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内主要城商行陆续披露2013年财务报告,统计显示,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以及融资脱媒的多重压力下,国内多数城商行净利润增速已跌至20%上下,部分城商行增速骤降至个位数、个别城商行甚至出现负增长;此外,资产质量进一步承压,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升”格局确立,拨备计提压力同步增加,城商行风险抵御能力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国内城商行步入发展拐点,经营压力持续加大。随着客户金融需求快速变化,加之跨界竞争此起彼伏,城商行只有奋起直追,以创新与转型驱动发展,方能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正>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我国城商行坚守定位,聚焦主业,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应对资本计量规则变化,主要经营指标总体符合预期。增速放缓:结构优化资产负债规模增速放缓。2023年,城商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也低于2022年的增速。2023年,城商行资产规模同比增速为10.66%(2022年的增速为10.68%),银行业同比增速为11.1%(见图1);城商行总负债同比增速为10.7%(2022年的增速为11%),银行业同比增速为11.3%(见图2)。  相似文献   

3.
国内主要城商行2013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脱媒加剧的多重压力下,城商行净利润增速大多已跌至20%左右,甚至出现个位数和负数;资产质量进一步承压,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双升”格局确立,拨备计提压力同步增加,城商行抗风险能力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国内城商行发展拐点显现,经营压力持续加大。随着客户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城商行只有以创新与转型驱动发展。才能在市场化环境下与大中型银行竞争并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内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互联网金融大举入侵传统银行领域成为2013年国内城商行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宏观经济增长红利、监管套利的发展时代已经逝去,改革红利成为2013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城商行发展的新驱动。2013年,国内城商行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规模稳步增长、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资产质量承压、资本补充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国内城商行加快布局社区银行、坚守社区零售基础客群,发力新兴业务、多元渠道促增收。展望2014年,国内城商行将在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发展思路下,加快业务创新步伐、优化管理体制,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2年,受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世界经济整体放缓,美国经济低速增长,欧洲经济深陷衰退泥潭,主要经济体需求疲软,全球贸易增长下降,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经济增速也明显下滑,至第三季度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受此影响,国内银行业无论是规模,还是盈利增长均明显放缓。相较而言,城商行  相似文献   

6.
伴随中国经济及金融环境进入新常态,城商行面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过去依赖宏观经济增长红利及监管制度套利,城商行取得规模及盈利水平的快速增长。然而,规模扩张过程中对批发性融资的依赖以及高同业资产配置,城商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及收入结构逐渐失衡。面对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城商行已有的商业模式无法有效满足需求结构的趋势性转变,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城商行陷入转型发展困境。重塑业务增长模式、改变传统路径依赖,全方位强化内部管理能力、有效支持整体战略实施,是未来城商行转型发展亟需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国内主要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陆续披露2013年财务报告,统计显示,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以及融资脱媒的多重压力下,国内多数城商行净利润增速已跌至20%上下.本文以78家城商行公开披露的2013年度财务资料为基础,采用流行的同业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方法,整理出国内城商行2013年财务及经营状况的行业特征,以及近四年来(2010-2013)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经济及金融环境进入新常态,城商行面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过去依赖宏观经济增长红利及监管制度套利,城商行取得规模及盈利水平的快速增长。然而,规模扩张过程中对批发性融资的依赖以及高同业资产配置,使城商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及收入结构逐渐失衡。面对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城商行已有的商业模式无法有效满足需求结构的趋势性转变,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陷入转型发展困境。重塑业务增长模式、改变传统路径依赖、全方位强化内部管理能力、有效支持整体战略实施,是未来城商行转型发展亟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国经济及金融环境进入新常态,城商行面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过去依赖宏观经济增长红利及监管制度套利,城商行取得规模及盈利水平的快速增长。然而,规模扩张过程中对批发性融资的依赖以及高同业资产配置,使城商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及收入结构逐渐失衡。面对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城商行已有的商业模式无法有效满足需求结构的趋势性转变,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陷入转型发展困境。重塑业务增长模式、改变传统路径依赖、全方位强化内部管理能力、有效支持整体战略实施,是未来城商行转型发展亟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陈一洪 《新金融》2016,(8):37-43
不断深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给城商行的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带来明显的冲击。本文通过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从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盈利效率与结构、风险水平与控制三个维度对50家城商行2009年-201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伴随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城商行积极求变,通过主动负债管理、拥抱"大资管"、多元化经营等战略举措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构建更具可持续性的资产负债经营模式,实现了收入结构多元化。然而,受实体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商行利润增速持续放缓,资产质量不断承压。城商行需要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和效益增长方式,提高资产盈利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进而建立有效的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外延式、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向现代银行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增速回落为标志的我国经济新常态催生商业银行进入规模与利润增速双双回落的金融新常态.新常态下银行加快推动经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城商行规模小、实力薄弱,面对新常态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城商行必须采取措施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依靠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使国内城商行在过去顺周期宏观经济环境下获得高额利润,盈利能力保持平稳增长并达到1.22%的较高水平.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期后,国内城商行净利润增速呈快速下降趋势,在净利差持续收窄、盈利现隐忧的背景下,城商行亟需盈利模式的转型.在分析比较国内城商行2010年以来盈利性及国内外先进银行盈利模式发展轨迹之后,本文认为,少数拥有丰富资源禀赋的国内城商行可以发挥资源优势拓宽盈利渠道,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投资银行业务,逐步积累基础客户群体;对于多数中小城商行来说,更有效的盈利模式在于明晰自身定位,将有限资源集中到特定客户群体、特色服务及产品上,打造具有中小银行特色的优势业务,实现差异化竞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投入导向型的DEA-BCC 模型,对东部沿海10省市36家样本城商行2008-2012年的技术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近五年来样本城商行总体技术效率保持平稳,并呈较为平坦的“V型”变化趋势,样本城商行的技术效率并没有在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得到持续有效提升。进一步对技术效率的分解项目进行分析发现,纯技术效率是制约样本城商行总体技术效率提升的主导因素,表明,样本城商行的内部管理能力亟待提升。此外,无论是总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与样本城商行的规模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而言,大型城商行的技术效率及纯技术效率要优于中小型城商行,但是,中型城商行在规模效率方面略胜一筹,样本城商行存在较为明显的“倒V型”成本曲线。  相似文献   

