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2 毫秒
1.
孙岩  侯朝明 《企业导报》2011,(4):248-249
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人与动物的关系更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我们与动物的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从打猎以动物为食到大规模圈养发展起来的动物制品工业化生产再至以动物为对象的科学实验,人类与动物的关系从共生逐渐演变成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人类开始了对动物剥削利用的时代,人类的物种歧视和偏见使伤害虐待动物的情况时有发生:从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黑熊到复旦大学生虐猫事件等,这些现象背后的根源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2.
区域资源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的利用与依赖,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是区分可持续发展与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面。 人类生存的每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以此自然资源作为最终的约束条件,那么长期的持续的经济增长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考虑某一区域自然资源存量为K,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推导出资源约束经济增长的动力学演化的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有用自然物。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力,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五大资源。根据自然资源天然来源的双重性质和经济用途分为农业用资源和工业用资源两大类;按自然资源的增值性能,分为:耗竭性自然资源、可再生自然资源、相对(不完全)可再生自然资源。并且对自然资源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农业(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经济价值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当灾难降临,本能驱使人们会有卫护自命而不顾周边困境的瞬间,这一刻,人与动物没有任何差别,说宽一点这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得以延续生存的共性。然而,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的差别就在于人类有特别发达的智商、有超乎于其他动物千百倍的情商,当度过短暂的那一刻,人与动物的差别就会立刻显现。人会启动发达的大脑调动自身的能动来应对灾难的袭击,  相似文献   

5.
孙江 《新远见》2008,(2):116-120
从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发展历史来看,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大致的表现基本上都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利用者与被利用者的关系。当然那些因为某种原因而被神化的动物除外(比如牛在印度就是不能被随便役使宰杀的)。在人类征服利用动物的过程中,对这些被征服、被利用的动物的保护,特别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的保护,其实,自古有之。  相似文献   

6.
作为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自然资源不仅具有极大生态价值,而且是人类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带有一定的“自由性”,这不仅制约了其生态价值的实现,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环境危机。这种自然资源无人所有的状态严重影响了生态建设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须引起足够重视。基于环境保护视野,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类型选择应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首要原则,进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环境保护视野下自然资源所有权的类型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谚语体现了日本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也是动物,和动物有相似性。动物外貌可以映射人类外貌、动物习性能够映射人类性格,动物声音还可以映射人类声音。本文以与动物有关的谚语为例,通过分析与动物有关的谚语的表层意思和深层内涵,对比谚语中的动物观和实际的动物观的差别,找出日本人的动物观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然资源是人类的最宝贵的财富,大自然对人类的抚育使得人类社会能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化社会发展。但迅猛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甚至是毁灭性不可逆的,20世纪的大发展造成了大量的生态资源毁损,珍惜动植物面临灭绝。在自然资源保守危机之际,领导干部资源环境离任审计的出台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大利剑,是守住绿水青山的制度法宝。而如何利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这一新型监督机制,发挥保护自然资源的作用,就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工业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传统工业技术发明的指导思想都是单一地、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在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用之不竭的基础上,甚至以向自然掠夺为目的,这不能不说是技术与科学分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人是能够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分类学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的能力须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整体。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够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自然资源的特征包括可用性、整体性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严格的区域性等。工业经济的发展恰如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带  相似文献   

12.
郭鹏 《民营科技》2009,(3):56-56
人和其它动物都具有核心知识系统。但与其它动物相比,人类却有着超乎强大的智力。究其原因就在于人类能够通过自然语言把本身所具有的各种核心知识系统加以整合,从而发挥其整体功能。通过对Elizabeth S.Spelke的文章的分析,旨在对两种核心知识系统和人类自然语言能力作一介绍,并予以扼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科技》2013,(23):49-52
人是高级动物,所以既具有动物的自然属性又具有人类社会的社会属性。用动物类型研究名将的领导力,生动而容易理解与记忆。通过分析学习名将的成长经历,了解性格与成功之间的奥妙关系,找出最适合自己人生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世纪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型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类社会的安全:首先,随着传统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导致了新的资源危机;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能力,许多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充分,利用的数量越来越大,其结果是自然资源的储量急剧下降,而自然资源都具有的稀缺性,使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世界性难题。本文认为,在可持续发展中环境成本是永恒话题。成本已由最初的生产成本或劳务支出延伸产生了环境成本,并将其应用于经济管理,将会对可持续发展发挥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地开发整理是人类利用土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土地利用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在原始捕猎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与土地的关系是人消极地依赖土地和适应土地。随着人类对土地利用能力的提高,尤其人口与需求的压力,金属工具和种植农业的发展,改变了土地  相似文献   

17.
亚微 《国土经济》2008,(7):51-53
在美国,无论是野生动物也好、个人饲养的宠物也好、还是工业化饲养的可食用动物也好,美国法律都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美国的动物保护组织和人士在动物的法律地位问题上却各有各的主张。有的人认为,动物应该有和人类一样的权利,因此任何宰杀食用动物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但是也有的人认为,动物生来就是造福于人类的,只要不去有意虐待它们,宰杀可食用动物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环发发展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观念和战略的两大转变,即确立新的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自然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和必然选择,是摆脱我...  相似文献   

19.
水是自然资源,是地球上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具有可再生和循环的特性,水资源又是一种持续性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它可以持续地加以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从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其重点着眼于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要满足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自然资源,通过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使人口、资源和环境更加协调与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匀性决定了对其开发利用有根本性的制约,水资源短缺已经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安定,影响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应继续努力寻求管理的对策,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军 《民营科技》2013,(11):223-223
生态林业是一种现代林业的基本经营模式,是根据“生态利用”原则组织的森林经营利用制度。它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