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决定着高校的兴衰。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就是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学生条件,因地制宜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既要符合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又要突出办学特点;既要符合高等教育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为例,探究了应用外语类专业为主导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以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规格创新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认为多语言平台上的商贸服务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符合学校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深度融入区域产业链的办学定位和战略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李洪伟 《活力》2005,(6):39-40
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五中学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的办学思路逐渐明晰,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声誉逐渐提高。跨入了省级一类学校的先进行列。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李军庄  刘建林  张冷夫  王怡  杨军 《价值工程》2011,30(24):249-25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教学型院校,其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学校办学定位是前提、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是基础、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核心、完善的组织管理和监控制度是保证。  相似文献   

5.
学校办学经费的筹措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高校办学的条件、水平和档次。但是当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存在着教育经费不足,资金来源方式单一的问题,缺乏多元化融资机制是制约许多高校发展的瓶颈。因此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打破资金短缺形成的高校发展瓶颈,广开源头,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马晓蓉 《价值工程》2011,30(14):251-252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校风、学风建设,是体现学校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如何做好学籍管理是各个学校重要的工作。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做法,从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建设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和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阐述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感想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力,结合市场需求,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之一,尤其需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本文从"大格局"思政的角度出发,厘清"课程思政"内涵,探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三横五纵"育人路径,旨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创建干1978年,是广东省政府主办、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国家重点高级技校,第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首批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地。2004年以来,以陈俊鸿为校长的学校领导班子秉承良好的办学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思路,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成为广东技工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缩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五年的时间,学校实现了三大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3,(4):221-222
学风是学校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文章指出了当前部分学员学风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差等主要问题,在分析学风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任职教育院校学风建设举措。  相似文献   

11.
唐翠宁 《价值工程》2012,31(8):178-179
民办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个体能否健康发展,与这所学校的教育息息相关。校长的办学理念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文章主要就是探讨校长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就现实情况而言,由于各院校办学机制以及管理理念上的差异、办学经费投入不足等众多因素的制约,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结构、质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通过研究和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职教理念与管理模式,无疑对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高层次人才是高职院校最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及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近年来,高层次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队伍的稳定、正常的办学秩序和学校健康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做好高层次人才流失的预警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预控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已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要实现这一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是重点,课程改革是关键。作为会计  相似文献   

15.
金欣雍 《企业导报》2012,(1):207-208
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基础上的适应企业要求的专业教育模式,它以产学结合为主要特征,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因材施教,是一个融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产学结合教育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必要举措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从办学层面上讲,是一种办学模式,指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包括按企业标准引入教学和学校的教学要求,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在学校范围内建立校企之间的联系纽带,学生顶岗实习,校企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育人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  相似文献   

17.
高层次人才是高职院校最为核心的人力资源,是体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及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近年来,高层次人才的流失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队伍的稳定、正常的办学秩序和学校健康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应做好高层次人才流失的预警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预控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教育形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职产学研结合面临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不到位、校企资源不对等、教学形式不完善、合作机制不成熟等问题。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要贯彻学校、企业共同办学思想,明确责权利关系,构建"三结合"育人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最终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针的指引下,高等教育的开放办学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国已与相关"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来华留学生将不断地增加,教育国际化已不是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付诸于行动的关键时刻,而优质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只要有优质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才能使培养出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国家两个"纲要"中明确提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要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关键是要健全国际化课程体系,,也是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为了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学校也将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纳入到学校国际化战略发展规划,文章针对浙江本地高校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智武 《企业经济》2005,(10):150-151
本文通过辽宁二类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表现、用人单位评价等相关情况,分析了学校办学的外部效应,提供了就业需求的反馈信息,分析了理工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