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月24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布会上得知,到2019年年底前,我国将实现高速公路人工收费车道移动支付全覆盖,并作为部12件民生实事任务之一。交通运输部组织制定了收费公路应用移动支付的相关技术要求,鼓励收费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在人工收费车道支持移动支付,  相似文献   

2.
正结合此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大力推动高速公路ETC发展应用工作的通知》,未来高速公路的收费图景正徐徐展开:ETC将成为高速公路主要收费方式,人工收费车道将大量减少,移动支付实现人工收费车道全覆盖。为创新ETC发展模式,强化ETC应用与服务,提升ETC使用率,加快推进多种电子收费方式融合协同发展,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高速公路实现无感支付(扫码付+车牌付)全覆盖,共开通无感支付车道约2200条。无感支付比传统收费方便,但是还做不到完全"无感"。因为,车主除了要在相关App或微信公众号绑定车辆信息,用手机在线签约、委托第三方支付之外,入口需领卡、出口要交卡,还达不到ETC的便利水平。现在的收费站多半采用自助取卡,如果车辆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高速公路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收费站无人化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或许有一天,司乘通过收费站时再也见不到收费人员,但这并不是因为没人坚守,只是他们的工作已经转入幕后。1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19年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其中,"移动支付全覆盖"赫然在列。行业普遍认为,移动支付将会对现金支付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新一代移动支付技术可自动完成车型识别、费用计算及收费放行等过程,这也意味着,在ETC和移动支付的夹击下,人工收费方式所占比例将逐渐减少,高速  相似文献   

5.
数字     
《中国储运》2009,(12):113-114
全国不停车收费车道已开通600多条 日前,原驻科技部纪检组组长吴忠泽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上透露,截至今年8月,全国有10多个省(直辖市)建设并开通了不停车收费系统,开通了600多条不停车收费车道,用户发展到60多万,已经有15家企业能够按照中国不停车收费系统标准生产车道设备和车载机,不停车收费系统产业已经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京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于2009年5月1日零时起正式进入运行阶段,今年年内北京市高速公路将陆续完成100条ETC车道的改扩建工作,新建高速公路也将同步开通44条ETC车道。届时,ETC车道覆盖率将达到70%。另外,浙江省也已启动ETC建设项目,建设期为3年,总投资4.5亿元,升级、建设ETC车道540条。这标志着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我国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我国高速公路通行费非现金便捷支付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7.
正以2017年6月交通运输部在北京召开"收费公路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研讨会"为标志,E T C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迎来基于车牌识别的无感支付、信用支付、不停车移动支付等新支付手段同步发展的新阶段。移动支付因为车辆不需要安装O B U,用户注册使用方便,车道改造建设简单,可以解决货车快速通行问题,受到一部分社会公众和运营单位的欢迎,但总体注册用户和使用量并不大,可以作为现有收费手段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人工收费车道的低效率收费方式成为了高速公路快速通行的“瓶颈”。运用“RFID技术与小额支付工具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人工收费车道(MTC车道)的非现金收费功能,在兼容多种支付方式的前提条件下普遍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9.
正浙江人历来"敢为人先":随着杭徽高速公路的白果、颊口、於潜南三个收费站不停车收费系统(简称ETC)专用车道正式启用,浙江省实现省内高速公路"ETC全覆盖"。从3年前浙江省不停车收费系统开始运行以来,浙江省公路交通部门会同各相关单位,秉承"发展和服务同步,数量与质量并重"理念,以创新促发展,以  相似文献   

