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郑兴 《化工管理》2016,(7):203-204
王23-27区块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大,含水上升快,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生产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高含水期实施了大修扶躺、压裂引效、封堵换层、卡漏注水等措施,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油田增产、稳产发挥了较大作用。实现了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期的增储稳产,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率,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低渗油藏高含水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官1断块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后,地下油、气、水分布十分复杂,剩余油的分布既零散又有相对富集部位,相应的剩余油挖潜难度逐年增大,因此,研究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对于提高区块的开发水平、及同类型油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特殊的油气田,低渗透性油气田的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开发难度较大,是当前石油开采工作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随着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规模的增大,社会各界对低渗砂岩储层钻井完井液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我国当前低渗透性油气田的开发现状,对低渗砂岩储层无粘土防水锁钻井完井液技术、低压低渗砂岩储层泡沫钻井液技术及中高压低渗砂岩储层自解堵钻井液技术这三项技术进行了分析,以期深化低渗砂岩储层钻井液技术与应用的研究,构建完善的油气层钻井完井液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综合分析检查井取芯和生产资料,结合历年加密井矿场实践资料,认识到裂缝对安塞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注水开发15~20年后,裂缝侧向强水洗范围在60~80m左右。针对这一水驱特点,现场探索实践了4种不同方式的7口加密水平井试验,本文通过对不同的加密水平井布井方式、改造参数进行研究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长度水平段的加密水平井初期均能达到高液量(10~15m~3),水平段避开注水线获避开注水线改造初期含水低(15%~46%左右),该研究结果探索形成了适应安塞特低渗透油藏的中高含水期加密水平井动用剩余油技术,也为同类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塔河9区底水砂岩油藏以水平井开发为主,受底水锥进和边水影响,边部油井水淹严重,通过数值模拟、产剖和剩余油测试资料以及物模试验认识了剩余油分布,分析了底水砂岩水平井边部提液可提高水平段动用和扩大波及体积的机理,并在现场进行了提液实践,取得明显效果,共计实施边部水平井提液7口,日增能力50吨。  相似文献   

6.
渤海Q油田目前处于特高含水期,提液生产是油田增产挖潜的主要措施手段。通过对油田产量自然递减率定义及理论公式变形推导,明确油田递减率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油田生产实际,进行不同水驱类型油藏在扩容后提液、未提液及不同提液幅度下的油井含水上升幅度统计分析,确定渤海Q油田不同水驱类型及提液幅度下含水上升及产量递减影响因素,以此为指导开展扩容后提液井优选,取得良好增产效果。通过对比近年油田实际生产和自然递减率变化情况,预测了油田后期自然递减率变化,提高了油田配产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塔河采油一厂累计生产原油2300多万吨,占西北油田同期产量的48%。近年来,该厂大力推进油藏精细化管理,创建了分类分区分井的油藏精细管理模式,破解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底水砂岩油藏高含水、河道砂油藏弱能量、凝析油气藏易"水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潜山变质岩油藏的生产特征复杂,以鸭儿峡油田志留系为例对该类油藏的开发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藏开发过程中高产井产量递减速度快、累积产油量高、持续时间长,低产井生产状态不稳定,注水初期油井见效明显,油藏含水变化复杂。油井转注、分层酸化压裂、卡水和深抽提液措施实施后油井含水下降,产油量明显上升,显示出良好的开发效果,为后期稳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海海相砂岩稠油油藏含水上升快、面临投产即高-特高含水、产量低及易出砂的生产困境,以及采出程度低、预测采收率低、开发难度大、稳油控水形势严峻等问题。开展了多级分段堵水技术应用研究,分析评价南海东部地区X油田开发中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找堵水一体化的多级分段堵水技术。通过保护液测试全井段和分隔后隔断的注入指示曲线,根据不同位置注入指示曲线的变化判断出水点,并针对性的开展不动管柱堵水作业,从而保证堵水作业的成功率及效果。多级分段堵水工艺对南海海相砂岩稠油油藏有较好的适应性,现场应用有效期达半年以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渤海海域的渤中25-1油田沙二段为异常高压低渗油藏,油田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由于受储层异常高温高压低渗特点影响,开发效果不理想。