产值,2万元税收而得意洋洋,但毕竟隐含着拥挤和忧患,解决之道只能是拓展新的产业空间!所以,要说2013年深圳高新区最令人振奋的一件事,当属留仙洞片区的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提升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水平,推动国家高新区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科技部火炬中心于11月26-29日,在深圳举办2013年度国家高新区科技局长培训班。科技部原副部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11,(9):31-31
9月18日,由科技日报社、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和深圳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暨深圳高新区成立15周年座谈会在深圳举行。国家高新区管理者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国家高新区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为了研究提出新时期国家高新区的责任、使命、功能定位等战略框架,提升高新区持续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国家高新区的引领、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正值深圳高新区建区15周年之际,由科技日报社、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深圳共同组织召开了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暨深圳高新区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刘字濠  曾国屏 《特区经济》2012,(10):243-245
在创新集群思想和理论分析框架以及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调研访谈情况,考察和概括了中关村、张江和深圳三个典型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首先祝贺《中国高新区》杂志十岁生日快乐!杂志走过的十年历程,正是高新区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我曾经在美国访问时,兰德公司前总裁手执一份报告指出其中一段告诉我,中国近些年来竞争力的提高,创新环境的改善,都得益于中国兴办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孵化器。的确,高新区的发展不仅开创了一块辉煌的领域,而且对整个国家竞争力的提高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龚雪  胡兰 《中国高新区》2006,(10):32-36
丹桂飘香,秋风送爽,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10月13日在深圳举行的"创新集群与国家高新区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天津、成都、重庆,六家高新区的主任及香港科技园区总裁齐聚一堂,就高新区和科技园区如何发展创新集群,如何从集聚走向集群,如何从低端集聚走向高端集群,如何顺利实现"二次创业"目标,以及如何贯彻温家宝总理有关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定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教产业化的发展,以各个大学为载体的高等教育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近年来,各地纷纷通过开发和建设大学城,来集聚各类教育资源,以此构建区域产业基础,并希望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由于高等教育兼有公益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再加上各类大学城  相似文献   

12.
生态与科技相契的困境与破解的逻辑厘定,有利于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回到协同为人类的自由全面初衷。厘清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生态危机的表征,分析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科技理与生态理性关联缺失的缘由,论述生态与科技相契之困的人与自然共进本质的破解之道。这为回应生态与科技共同发展是"悖论"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切入点,也给人类摆脱兼顾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诸多困境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4、2009、2014和2019年的30个省份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产业转型升级与对外开放水平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上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随年份增加不断加强,并具有较小的区域性差异,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耦合协调度在整体上倾向于失调且随年份增加稍有加剧的趋势,并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在地理空间上大致呈现“自东向西,梯形递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开放"是体现高等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有利于维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但也存在监管问题。开放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关键是规划好实验室开放的目标和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实验项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理利用及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处理城市污水污泥的目的和要求,从污泥的减容化、无害化、稳定化及资源化四个方面阐述了常规处理方法及发展新方向.并介绍了从污泥的产生过程中控制减少污泥产生量的方法,即污泥减量化.  相似文献   

16.
搞好废旧钢铁回收利用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旧钢铁是可利用的重要再生资源。介绍了回收利用现状,分析了为什么有很多废旧钢铁白白地浪费的原因,提出5条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problems of stru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in the economy of Kazakhstan, analyzes state programs for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until 2015, and justifies the directions of the prospectiv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infrastructure for an innovative economy.  相似文献   

18.
《首都经济》2006,(7):93-95
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一季度.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势良好,增速分别为l5.2%.13.1%、l8.5%和l3.1%,均高于第三产业11.9%的平均增长水平。这些行业占GDP的比重为28.8%.比2004年提高2.7个百分点.是带动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的重要行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的历史特征与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企业并购重组始于 1984年 ,经历了五个阶段 ,从 1997年至今的第五个阶段达到了企业并购活动的真正高潮。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主要特征是 :公有 (尤其是国有 )产权居主导地位 ;政企不分 ;企业效益低下 ,亏损普遍 ,社会负担沉重 ;规模不经济与产业结构失衡 ;有关并购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 ,同时法律制度执行差。并购重组中的主要问题是 :产权边界模糊 ,并购主体不规范 ;政企不分 ,行政干预过多 ;资产评估不规范 ,造成资产流失 ;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 ,并购方资金短缺 ;被并购方企业人员经济效益不高等。解决问题的基本对策是 :产权制度必须改革 ;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必须改革 ;界定政府在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角色或作用 ;加强和充分发挥并购重组中专业中介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爽  刘文亮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8-136
发挥城市现代化作用,高质量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关键问题。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进行分析与测度;利用ArcGIS10.8对测度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基于Robust模型探究河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整体上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增-降-增”式趋势,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到优质耦合协调;(2)各地市的时空分异特征明显,协调特征变化较大,至2019年仅有6个城市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同步型发展;(3)城市化水平要素、经济发展要素、城市文明要素、环境治理要素、人口就业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产业结构要素,社会发展要素会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