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加入WTO后,伴随着国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政府应该如何发挥自身职能,又应该如何处理好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借鉴国外政企关系模式入手,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政府经济调控职能构成其运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完善过程中,政府经济调控职能的发挥日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借鉴西方公共选择学派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进一步完善省级政府经济调控职能的必要性,在当前形势下省级经济调控的特点和手段以及如何处理好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经济调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政府诚信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冬 《经济经纬》2005,(6):147-149
政府运用道德系统规范经济秩序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以政府诚信为中心的社会道德规范,是解决政府经济职能的公共性与其执业人员的私利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只有构建以政府诚信为中心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正确实施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4.
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首先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该从市场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退出,成为公共服务型的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限定在市场失灵或失效的领域,政府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市场不能提供或提供不足的公共产品。即使由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产品,也要区分生产与买单,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应该是为市场主体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1.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除了担负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外,还必须担负起超中观国有经济管理职能。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除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外,政府还必须用两只看得见的手,一手抓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一手抓超中观国有经济管理。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必须担负起超中观国有经济管理职能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超中观国有经济管理职能?现代西方经济学者中,有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运作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第二层是大型公司总部及事业部对公司整体经济运作的中…  相似文献   

6.
黄朝江 《大陆桥视野》2011,(14):32-32,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作为工作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过去的受政府委托行使造价咨询的管理职能部转变为面向社会自我承接咨询业务的服务职能,真正完善和体现了工程造价咨询是社会中介服务行业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管制是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强化以关注公共利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目标的社会性管制是发达国家政府管制改革的普遍趋势。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国必须强化社会性管制。  相似文献   

8.
杜丽青 《当代经济》2003,(12):52-5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从微观领域退出,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了市场调节,市场管不了的和市场管不好的,则由政府来管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也逐步得到发展.由过去的受政府委托行使造价咨询的管理职能逐步转变为面向社会自我承接造价咨询业务的服务职能,真正完善和体现了工程造价咨询是社会中介服务行业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角度探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障碍,政府的"缺位"和"越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转变政府的职能,强化市场的作用,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市场与政府作用谁轻谁重问题一直是我国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本文认为,市场经济的本质不是"无为而治",而是交换关系中的趋利竞争。因此,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应该重视建设"强政府、旺市场",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并注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其实质就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资源配置和生产力布局。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及其部门应该果敢地把一些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政府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规划强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它置于深化改革的首位,因为这不是一般行政事务性改革,而是要以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为重要内容的政府体制改革。这是关系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定位与改革问题。 胡锦涛主席前不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7次学习会议上讲话,对政府体制改革问题做了极为深刻的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表明,政府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把政府建设成一个履行公共服务的“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然而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不仅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又履行庞大的国有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职能,即政府身兼有两种不同的身份和不同职能,这就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社会福利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政策。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存在,社会福利的提供成为制度化的政府职责,但政府又不可超出与市场经济和政府机构能力相吻合的合理职能区域,必须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重新定位政府在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中的职责,有效地发挥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增大我国经济改革的安全系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刺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效增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任务和内容越来越繁重,社会管理职能亟待加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继续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同时,加快推进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转变,创新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制度化的沟通互动机制,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使我们的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出现了本质的不同。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更好地规范和发挥政府的职能,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失灵问题,指明了道路。因此,作为各级政府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我国的实际国情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确定在经济活动中的工作任务和管理范围,深入研究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合理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健全市场机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霞 《时代经贸》2007,(3Z):59-60
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依法行政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要适应新的形势,加强和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同时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高效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8.
亦论政府在信用体系建立中的作用--兼与罗文阁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燕 《现代财经》2004,24(3):12-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本文就目前理论和实践中探讨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政府的职能和认识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试图说明下在信用体制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推动”而不是“主导”作用,并与罗文阁同志商榷,以达到学习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计划经济是适应于异态时的运行机制;市场经济是适应于常态时的运行机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形成真正的市场,真正的企业和合理界定政府经济职能,要在不破坏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政府计划干预。  相似文献   

20.
三鹿奶粉的风波尚未平息,煤矿安全的悲剧又屡屡上演。回顾近几年,关系民生的社会性市场监管领域频闪红灯。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今天,完善政府市场监管职能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是大部制改革的重要目的,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