14.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之管控模式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内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起步于2006年4月上海银行宁波分行挂牌,随后跨区域经营成为大多数城商行的重大发展战略。然而,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后面临分支机构管控模式的再造,原先的总支行两级管控模式亟需转型以适应新的管理体制。本文在跨区域经营的视角下,描述城商行管控模式的选择,归纳梳理国内城商行常见的管理体制和两个典型案例,并...  相似文献   

15.
《理财》2012,(1)
自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3家城商行于2007年集中上市之后。尽管全国百余家城商行上市热情高涨,但4年多时间已过,A股市场还是未见城商行的踪影。在日前召开的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银监会监管二处处长张海川向记者透露,目前城商行普遍经营状况良好,信贷风险管控指标良好,多家城商行符合上市经营指标。  相似文献   

16.
林治乾 《银行家》2012,(4):70-71
正过去几年,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模、盈利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近,城商行作为一个整体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与日俱增。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Equity,简称PE)作为资本市场的新兴业务,也为城商行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城商行参与PE业务,既可以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扩大存贷款业务规模,增加收入来源;又可以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多元化的业务需求,拓展、维护客户资源;更重要的是,还能促进城商行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的改进,培育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提高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吴太普  陈予 《银行家》2013,(9):65-69
在经历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大中型城商行正处于关键性的"战略转折点"上,整体经济环境、传统商业模式、金融市场改革以及技术手段创新均对大中型城商行的持续盈利能力构成严峻挑战,同时还面临着净利润增速下滑、总体盈利能力不足以及利润来源单一等问题。为了实现"前瞻性转型",大中型城商行必须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坚持专业化经营,精准定位客户,做强优势业务,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内外资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城商行正处在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拓展 市场并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近年来城商行不断摸索和实践,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文 章从核心竞争力概念分析出发,提出城商行核心竞争力物化体现为风险管控能力、盈利创造 能力和持续成长能力三个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文章搜集62家城商行2009~2016年的数据 为分析样本,通过构建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对标银行业平均水平及招商银行,分析城商行的核 心竞争力及其变化趋势,并提出增强资本补充能力、提升盈利创造能力和强化持续成长能力 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城商行依赖存贷利差的业务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如何在未来利差收入减少的情况下获得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商行面临的重要难题。而发展中间业务无疑成为各类城商行的重要选择。对国内样本城商行的研究发现,大型城商行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及先发优势,在中间业务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而多数中小城商行无论是中间业务占比还是结构上都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未来,大型城商行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机遇,积极、稳妥推进投行业务,促进直接融资类手续费收入的增长;而中小型城商行应巩固传统中间业务发展,并以积极发展理财业务为契机拓展中间业务渠道。  相似文献   

20.
《银行家》2014,(7)
正近年来国内城商行发展迅速,但根据辽宁省内15家城商行2011~2013年数据研判发现,当前城商行快速发展背后存在"盈利空间收窄、扩张风险上升、贷款质量下降"三大隐患。三者互相影响,易形成负反馈,即由于盈利空间变窄而"以量补差",进而增大贷款风险,降低贷款质量。城商行一直是推动地方经济和金融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仍处于发展关键期,未来的发展好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地方经济金融走向。暴露出的问题亟须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与城商行合力重视和解决。截至2013年年末,辽宁省15家城商行资产合计13308.22亿元,较2012年年末增长20.11%。贷款余额5659.78亿元,占总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