文章针对低渗油藏开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沙二段低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注水时机、注水先导试验、配套工艺技术等多方面研究,制定了针对异常高压低渗油藏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实现了沙河街油藏注水开发,达到改善低渗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新增石油地质储量逐年变差,低、特低渗油藏逐渐成为开发的主体。深层特低渗透油藏因储层岩性致密、物性差,油井自然产能低,需大规模压裂改造开发。注水开发存在注水压力高、注不进和水窜等问题。国内外调研表明注气开发可有效改善和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效果。但气驱油藏工程设计上需与储层相适应,方能发挥注气开发技术优势,有效改善和提高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实现其有效动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曙1612块的基本地质情况及目前注水开发现状,并对区块的综合含水、存水率、含水上升率、水驱采收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曙1612块水驱采收率较高,综合含水控制较好,开发方案合理,开发效果较理想.对油藏的水驱 效果评价对于深化油藏开发规律认识,预测开发变化趋势,制 定下步开发调整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低渗透油藏进入开发中后期注采矛盾突出、无效水循环严重的特点,通过深化油水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再认识,实施细分层注水、高产液高含水液流转向关井以及调堵相结合的措施,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沈阳采油厂潜山区块储量占全厂三分之一,由开发初期的高液量、高产量、低含水正逐步向低液量、低产量、高含水的趋势发展,剩余油动用难度加大。通过开展高凝油潜山油藏注空气机理研究,原油静态氧化实验及水和空气交注轮次注入量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实验,证明水和空气交注技术可以作为高凝油潜山水驱后的有效增产技术。在沈阳油田沈625潜山油藏实施规模空气驱,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5.
马寨油田是一个低渗透强亲水油藏,层间差异大,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开采难度日益加大。为保持油田稳产,注水量迅速增加,注水耗电量也随含水率的上升而急剧增长,注水系统成为地面工程系统中耗能最大的系统。本文分析了马寨油田注水系统中存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提高注水系统效率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化工管理》2014,(33):157
本文通过对坪桥区长2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研究,分析了常用含水预测方法的特点,研究了边底水油藏含水上升规律,分析影响含水上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一些建议,对指导该类油藏的开发将产生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原油田中渗油藏整体来上进入高采出、高含水阶段,地质及开采非均质性造成了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高含水下的不合理产液量导致了油田开发趋势不断变差的问题。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和矿场试验分析得出了中渗油藏特高含水期,通过有效放大生产压差可以有效的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参照影响低渗油气田高效开发的各种因素,对钻井技术进行系统了研究,形成了以提高泄流面积为核心技术的径向钻孔、五级分支井、鱼骨状水平井、旋转导向钻井等钻井技术;以提高钻井效率为主的全过程欠平衡钻井、气体钻井技术和钻头优化设计;以保护低渗砂岩储层为核心技术的新型生物酶完井液、新型防水锁无黏土钻井液、有机盐可降解钻井完井液等,以低渗油气田完井为关键技术核心的低渗油气藏水平井提高固井质量关键技术和低渗油气藏水平井分段完井技术;以上钻井技术通过在低渗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可表明,针对不同储层开发相应的钻井技术对我国低渗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以及实现能源战略储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前期探索证实氮气泡沫驱技术可改善吉林油田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本文结合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对氮气泡沫驱适应性进行评价,总结出针对不同渗透率级别油藏的优选注入方式。结果表明:中渗和低渗油藏适合氮气泡沫混注,较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幅度更大;特低渗油藏在氮气泡沫混注条件下注入压力过高,建议采用交替注入的方式,同时多段塞注入较单段塞驱油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商25块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东端。该单元进入开发后期层间矛盾突出,开发效果变差。但由于该区块注采井网不完善、采出程度不一,各小层间仍具有一定调整潜力。文章从油藏特征出发,结合近半年的开发数据,分析开采现状,针对今后的开采方向提出有效的调整方案,改善该单元高含水开发阶段的开发效果,实现商25沙四下单元油藏控液稳油、增储上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