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垂直管理体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岚  艾畅 《林业经济》2012,(8):76-79
我国乃至世界各国中央政府普遍采用垂直管理体制。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展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重点国有林区森工企业"政事企分开",破除制约林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突破口。从垂直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建立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中央垂直管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目前我国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一种监督、两类体制的模式,分析了存在的信息传导机制不活、监督检查机制低效、刚性约束机制缺位等问题及其成因。指出其存在问题和矛盾是制度供求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实行森林资源监督制度,是深化林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森林资源监督机构成立四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设立森林资源监督机构,对遏制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缓解国有森工企业的“两危”,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监督机构和监督工作还仅仅是起步和开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经营权和所有权的相对分离,林木商品化改革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专1度的实施,森林资源监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首先,从历史的经验和过去长期以来林业管理体布1给我国林业发展所带来的深刻教训来看…  相似文献   

4.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林区,将现行的林区职工森林资源家庭管护承包责任制适时地深化为森林资源股份合作经营制度,是东北、内蒙古国有森工林区振兴的有效途径。森林资源股份合作经营主要是指以职工持股为基础的国有森林资源股份合作经营。森林资源股份合作制度是与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产主体多元化、运作社会化的所有制形式。森林资源股份合作经营的股权结构为国有资产法人股、职工认购股、劳动力股和科技股。  相似文献   

5.
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类资源清查数据,对东北国有林区三个主要地区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变化趋势存在地区性差异,内蒙古和吉林的森林资源优于黑龙江国有林区,全局性的森林资源危机并不存在。国有森工企业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与天保工程实施等因素对国有森工企业走出资源危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天然林保护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两个主要部分。我国在这些地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旨在使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5年初见成效,10年大见成效,使黄河中上游的生态环境10年初见成效,20年大见成效,使东北内蒙古林区,海南、新疆的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  相似文献   

7.
在对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劳动力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劳动力再就业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林区劳动力城市就业不充分、林区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以及就业观念上存在误区等影响林区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指出国有林区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主要包括内部转移途径和林业外部转移途径,提出促进国有林区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强制度保障,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劳动者个人要转变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国有森工企业是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培育的微观主体,也是承接林长制在重点国有林区落地推行的基层单位。以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森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面临的国有林区改革深化与林长制全面推行的双重背景,展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与挑战,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研究发现:在林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政企关系因此更加紧密;林长制工作目标、管理机构、工作机制与重点国有林区的利益相关者诉求、管理惯性、地方性知识有待进一步磨合。这也成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大挑战。因此,提出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发展策略:第一,制定林长制工作目标时,应该考虑到包括政府、企业与社区居民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诉求;第二,制定林长权力清单,厘清地方政府与国有森工企业关于森林资源管理的责权边界;第三,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形成森林资源管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算2003~2014年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和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以及黑龙江森工林区多种经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相似度,得出: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趋同性问题严重,增加了林区全面停伐后的经济转型压力;2010年后黑龙江森工林区相对于全国的林业产业结构相似度持续下降,产业转型实践取得一定成效;黑龙江森工林区不同林管局之间多种经营产业结构一致性突出,不利于依托其突破停伐困境和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区经济转型。为此,建议黑龙江森工林区持续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构建区域一体化产业格局等,充分应对国有林区全面停伐、经济转型和林区改革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0.
最近,国家林业局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经营目标重新定位,指出"天保工程"的重点任务是减少木材采伐,分流安置人员,使林业有效休养生息、恢复森林植被.实施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是林业新定位和林业分类经营改革的需要;是从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天然更新能力强特点出发,采取封山育林和管护经营措施为主,低成本恢复森林植被的重大经营决策;是利用非木资源,分流减产下岗人员,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的有效途径.面对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新的会计核算任务,我局在总结营林村财务核算办法、工程造林分户承包核算办法、人工更新造林小班财务核算办法的历史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会计核算试行办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DEA方法对内蒙古国有林区C-D生产函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生产函数更能体现林业生产的特点和生产函数产出最大化的内涵;内蒙古国有林区实际生产中投入产出效率并未达到最优,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并未发挥最大潜力;现实生产中,劳动力对产出的影响为负,经过优化后其弹性系数为正,说明劳动力对于提高林业产值的潜力改进空间很大;在以后的发展中应重点从提高劳动力素质或减少冗余劳动力,提高科技应用能力等方面出发,提高产出和改进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剖析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现存管理体制下政企不分,管资源与砍树木同出一家及其带来的问题,介绍了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2007年底以来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初步理顺森工与政府的关系,强化了林管局的林业生态建设管理职能和国有森工企业的经营职能,优化了生产关系和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内蒙古国有林区管理体制问题的关键是强化林管局职能,在剥离企业社会职能的同时,赋予林管局林业行政许可权。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的设想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产业集群一方面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产业整合的路径,另一方面为科技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以发展产业集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必然的选择。在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要提高对发展林业产业集群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林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引导,研究制定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要支持配套企业加快新产品开发步伐,逐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国有林区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是当前内蒙古国有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特别是对于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林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指标的分解,阐明林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项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依托草原、沙漠、森林、湖泊、湿地、野生动植物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内蒙古生态旅游获得快速的发展。文章在调查内蒙古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区域划分,从区位优势和产业规模方面对内蒙古生态旅游进行剖析,从劣势和胁迫2个方面分析内蒙古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最后分别对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核心区、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区、大兴安岭全生态旅游区和阿拉善秘境探险旅游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蒙古栎扩散与松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2010年11月,在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研究了林场内蒙古栎扩散与松鼠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内蒙古栎扩散是由松鼠分散贮食的结果;松鼠食物的贮藏点与距离有关,大部分在距离蒙古栎母树林100m范围内;松鼠喜欢在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林中贮藏食物;人类的活动对松鼠贮食生境的选择有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