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友连 《经济论坛》2012,(8):166-169
竞业禁止协议涉及到劳动者的就业权和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竞业禁止协议效力判断应该坚持在优先保护劳动权的基础上尊重用人单位合法利益的原则,具体可从竞业禁止的目的、对象、范围、期限、补偿标准加以判断.《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竞业禁止的规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相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李明英  潘赛 《经济师》2007,(2):169-170
人才的自由流动容易导致企业商业秘密的流失,竞业禁止制度虽然是保护商业秘密的有效途径,也会涉及多方面的权利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章通过探讨在竞业禁止制度中实行转会制的做法,期望在各种利益冲突间寻找平衡点,在诚信、自愿、公平的前提下保障各市场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刘婧 《经济研究导刊》2014,(12):191-194
中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了劳动者具有预告辞职的权利,但由于立法技术等原因该项规定较为简单和笼统。预告辞职的法律保护不仅赋予了劳动者自由辞职的权利,还与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紧密相关。在社会经济条件下,各方主体的利益与冲突并存,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预告辞职的法律保护方式,分析中国预告辞职法律保护的特征与存在问题,阐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在维护各方法益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通过设立服务期、竞业禁止和违约金等方式构建预告辞职法律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  相似文献   

4.
竞业禁止协议,就是指企业与雇员签订的要求雇员在任职期间或者离开工作岗位后一定期限内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企业同类经营的协议.关于竞业禁止,在法理上,按照产生的依据,可以将其分为法定的竞业禁止和约定的竞业禁止.法定的竞业禁止源于法律明文规定,如《公司法》对董事、经理同类经营活动的禁止性规定.约定竞业禁止是指雇主以合同或者合同条款的形式,对雇员的从业予以限制,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制止不正当竞争.本文所讨论的是约定的竞业禁止.如何认定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笔者认为,在认定竞业禁止协议的效力时既要考虑雇员的利益,又要考虑雇主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刘琳 《经济师》2006,(8):73-73
商业秘密权是指商业秘密所有人对商业秘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其商业秘密,为了促进研究和开发,应该加强对商业秘密及相关权利的保护。但为了避免重复研究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了解决商业秘密权人的个人利益与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应对商业秘密权进行限制,以督促商业秘密权人合理适当地行使权利,达到更好地保护商标秘密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建志 《经济论坛》2003,(17):54-55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呈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这是摆在知识产权界面前一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一、竞业禁止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认定竞业禁止,又称竞业避让,原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雇主对雇员所采取的以保护其商业秘密为目的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在它已经成为各主要国家以立法形式保护其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学者认为,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目前商业秘密纠纷都主要表现为雇员带走雇主(单位)的商业秘密,然后与后者开展不正当竞争。一般而言,人才…  相似文献   

7.
竞业禁止规范与商业秘密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香真 《经济经纬》2007,(4):150-153
在现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商业秘密作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和企业经济活动发展的基石越来越受到重视,商业秘密的保护也成为我国司法保护的新热点。竞业禁止是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有关竞业禁止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比较灵散,不宜操作,不利于竞业禁止的规范。作者试图对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竞业禁止的规范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阶层利益矛盾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制度缺陷和政策失和利益观念的冲突.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格局,应通过发展生产力使劳动者得到充分就业,通过淡化阶层边界,通畅流动渠道,通过完善再分配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经济利益和谐.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阶层利益矛盾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制度缺陷和政策缺失和利益观念的冲突.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格局,应通过发展生产力使劳动者得到充分就业,通过淡化阶层边界,通畅流动渠道,通过完善再分配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经济利益和谐.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会阶层利益矛盾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制度缺陷和政策缺失和利益观念的冲突.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格局,应通过发展生产力使劳动者得到充分就业,通过淡化阶层边界,通畅流动渠道,通过完善再分配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经济利益和谐.  相似文献   

11.
对于涉及商业秘密人员离职是否可以实行脱密期管理,我国现行劳动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当前法律实务中对商业秘密脱密期是否合法存在诸多争议。随着当代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重视对本单位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运用脱密期、竞业限制等多种方式来保护本单位的商业秘密。加强劳动关系中商业秘密的脱密期实务管理,从而在用人单位商业秘密保护与劳动者就业自由之间实现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商业秘密保护是上市公司中的一个主要冲突。信息披露是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的,其目的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商业秘密保护则主要是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本文从信息披露制度和商业秘密保护的理论基础入手,着重阐述二者之间冲突的根源,从而找出协调其冲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论述了商业秘密保护与竞业禁止制度的关系及竞业禁止的有效性、合理性及判断标准等理论问题,对完善我国竞业禁止制度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以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利益为其立法宗旨,通过一系列具体规定确认了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加大了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同时也适当兼顾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本文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平衡理论为切入点,首先分析利益平衡理论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实质上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5.
高级秘书是企业领导层与管理层沟通的枢纽,是企业极为重要的涉密人员和保密人员.从企业商业秘密的内涵出发,分析了企业高级秘书工作之于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阐述了高级秘书泄密的途径和原因,并提出了提.高高级秘书保护企业商业秘密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公司归入权是通过国家立法赋予公司在利益受损时的特别救济权.公司归入权制度的确立对于规范公司内部人的行为,促使内部人履行忠实善管义务,极大限度地保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避免公司与内部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出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英、美、德、日等国的公司法都规定如果董事、经理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由此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应收归公司所有.而我国现行立法在公司归入权的行使方面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借鉴国外立法对其加以完善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公司归入权的行使主体、行使方式及行使期间.  相似文献   

17.
于秀芳 《时代经贸》2008,6(2):67-67
我国社会阶层利益矛盾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分工固定化、制度缺陷和政策缺失和利益观念的冲突。调整经济利益分配格局,应通过发展生产力使劳动者得到充分就业,通过淡化阶层边界,通畅流动渠道,通过完善再分配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经济利益和谐。  相似文献   

18.
刘廷华 《经济论坛》2011,(5):222-224
由于劳资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利益进行倾斜保护,服务期制度就是这种倾斜保护的典型安排。但是,在该制度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博弈结果完全有违立法初衷,对劳动者的就业权造成重大损害,尤其是减少了缺乏专业技能型劳动者的就业机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应允许在服务期协议中约定较高的违约赔偿。  相似文献   

19.
王志亮 《经济师》2004,(8):35-36
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内容。在劳动人事制度方面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但是 ,有的只注意用人单位的局部利益 ,损害劳动者的个人利益 ;有的则违反了现行的法律。政策的制定者或者用工单位在劳动人事关系改革措施的制定时 ,要站在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乃至保护人权的角度全盘考虑 ,尽力使制度制定周全 ,使其合法、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20.
付音 《时代经贸》2011,(18):1-1
商业秘密权是当事人对其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依法享有的占用,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为了鼓励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创造,商业秘密权应当受到保护.基于商业秘密权是一种不需行政授权自然就可取得的权利,商业秘密权必然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