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所得税会计进行了多方面的修改,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暂时性差异概念来核算递延所得税。结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优点,对所得税会计处理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所得税准则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代替了原准则的利润表债务法。为便于学习和掌握,笔者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理论以及实务处理都发生很大变化,体现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实质性趋同。我国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演变以及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最终确定是在当前企业重组及合并大量出现,资产重估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制订,第一次把所得税作为具体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就其优点及缺点以及改进意见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具体运用时,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对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收益进行核算是关键。本文具体探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要求企业确定会计期间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本文对所得税费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理论基础、核算原理、程序及其应用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6年颁布的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地位。从准则制定理念的转变入手,阐述并比较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损益表债务法,分析了我国采用资产负债表法的动因,并对新准则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由于会计与税法在收益、费用或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原则方面的不同,导致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之间存在差异。正确认识资产负债观,对理解新的债务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文芳 《北方经贸》2014,(4):106+108-106,108
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我国的所得税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所得税会计的核算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仅就所得税费用核算中无形资产的加计扣除和递延所得税的相关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商》2015,(42):148-149
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财务会计中的重难点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该核算原理,本文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原理进行探析,即从引入案例着手,先分析利润表债务法原理,进而引申到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最后总结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会计处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执行会计准则的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但由于许多非上市公司未执行新会计准则,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上多采用应付税款法,形成了目前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并存的局面。本文对二者的含义、理论基础、核算程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我国企业实施了新会计准则,在新会计准则中,所得税的核算由原来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改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时间所得税的核算成了会计核算中的难点之一,许多财会人员把握起来感到困难。  相似文献   

12.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及企业所得税核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概念着手,结合财务工作实例,介绍了所得税的核算程序和账务处理,以期为从业人员正确理解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容、更好地核算企业所得税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崔侠 《商场现代化》2007,(35):330-331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本文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企业正确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吴本源 《商业会计》2007,(12):16-17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核算。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所得税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资产负债表出发,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引入暂时性差异,进而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可见暂时性差异在递延所得税核算中的重要性.本文试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视角出发,对暂时性差异进行全面探究,进一步深化对准则的思考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葛婷 《品牌》2014,(9):47-47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是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的所得税核算方法,在这种核算方法之下,能够准确计算出单笔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中主要是运用将负债和资产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进行对比的方法。然而在日常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无法将这种核算方法完全进行应用,在核算所得税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和不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根据这种现状,应及时结合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优缺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创新,将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是企业所得税费用应以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问的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据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实施的会计准则中,对于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引入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增加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概念,强调对期初、期末及发生额理解,对解决所得税核算的实际问题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暂时性差异和涉及税率变动、会计调整等事项的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角度,引用相关计算公式,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明确要求各上市公司对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就应付税款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异同点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0.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只要掌握好关键两个步骤的核算技巧,基本上就掌握了所得税核算技巧。文章从所得税的日常核算及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两个方面对所得税核算方法进行粗浅探讨:日常核算按利润表中"利润总额"计算交纳所得税;年末根据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缴纳所得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