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业中国     
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中国这不仅仅因为这个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是因为其对全球许多公司深具影响力。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从钢材到芯片等各种产品的全球价格.巨大市场的潜力吸引无数外资公司来华“淘金”。中国与全球经济越来越联系紧密了。高盛投资银行预言.到2040年中国将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正向世界发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个至关重要的调整已在进行中,它将带领国家从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向通过稳健消费支持成长的平衡经济结构转型。这个转变不会一蹴而就,但将重塑中国的面貌。它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维护国家稳定,然而它也将给全球经济的重大失衡状况带来深远的影响——即降低亚洲的过度储蓄水平及其对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庞大需求。  相似文献   

3.
再过30年,中国经济是不是能实现起飞?我想,回答这个问题的分歧会比较小。因为2008年时,中国经济已持续几十年近乎10%的高速增长,也持续了几十年的超高投资。不过,也正因为中国实现了起飞,并在2008年之后遇到新情况、面临新挑战,让我们看到“起飞理论”(罗斯托的增长理论:从极其缓慢的传统经济走向现代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名言新闻     
《财经界》2001,(1)
宏观经济亚洲今年可能不顺世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认为,由于美国经济放缓,2001年对亚洲国家经济和政治决策人来说,可能是相当艰难的一年。在过去三年半中,泰国、印尼和韩国等国家为了维持它们的货币币值而耗尽了外汇储备,但货币依然疲软,经济不振。亚洲国家的政府正在积极调低经济预测,尽量减少债务负担,恢复经济。沃尔芬森认为,真正能够帮助这些国家经济复苏的是增加对美国的出口。现在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对这些国家来说,增加与美国的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美国消费的任何减少将影响到这个地区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名言新闻     
宏观经济亚洲今年可能不顺世行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认为,由于美国经济放缓,2001年对亚洲国家经济和政治决策人来说,可能是相当艰难的一年。在过去三年半中,泰国、印尼和韩国等国家为了维持它们的货币币值而耗尽了外汇储备,但货币依然疲软,经济不振。亚洲国家的政府正在积极调低经济预测,尽量减少债务负担,恢复经济。沃尔芬森认为,真正能够帮助这些国家经济复苏的是增加对美国的出口。现在的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对这些国家来说,增加与美国的贸易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美国消费的任何减少将影响到这个地区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经济正以天文数字量级增长着。根据美国商会(U.S.Chamber of Commeme)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经济将增长346%——包括国际会议在内的大量商业活动将在中国举办,而为迎接这些会议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也如火如茶地展开着。  相似文献   

7.
王春玉  姚金琢 《财贸研究》1995,(1):59-60,66
<正>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进入普遍不景气或曰低速增长阶段,然而,以中国、日本、“亚洲四小”、东盟等为代表的西太地区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和运作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正式生效,亚太经济也必将产生新的变化。那么,亚太地区经济将会有哪些新变化,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国际经济战略,以期继续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局面。  相似文献   

8.
Vivek Wadhwa 《浙商》2012,(15):30-30
未来十年,中国有许多理由要感到担心,因为制造业将会重返美国市场。 中国不动产和基础设施泡沫令人感到十分担心,但这些都只是短期的挑战,中国应该有能力走出这些困境。对中国经济来说,真正的威胁是更大而且更长期的,那就是其制造业泡沫。  相似文献   

9.
<正>"一些分析家担心,由于关税导致的分歧会使得两个国家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中美关系也许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关系。然而这两股经济又迫切地需要对方——中国依赖产品出口美国以刺激经济增长,而美国又需要中国的投资来弥补巨额财政赤字——北京与华盛顿却常常回旋于一系列的敏感问题中。  相似文献   

10.
孙立坚 《中国市场》2008,(46):15-15
<正>对于近来经济增长明显放慢这个事实,学界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逆转的一种可喜表现。那些高排放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企业,在这轮市场优胜劣汰的调整中被扫地出局,因为这些  相似文献   

