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中贸易的巨额逆差一直是中美贸易的核心问题,也是导致两国贸易摩擦的主要诱因。人民币汇率的人为低估被认为是美中贸易产生逆差的主要原因,美国就汇率问题不断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以缓解美中贸易逆差。本文以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的实际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来分析影响中美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2.
中美的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人民币的汇率,而在于中美经济的比较优势。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根本目的是企图通过汇率问题打乱中国经济的发展步伐,削弱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汇率博弈愈演愈烈.英国脱离欧盟后,人民币贬值压力将加剧,这将对中美间的汇率博弈造成一定的冲击.基于英国脱欧背景构建中美汇率博弈的静动态模型,分析各自在不同情况下的策略选择,发现博弈的暂时均衡体现了双方政治力量谈判下的策略选择,最终还是取决于博弈行为所花费的成本以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分配.我国应在不引发双方贸易战的前提下坚持独立自主的汇率调整政策,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4.
近期美国又以中美贸易不平衡为由向中国发难,矛头再次指向人民币汇率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不能再简单的用双边贸易额来衡量国家利益的得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向华转移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因,在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背后,隐藏着美国所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中美双方利益攸关,合则互利共赢,分则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5.
郑田 《全国商情》2009,(6):108-110
随着中美贸易的日益发展,中美贸易逆差也逐渐增加,美国政府一直认为人民币汇率过低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主因.而实际上中关双方的经济结构,美方的政策及美方宏观经济失衡等因素造成了中关巨额逆差.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解决中美巨额贸易逆差.美国财政部北京时间2006年5月11日凌晨发布<关于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未把中国列为汇率操控国,这说明美国开始逐渐对中方汇率政策表示认同.  相似文献   

6.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面临的新课题。随着中美两国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研究两国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差异及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原因这一课题,已变得越来越迫切。笔者对比分析了中美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本身及其干扰因子的差异,以及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原因,最后得出结论,中美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差异的基础是收入水平差异,同时也是两国文化差异的体现,相比美国而言,中国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更具有复杂性和权变性,了解这些差异之后对于中美企业跨文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失衡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重视,而中美贸易失衡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从中美两国贸易失衡的角度出发,对中美两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进出口弹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说明汇率手段应该成为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有效手段.但实际情况是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中美贸易失衡却进一步加剧,说明人民币升值作用有限.解决贸易失衡应该更多关注本国经济基本面.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也在不断地加强,这在中美贸易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随着两国的贸易额在不断增长,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也逐渐显现,对两国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统计方法、人民币汇率等多种因素造成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程度的提高,都会对中美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园 《全国商情》2011,(10):44-45
本文利用2005年至2010年一季度的季度数据,对人民币名义汇率、中美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长期而言,的确有利于解决中美之间巨额的贸易顺差问题,但是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面临的新课题。随着中美两国企业之间交流合作的日益深入,研究两国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差异及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原因这一课题,已变得越来越迫切。对比分析中美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本身和其干扰因子的差异以及其背后的经济文化的差异,中美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差异的基础是收入水平差异,同时也是两国文化差异的体现,相比美国而言,中国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更具有复杂性和权变性。  相似文献   

11.
行政生态环境与地方政府治理具体行为选择存在交互影响。中美两国地方政府治理存在典型性的行政生态环境差异。从两国政党与国家渊源上来分析,政党原则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差异影响着两国地方政府的治理方针选择;从两国的经济发展与基本国情来分析,社会生产力与经济实力的差距影响着两国地方政府所追求的治理需要;从两国社会结构特点与民族来源来分析,差序格局与个人主义、民族融合与种族主义影响着两国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与治理标准;从两国教育文化水平与舆情环境来分析,教育体系以及现代信息科技影响着两国地方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以及对于治理主体与治理行为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双边贸易投资规模扩大及经济技术合作加强的同时,中美双方仍然面临着许多矛盾,如贸易不平衡问题的继续凸现,反倾销调查的不断增多,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的进一步加强等,但中美经济的互补性远远大于竞争性,两国经贸关系必将持续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中美政治演讲中。试图通过对中美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隐喻,从而更好地理解中美两国的政治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解释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几种原因——人民币定值过低、中国市场不够开放、产业转移、中美两国经济内部发展失衡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作了简短的评述,分析了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的真正原因,认为中美贸易差额不断扩大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国贸易政策和人民币汇率政策仍必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人物聚焦     
人民币升值打击中国企业2008年6月17日—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安纳波利斯召开。在此次中美对话上,中美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仍是双方对话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投资》2013,(28):34-38
9月25日,第四届中美能效论坛于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来自中美两国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其180余名代表与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华、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丹尼尔森、美国国务院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在双方部门领导见证下,中美有关研究机构和企业签署了三份合作备忘录。 中美能效论坛是落实2013年中美两国元首共识和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能效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要求的重要手段。论坛每年一次,由两国轮流举办,已成为中美能效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美贸易发展的不平衡,两国之间存在着巨额贸易逆差,由此引发了频繁的贸易摩擦。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得出中美贸易逆差将长期存在并逐渐扩大的结论。而中美双方对于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均各执一词,本文在对双方就中美贸易摩擦所持观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建议双方都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化异求同,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1996年到2003年我国与美国的贸易总额和同期两国GDP增长数据为样本,分析中美两国贸易总额与两国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以实证分析为依托,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与影响中美贸易的各种约束因素相比,中美贸易在总体上存在着显著的互补互利性,这种互补性对两国贸易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促进和推动了中美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与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不同,危机后中美贸易逆差呈现"V"型发展态势。中美两国在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与解决方案方面存在着巨大争议,选用不同理论分析框架解释的背后,体现出两国政府对承担调整责任和付出调整代价等事关本国经济利益问题的考虑。在人民币不能快速升值、美国居民储蓄率无法大幅提升情况下,短期内中美贸易逆差的走势主要取决于中国居民消费能力提高、中国政府进口扩大措施与美国经济复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呼声很高,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挑战。人民币汇率制度何去何从?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