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总结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从国内与国外两个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如何从房地产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由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由国内传导至全球的路径。最后得出简要结论。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迅速在国内和国际传导蔓延。从国内看,危机先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又从资本市场回传到信贷市场,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从国际看,危机通过金融渠道、贸易渠道和心理渠道向世界各国扩散。分析本次危机的传导机理,对日后有效防范金融危机的产生和蔓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动性冲击与金融危机传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流动性的角度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把流动性划分为资金流动性、市场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阐述流动性的扩张和收缩与金融危机的相互联系.重点分析流动性与金融危机纵向和横向传染的四条机制,包括银行同业市场中流动性危机的传染、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相互传导、预期传染和心理恐慌以及跨国溢出与挤出.文章进一步对流动性的国内和国际监管及流动性危机的救助与防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围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解决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偏紧缩的政策转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适度宽松的政策.本文通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冲击反应分析和预期误差项方差分解等方法,发现信贷传导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渠道,并且信贷传导渠道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发端于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呈现出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扩散的特点。本文综述金融危机的发生机理,国内扩散机制和国际传导路径,厘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传导过程和对实体经济影响程度,引用政府、学者和民间观点概述金融危机对我国、我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全球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在过去两年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穿透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从金融领域扩散到了实体经济领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银行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银行信用卡业务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信用卡坏账和风险增加,跨国银行卡公司对国内信用卡市场的争夺更为激烈,因经济景气程度降低造成社会消费意愿下降,信用卡交易增速放缓.  相似文献   

7.
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效应是导致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本文对金融体系中的顺周期现象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认为不仅在信贷市场上存在顺周期效应,资本市场同样也存在顺周期效应,且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促进作用,通过金融加速器、财富效应等传导至实体经济,放大经济波动周期.本文随后在顺周期的框架下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及发展、演变机制,并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中国2001年1月-2005年5月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协整分析等计量方法对我国信贷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利率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M0、M1对信贷市场贷款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从信贷市场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过程中,金融机构贷款对居民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9.
汪俊  刘玄 《金融纵横》2010,(6):32-35,39
次贷危机发端于基准利率上升背景下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下跌,但却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传导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一方面,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使危机从信贷市场转移至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直接或间接地购买了大量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又使资本市场的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反馈传导回信贷市场。危机正是在这样一个双向传导效应的刺激下不断放大,从而使局部风险最后演变为系统性危机。  相似文献   

10.
《金融纵横》2014,(5):18-28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方差分解,对1996年1季度至2013年2季度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实证部分将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途径分成两步:第一步是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第二步是信贷市场到实际产出的传导;同时,采用分段计量的方法比较三个时段货币政策利率传导的效应。由此得出结论:无论是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还是信贷市场到实际产出的传导,都显现了“第二时段的传导存在偏差、第三时段重回正轨,传导效率下降又逐步扭转”的特征。我们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