11.
黄益平 《中国市场》2010,(33):16-18
"中国奇迹"主要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一些特殊的因素,例如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低估的要素价格和"人口红利"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现在,这些因素已经或者即将开始消失,这将推动中国经济的下一个重要转型:从"经济奇迹"到常规增长。这个转型也许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转型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放慢、通胀水平会提高、收入分配会改善、产业更替会加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经济正以天文数字量级增长着。根据美国商会(U.S.Chamber of Commeme)的预测,到2015年,中国经济将增长346%——包括国际会议在内的大量商业活动将在中国举办,而为迎接这些会议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也如火如茶地展开着。  相似文献   

13.
巴曙松  杨现领 《财贸经济》2011,(3):96-101,137
从单个国家不同阶段的纵向来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横向跨国对比来看,不同国家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不存在统一的范式,城市化既可能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可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未来城市化的速度将不可避免地放缓,人口结构也将逐步跨越老龄化的时间窗口,这会对潜在的经济增长能力产生负面冲击;同时,中国分散型的城市化抑制了创新、规模经济和专业分工带来的增长效应;中国城市化进程表现出了较强的"中心偏向","中心—外围"式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扩大了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品牌》2011,(5):5-5
<正>现在是调整的好时机。——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调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现在调整优于以后再调整,因为中国现在可以在不用担心外界压力的情况下解决这一问题。不论是因为通胀还是经济复苏,美联储将会把利率提高到5%以上。具体时间可能会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那时,美元可能会反弹。中国境内的大量热钱将会撤离。房地产崩盘将会随之而来。这样的被迫调整将会是一件极为糟糕的事情。所以,选择现在调整最符合中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话语     
中国经济"硬着陆"不会发生国家主席胡锦涛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我们着力加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二是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情况,采取经济、法律和一些必要的行政措施,抑制一些行业的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今年1月至9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全年预计增长9%左右。综合各种因素,明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一些人所预测的中国经济过热的现象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中国经济"硬着陆"也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 世界著名的路透社近日先后公布对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今明两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预测。由于受到以美国为主的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今年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 GDP 增长率将显著下降,分别降至7.7%至2.76%不等。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等电子产品与半导体出口导向的国家和地区,因受全球电子业不景气及库存高升所累,出口都将不如以往强劲,从而拖累 GDP 的增长。印尼和菲律宾两国的经济表现均将受到国内政局的冲击。中国中国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预测增长7.76%,2002年预计将增长8.0%。  相似文献   

17.
<正>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日前指出.中国经济还有20年的高增长。他认为,全要素生产率仍然会在3%以上的水平增长,GDP仍然会有8%以上的增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樊纲指出,这个结论的得出是综合了各方因素考虑的。中国近30年的增长中投资增长确实占一定比例,也因此,有国外评论家质疑中国在发展到一定阶段  相似文献   

18.
花卉 《财经界(学术)》2010,(14):33-33,3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服务贸易结构也随之不断升级.中国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十分微弱,而近些年印度经济的增长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本文通过印度外包服务这个侧面来反映印度所具备的优势以及中国的劣势,最后得出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人口结构的变动会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储蓄率,进而影响到经济的长期增长。通过在索洛模型中引入老龄化指标进行模拟分析发现:在老龄化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将国民储蓄率维持在0.4—0.5范围内,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7—9%的增长水平。由此提出三条应对措施:抑制不断攀升的政府储蓄;积极引导企业储蓄;稳定家庭储蓄。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楠玉 《财贸经济》2019,40(2):20-33
长期经济增长离不开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但低效率的公共部门在减速过程中仍可以很好地生存,减速后果由生产性部门来消化,这将使人力资本进一步向无效率公共部门集中,导致人力资本错配,从而造成内生增长动力缺失。本文理论研究表明,在长期经济增长过程中,公共部门存在一个最优的人力资本配置比。借助OECD国家和中国例证也发现,如果公共部门人力资本配置偏离这个最优比例,将导致经济稳增长受阻。此外,相比美国、英国等OECD国家,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强度较大,而生产性等市场化部门人力资本强度相对较小。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从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时期,大量优秀人才配置到非市场的公共部门而非生产性部门,会给中国经济稳增长带来严重挑战。因此,本文的政策含义是,改变不利于经济减速时期能有效淘汰非效率部门的制度结构,引致人力资本进一步向生产性部门集中,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最大限度释放人力资本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