10.
李佳 《交通财会》2021,(8):71-74
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和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后,ETC收费模式应成为高速公路主要收费模式.目前,河南省ETC、移动支付和现金三种收费模式并存,因移动支付收费模式使用方便,且不增加用户财务负担,发展较快以及现金收费模式仍然占据一定比例等原因,导致ETC收费模式的发展不及预期.本文在对各种收费模式的运行情况和优、缺点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幅提升ETC收费占比、适度控制移动支付发展和尽快减少现金收费占比的建议,以更好地保障通行费资金安全,降低通行费资金存放、解缴成本,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深化,打造智慧化、自动化的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体系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2022年,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北环高速在探索推行全车型自助通行收费模式的过程中,推出一套集自助发卡设备、自助缴费设备、电子发票系统、特情处理设备为一体的自助通行系统,在全线广从、广园等多个收费站实现ETC/MTC混合车道自助通行设备全覆盖,并打造出全国首个“无亭式”全车型自助通行收费站,促进了高速公路收费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新技术     
正江西高速首批北斗自由流车道5月建成日前,从江西省交通部门获悉,今年5月底,江西将建成省内首批北斗无感收费车道,覆盖南昌至鹰潭之间的高速路段,年底还将扩至100条。车主在车辆上安装北斗设备,再通过绑定支付宝、信用卡即可实现无感支付。与此同时,昌九高速和安远县普通公路将分别试点建设"智慧高速"和"智慧普通公路",江西车主将提前享受到北斗自由流、5G技术带来的便利。同时,还可享受服  相似文献   

13.
《交通企业管理》2014,(1):76-76
正2013年12月31日,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5省市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正式联网运行。冯正霖副部长在视频开通仪式上表示,本次联网范围的扩大,是实施全国ETC联网迈出的第一步,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全国联网。目前,5省市累计建成1 595条ETC专用车道、10667条人工刷卡车道,电子收费用户总量达到180万。电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城市交通管理的重大举措———记北京市开通公交专用车道于春全孙大伟1997年6月25日,北京市首条公共交通专用车道正式开通,使我国“公交优先”这一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终于迈出了可喜的一步。长安街一线(从新兴桥至大望桥,全长15公里)自开通公交专用道...  相似文献   

15.
一、江阴大桥车流量增长的基本情况江阴长江大桥地处同江至三亚、北京至上海两条国道主干线的过江咽喉要道,江阴大桥收费站(以下简称大桥收费站)承担着大桥本身及40余条高速公路的联合收费任务。大桥收费站设一站三点,由一个主线站区(双向28个车道)和两个匝道站区(出入9个车道)组成,另外,主线还备有34个便携式移动收费亭。  相似文献   

16.
读数     
正800条近日获悉,江西省正在打造标准化ETC车道,同时货车也将全部实现不停车收费,今年年底江西省约800条收费车道可实现无现金手机支付。有关人士表示,收费方式逐步从有人向无人转换,现金向非现金转换,是未来一段时间江西高速收费通行的发展方向。另外,正在改扩建的昌九高速公路有望融入智慧系统,实现路况信息自动推送。900公里在12月2日举行的"2017年海南(香港)综合招商推介会"上,海南省官员表示,海南省准备建设900公里的环岛旅游公路,沿途的50个驿站将向全球招标。每一个驿站都将打造成独特景点。  相似文献   

17.
正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置1处主线收费站,收费站双向共设置20条收费车道,所有收费车道均支持电子不停车收费(ETC)和人工收费(MTC)方式。其中,为方便粤港澳三地用户使用电子不停车收费车道,大桥ETC收费系统将同步支持纳入全国ETC联网标准的国标ETC卡用户和安装香港快易通电子标签的用户,对于安装以上两种电子标签的车辆均可快速通行ETC车道。根据国  相似文献   

18.
正取消省界收费站后,收费站将只保留有限的人工收费车道,人工需求将大大减少,收费站区ETC车道将形成后台值守、自助交费和智能化收费新体系,统筹推进科学设岗并实施收费人员转岗,保障收费模式顺利过渡转换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舆情     
正经济日报推广ETC有助实现多场景全覆盖收费近日,两部委联合印发的《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明确,年底前高速公路入口车辆使用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系统比例达到90%。鼓励ETC在停车场等涉车领域应用,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机场、火车站、客运站、港口码头等大型交通场站停车场景ETC服务全覆盖,推  相似文献   

20.
微论坛     
<正>18省份ETC联网1500多万用户受益6月30日,河南、湖北、广东、贵州四省成功并入全国ETC联网区域,这标志着我国已有18省市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联网开通,全国1500多万ETC用户可"一卡通行"18省市,全国ETC联网纵贯南北、互通东西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经过6个月的系统改造、工程建设和联合测试,河南、湖北、广东、贵州四省顺利并网,使全国ETC联网省份达到18个,联网区域累计建成8883条ETC专用车道、4万余条人工刷卡(MTC)车道,电子收费用户总量达到15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