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新型教育环境对会计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即:会计教育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手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课程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试图对新型教育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刘广伟 《经济研究导刊》2010,(33):177-180,261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网络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由分析两者的概念和内容入手来剖析信息技术对网络文化产业的影响以及网络文化产业对信息技术的反作用,可以较好地明晰两者内在的互动关系,以此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推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产业升级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家峰 《经济师》2007,(12):170-171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知识时代发展的网络经济对会计信息化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邢军 《经济》2007,(7):112-114
目前,信息技术正以强劲的优势推进行政领域的电子化发展,世界各国正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加快教育信息化在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地税系统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索新的干部教育模式,建立了第一家税务系统网络管理学院,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市局、区县局网络培训教育体系,正确地认识、推动两级网院的建设、应用与发展,将对地税部门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产生积极影响,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地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筠榕 《当代经济》2021,(10):70-73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由于原有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沿袭了原有的城乡差异,形成了新的不平等现象:"数字素养鸿沟".本文以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视角进行质性研究,发现城乡家庭文化资本中"数字素养能力"的"使用接入"和"技能接入"存在差异,对城乡中小学生的"意识接入"产生影响,以文化惯习的方式代际传递.弥合"数字素养鸿沟"需要加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数字化转型",搭建全民信息化能力提升教育平台,提升农村信息化教育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网络化进程也随之不断推进.在传统行业不断和互联网相结合的背景下,会计信息化的推进也势在必行.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会计处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建立如高校财务管理系统这样的综合管理系统,通过这种系统把会计系统和其他子系统相结合,提高会计的整体工作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信息技术给会计工作带来的变化和作用,接着分析了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现状,最后针对这些现状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意在推动会计信息化进程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系统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之下,现代远程教育显现出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及统一的质量保障特征,对于促进和推动教育公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之下,现代远程教育在教育公平的促进过程中受到阻滞,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要全面分析现代远程教育中的问题与不完善之处,探索现代远程教育对于教育公平发展的有效路径,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之下,更好地推进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此条件下,我国提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加快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文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从实际的教学改革入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分四个阶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的发展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成为主要特征。以软件、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但催生和推动了全球服务外包产业,也使得服务业日益突破传统的范畴并具有了跨越地理空间的可交易性,并形成了以软件信息技术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信息产业包括各种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产品的生产、应用和服务,即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信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动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一、对“新经济“的基本认识所谓“新经济”,是指由现代高新信息技术构成,并且由其推动的经济活动,它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信息技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网络化,即通过高新信息技术把分散的部门,乃至整个世界纳入一个巨大的网络,使各项经济活动在网络中进行。经济的网络化主要有3层含义;(1)网络经济作为一个经济部门(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通过网络把分散的经济活动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经济运营机制和方式:(3)用高新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这里,有必要纠正一种误解,即认为网络化只是指它的第…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们信息交流方式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促成了现代党务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发展趋向。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形势下,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党务党建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是优化我党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是科技发展的规律,因此,也是对科技发展进行预测时应遵循的准则.当我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时,除了对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和预测外,还应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现状取得这样两个共识,其一是:集成电路是信息社会的细胞,通信网络是信息社会血浆.因此,在集成电路,通信网络和计算机平台的有关问题基本解决后,如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深入到校园各个领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重要作用日益突显。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群体,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要对其存在的问题作客观、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以软件、硬件、网络、通信、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运作模式。特别是新兴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子商务是指通过采用最新网络技术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供、产、销成本,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商机,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网络知识产权制度发生改变。其最大变化在于,进一步丰富了网络邻接权和网络专利权制度体系。因此,有必要构建模型制作者权,完善网络邻接权法;同时加强对CAD文件专利权的保护,运用专利权控制CAD模型的生产过程,制定网络专利权的合理使用规则,建立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专利权的责任机制,进而推动形成网络专利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正处于巅峰时期,可是信息技术英语,虽然在普及信息技术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却屡遭冷遇,形同虚设。这无疑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调查与分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从而为推动中国高等院校信息技术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成为主要特征。以软件、网络通信、微电子、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但催生和推动了全球服务外包产业,也使得服务业日益突破传统的范畴并具有了跨越地理空间的可交易性,并形成了以软件信启、技术服务外包为代表的产业转移浪潮,同时也使信息技术由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信息服务主导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1991-2009的数据,分析中国农村中小学孩童入学的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移动电话、互联网、电视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孩童入学率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性别平等具有差异化的作用,电话、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显著提高女孩的入学率,促进性别平等;而电视对性别平等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信息技术主要通过提高女孩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其教育回报率发挥作用。中国农村的教育投资决策不仅取决于教育回报率,而且受到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男孩偏好越严重的地区,越倾向于对男孩进行教育投资。要巩固和加强基础教育领域性别平等的现有成果,一方面要继续推动信息技术尤其是电话、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或法制的手段逐渐淡化或消除农村地区的男孩偏好。  相似文献   

20.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传统教育方式,更加节约资源,覆盖面更广,教学形式更丰富,都使之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