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恩 《上海财税》2001,(4):20-21
资产是最基本的会计要素之一,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国务院发布、自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项新的会计法规将资产定义重新界定为:“是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券和其他权利。”两者相比,《条例》对资产的定义更注重于本质的揭示,将对我国会计实务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相似文献   

3.
谢万健 《上海会计》2002,(11):29-31
会计和财务是企业中相互依存、密切关联的两项工作。《企业会计制度》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出发,统一政策选择和核算标准,有利于树立新的财务与会计理念,提高企业理财自主权,加快与国际惯例协调的步伐。一、资产核算规范的财务意义资产核算是《企业会计制度》中内容最丰富的部分,与原会计制度相比变化也最大。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资产定义的财务意义。《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下了新的定义,由原来的“经济资源观”变成了“经济资源与预期经济利益结合观”。新定义首先揭示了资产的经济实质,即其财务本质——创造未来经济…  相似文献   

4.
陈茹云 《会计师》2010,(9):36-37
<正>一、无形资产概述我国2006年2月15日最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界定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无形资产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一)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  相似文献   

5.
高俊杰 《会计师》2009,(6):35-36
<正>资产是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但如果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该资产就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否则就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导致企业虚增资产和利润。因此,我们引入了资产减值的概念,当企业资产的可  相似文献   

6.
一、新旧会计准则下的无形资产概述 2001年《企业会计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该定义着重强调了企业确认持有无形资产的前提应是能够控制其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预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而带来经济利益能力下降的资产则应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全面贯彻八项减值准备,为我国加入WTO作好了会计标准方面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经济范畴中,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组织。在经济组织中,财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心,对企业资产的管理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或创造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也是企业所控制的。企业资产的特征是资产能够直接或间接的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国有企业中,“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口号喊得很响,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重购买,轻管理”,企业资产管理混乱,国有资产的流失是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存在的“通病”。要想医治这些“通病”,企业就必须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的资产管理并不单纯指的是财务部门、设备专业部门的管理,而是设备专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相融合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界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现象。反映在企业财务报告中,资产泡沫化,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的判断和决策,降低对企业的信任度,对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2000年12月,我国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对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强调“资产应该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企业的一些已经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例如,陈旧毁损的实物资产、已经无望收回的债权等,都不能再作为资产来核算和列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会财会》2006,(5):40-40
负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资产: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有负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非货币性交易: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种交易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货币性资产:指持有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  相似文献   

11.
按《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解释,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会计制度与税收规定在负债方面的主要差异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文 《财政监督》2004,(4):43-44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36号——资产减值》相比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即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价值)的差额。针对这种资产的减值,在财政部于2002年12月29日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每年年度  相似文献   

13.
刍议资产减值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资产减值会计的必要性新基本准则里把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显然,资产的根本目的是为获取未来的经济利益。那么,资产的账面价值就应当为企业要求得到的最低的可收回价值。否则,就不可能体现资产的这一本质特征。如果持有期间,由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资产的可收回价值减少,根据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就应当将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使资产以可收回价值表示,真正体现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若资产可收回价值提高,则根据谨慎性原则,在已计提的减值范围内进行冲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使资产以真实价值反映,是资产定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也进一步遵循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这也正是资产减值会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一、实物期权的涵义 实物期权是一种现实的选择权,是金融期权在实际生产经营领域的延伸,具有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其将资产所有者所拥有的在未来以一定的价格取得或出售某项实物资产的权利视为资产价值的组成部分.《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将实物期权定义为"附着于企业整体资产或者单项资产上的非人为设计的选择权,即指现实中存在的发展或者增长机会、收缩或者退出机会等.拥有或者控制相应企业或者资产的个人或者组织在未来可以执行这种选择权,并且预期通过执行这种选择权能带来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5.
孙兆俊 《会计师》2014,(2):21-22
一、资产及资产管理的概念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并以各种具体形态分布或占用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资产管理是通过参与资产的形成、运营、转移、退出过程,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完善资产的退出机制,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6.
《会计师》2014,(3)
<正>一、资产及资产管理的概念资产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并以各种具体形态分布或占用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方面。资产管理是通过参与资产的形成、运营、转移、退出过程,采取科学的方法,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完善资产的退出机制,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并开始实施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与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相比,对会计要素的定义及其在会计报表中的列示要求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修改,使修改后的资产负债表会计要素在内容上更具有真实性和适用性,本文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相比较,探讨资产负债表有关会计要素在定义上的新变化,针对此变化谈几点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一、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给出的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  相似文献   

18.
卢军 《财政监督》2008,(2):66-68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体现了这一原则。谨慎性原则的广泛运用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粉饰业绩等行为的发生,能为有关各方面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法规快递     
《新理财》2003,(6):9-9
◆2003年3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的通知》(财会[2003]10号),再次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此次解答的二十一个问题中分别涉及集团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和《企业  相似文献   

20.
李明 《税收征纳》2004,(6):34-35,37
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推出《企业会计制度》,并且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使用,要求从2002年1月1日起在外商投资企业中全面使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更加体现谨慎性原则,在原有的“四项计提”基础上增加了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金的提取方法,这“八项准备金”的计提对于挤掉企业资产中的水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有关减值准备金提取后的后续会计处理有的地方比较含糊,有的地方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并可能会损害国家或纳税人的利益。因此,本文根据《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与相关税法对准备金提取后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