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持节能建筑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业是与工业和交通并驾齐驱的三大高耗能行业之一。三个行业的能耗总量占全社会能耗的75%,其中,建筑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27.8%。目前,在城镇既有建筑中,95%以上不符合节能标准的要求。我国每年新建建筑总量达到17—18亿㎡,所以建筑节能是节约能源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实现国家能源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楼房越来越高,我国每年新增的房屋面积约30亿平方米之多,大部分仍属于高耗能建筑.能源利用率极低,这对一个资源后备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极其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甚至迟早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广绿色建筑是摆脱这一危急现状的理智选择.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资源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例举了推广绿色建筑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李申 《投资与合作》2014,(5):357-360
一、外高桥建设区域供能的项目背景 1、我国建筑能耗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我国建筑能耗现状。据统计。1996~2008年我国总的建筑商品能耗从2.59亿标准煤(tce)增长到6.55亿吨tce,增加了1.5倍。其中。2008年的建筑能耗为6.55亿吨tec(不含生物质能),约占2008年社会总能耗的23%,其中电力消耗为8230亿kWh.约占社会总电耗的21%。  相似文献   

4.
《甘肃金融》2010,(4):8-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建筑物寿命只能持续25-30年。很显然,如此短寿的建筑物将每年产生数以亿计的建筑垃圾,  相似文献   

5.
据建设部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有40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有近1/3(约130多亿平方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按每平方米200元计算,共需耗资约2.6万亿元。这将给节能环保涂料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  相似文献   

6.
2011-2013年建筑节能每年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5600亿元,减排任务的贯彻将使建筑能耗升级改造的比例不断提升连日来,住建部发力绿色建筑市场。5月5日,住建部联合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  相似文献   

7.
邵伟  楼斌 《投资与合作》2014,(7):235-235
当前能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手段进行能源的节约以及新型清洁能源的研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量极大,且建筑施工生产阶段耗能可以占到建筑全寿命周期耗能的 23%,在低能耗建筑中甚至高达 40%~60%.本文在分析当前建筑施工行业能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施工节能措施,为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建筑陶瓷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已突破70亿平方米。但从生产区域上看,我国70%以上的建筑陶瓷产能分布在广东、福建和山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但受资源、能源、环保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地区的陶瓷产业优势在弱化,如建筑陶瓷产能占全国产能近30%的广东佛山就明确提出将建筑陶瓷企业的数量从400家整合减少到40家左右,促使企业外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这为达拉特旗发展陶瓷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2002年国房景气指数表明,2002年1至8月份,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13.2个百分点.其中空置一年以上商品房面积为43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全国商品房空置占压资金超过2500亿元,居各行业不良资产之首.不少业界人士预言,房地产泡沫大破灭正在逼近.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采购》2009,(11):84-84
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不仅可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避免资源浪费,还会提升住户的舒适度,降低用户供暖费用,可谓利国利民。然而,我国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实施起来却十分困难。近日,记者通过对北京五航星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洪雨的采访.了解到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市场的规范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新地王诞生,如果疯狂持续下去,房地产持续不了多长时间。8月17日,融信集团斩获上海静安区社区N070202单元332-01-A、333-01-A地块,该地块出让面积31034.1平方米,容积率3.54,成交总价高达110.1亿,楼板价超10万/平方米,溢价率139%,未来价格或超15万/平方米,这是上海实施招拍挂制度12年来推出的最市中心地块。这块地属商住地块,住宅比例可达到90%,另要求持有100%的商业物业;配建保障性住房5.0%以上,中小套型住宅建筑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帮助电网网损率逐步降低。但是在输变电项目能评过程中可以看出,主变压器等相关设备能耗、既有电网能耗较高等方面仍有可完善之处在当前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高达20%的电力消费几乎完全依靠电网进入终端用户。而作为当前我国最大的电力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下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其次是南方电网公  相似文献   

13.
由于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有所反弹,初步分析今年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只下降了不到1%,节能降耗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到2001年底,我国共有中小企业2930万个(其中个体企业2540万个),从业人员17400万人,资本金66600亿元.企业总数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99%;总产值占60%;销售收入占57%;税金占50%以上;出口占60%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04年行业回顾我国港口行业已经持续6年保持16%以上的高速增长。交通部统计数据显示,受国内煤炭、原油、金属矿石等大宗货物运输强劲增长的拉动,2004年我国沿海、内河以及内、外贸货物的港口吞吐量迅猛增长: 沿海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4.6亿吨,同比增长22.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10.46亿吨,同比增长19.3%。内河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8.47亿吨,同比增长27.9%,其中外贸完成8276万吨,同比增长13. 9%。沿海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5651.6万TEU,同比增长26.9%; 内河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57.8万TEU,同比增长27.3%。  相似文献   

16.
《山西财税》2012,(11):5
近年来,省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把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作为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工作和改善居住条件、保障民生的重点工程,积极筹集资金,对2007年以前建成的,具有改造价值的居民居住建筑实施改造。"十一五"时期支持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6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木材综合利用率约60%,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80%以上。因此,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住宅竣工面积达7.3亿平方米,建筑行业在为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建设工程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中消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房屋及装修建材质量类投诉均占投诉总量25%以上(见表1)。墙体开裂、保温脱落、屋面渗漏等建筑质量问题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按照国际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全社会总人口7%以上的社会即为老龄社会.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城镇.据报导,2000年我国农村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7.36%,而城镇则为6.29%,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2亿人,占17.39%,而城镇则为13.1%.农民养老问题已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今杜会,能源紧缺的弊端凸显的越来越强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环保意识以及节能意识的提高,作为能耗一大根源的建筑能耗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绿色建筑由于其低能耗、环保、贴近自然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在绿色建筑的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其可以用于建筑供电,保暖的领域同时还可以确保低污染、低功耗,目前他已经成为绿色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研究基于太阳能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除了具有学术意义以外,对于商业的应用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从绿色建筑以及太阳能技术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基于文阳能应用技术的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及意义,并在阐述其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其的设计理念做出分析研究,旨在对于太阳能技术以及绿色建筑的推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