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京津冀是生态超负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资源管理体制的尚未统一与系统性缺失,地方利益追求的制约和地方治理成本收益不对等,共同造成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局。基于生态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脱域化”特征,京津冀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要以协同发展为契机,从区域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区域府际协同治理两大路径入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路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环境压力日益凸显,河北省作为区域(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这对河北省今后的生态环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一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提出的背景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重视。虽然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机制还未得到相应的完善,但是不同的专家学者还是对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政策和措施主张。一直以来,京津冀在生态协同保护中长期形成了"不合不做"的"失调"困局,关于此方面研究的焦点主要放在了关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京津冀的环境污染加剧,生态超负荷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首次确定将生态环保列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之一.本文从生态文明推进路径视角出发,分析了政企合谋现象在推进京津冀生态治理道路上的阻碍路径,提出要注重运用企业的隐性社会成本来限制企业的违规生产,提升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氛围,从根源杜绝生态恶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是生态超负荷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交通和生态环保确定为京津冀率先协同发展领域。从制度经济学的政企合谋视角入手,构建中央政府防范政企合谋模型,提出要考虑潜在的社会稳定的隐性公信力成本,适度提前防范政企合谋,是推进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地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一个特殊的地区,它的发展已经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当前,京津冀三地的合作已有初步成效,在多个方面、多个领域均有合作。但由于受历史发展传统、地域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三地的协同治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协同发展相比,协同治理进程缓慢,问题较多。这一现状不利于区域间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国家总体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国内外的竞争压力加大,京津冀地区急需提升整体实力及综合性竞争力。本论文主要分析京津冀地区协同治理形势、治理的法治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京津冀一体化大背景下,协同治理法治化的建议,以期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7.
张皎 《经济界》2015,(3):22
2014年2月召开的京津冀协调发展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指出,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协同解决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京津冀区域共同面临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承载了支持北京市发展所需的各类需求,河北省不仅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  相似文献   

8.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工具层面所暴露的问题,亟需掌握着区域内主要资源和权力的政府组织调整策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束缚,协同治理区域公共问题。从政府层面破题,以大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的京津冀区域为例,基于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在系统分析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路径:在体制层面,实现由"属地管理"到"区域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机制层面,实现由"运动式"协同治理到"常态化"协同治理的转变;在政策工具层面,实现由"单一型"工具到"复合型"政策工具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雄安新区与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成立雄安新区之前,政府对它们的支持力度不均衡。京津冀融合发展遇到瓶颈,缺乏新力量的带动。促进京津冀区域融合发展将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京津冀应以雄安新区的建设为契机,促成三地融合发展新的增长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京津冀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从而带动交通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打造区域"城市群"协同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被河北省环绕包围,共享自然资源,同处海河、滦河水系。河北省的生态建设在保护京津地区的水源、治理渤海污染、有效减少风沙、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水污染防治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京津冀区域角度,探讨构建京津冀生态文明圈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生态文明圈建设既要考虑到区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异性,也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京津冀地区国土空间协同治理70年历程的基础上,从协同理念、协同主体、协同对象和协同路径等维度,对城镇空间、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等三类国土空间的协同治理过程特征进行了系统总结;基于对传统城镇化模式下人口和土地增长模式的研判,从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历史使命出发,分别从区域国土空间功能重构、区域基础设施和雄安新区的发展定位等角度,提出未来京津冀区域国土空间协同治理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至国家层面,成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环境问题既是协同发展的前提,又是三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保障。雾霾治理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城市管理水平等的差异,京津冀三地在环境治理方面面临不同挑战。在京津冀治理雾霾过程中,三地都采取相应的措施,雾霾却久驱不散,究其原因主要是三地缺少整体思维、区域环境立法以及经济因素制约。对这些困境的对策就要从区域发展一体化思维入手,加强区域协同立法,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一步步有条理、有秩序地治理,应适当扩大地方立法权,因地制宜地治理,雾霾的驱除才能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先导区域. 京津冀协同发展正逢其时 京津冀地区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社会空间布局,还是生态环境方面,都对三地协同发展提出了迫切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正逢其时,更是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税收的现状,提出了税收在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外区域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税收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的好转与持续优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及河北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在持续治理及加大制度化修复的新常态下,我省环境问题有所缓和,但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创新思路,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路径,按照"一、二、三、四、五、六"的总体布局,强力改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才能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发展在经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深远影响。随着环境的恶化,人类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本文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及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下,承德在转型升级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17,(6):23-28
矿产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明显地呈现正、负价值的两面性。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却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改变地形,引发地质灾害;对水、大气、土壤造成污染;破坏生态系统,酿成严重的生态危机。企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参与主体,尤其是矿山企业肩负着建设"绿水青山"的重要使命。因此,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区域的矿山企业必须全面实施生态工程,全过程推进清洁生产,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全员共建绿色矿山,大力推进矿业转型与升级,形成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京津冀府际经济合作现状与制约因素,在适应性治理的视域下,提出关于京津冀府际经济合作的五项原则:平等原则、完全信息原则、规则服从原则、制度多样性原则、渐进与权变原则。针对京津冀府际经济合作的重点领域,着重论述了生态补偿中利益补偿机制构建、交通一体化网络构建中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共享、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促进对策。同时,针对京津冀府际经济合作中绩效考核不合理、协调监督机构缺位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动力源泉。但仍存在区域内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治理横向协同不足、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存在短板、产业数字化非均衡发展等问题。未来,京津冀地区应着力推动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内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制度引领、技术创新支撑的京津冀数字治理协同新局面,构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高效合作机制,深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部门的协同。  相似文献   

20.
赵弘 《城市问题》2024,(2):11-17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两翼”建设以及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效。进入新阶段,在肯定成绩、提振信心的同时,还要直面问题,有新担当、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现代化都市圈”的提出是对城市及城市群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对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当前,应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为突破口,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开展探索,完善条件,实现突破并积累经验,切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实走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