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3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73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系统回顾和分析了江西省铜鼓县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深入分析了全面禁伐对林农生活、各类林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林业系统内部人员安置、地方财政收入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基层干部群众对全面禁伐的疑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顺利推进、不断巩固禁伐工作成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非农就业调节效应,本文构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非农就业—营林投入"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个省(区)1497户林农的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农户林地投入行为的差异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体上提高了农户对林地的劳动投入积极性,但对资本投入的增加并不显著。这种效应对不同程度非农就业的农户具有差异性。对于纯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地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显著增加,表现出产权激励效应;对于非农户,由于退出效应的作用,改革导致了非农户的资本投入显著下降了约36%;对于I兼农户,其劳动投入的减少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反映出林权改革的要素替代效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农户营林积极性提高的制度环境,但并非充分条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会导致产权的正向激励机制受限。  相似文献   
3.
刘璨 《适用技术市场》2014,(3):165-166,169
就科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并就其关系展开讨论。以韦伯和法兰克福学派关于“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理论解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结合历史资料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文化的阻碍。最后,对两者目前在中国的现状作了分析,认为尽管存在冲突,两者仍可并行不悖地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4.
文章回顾了我国农村林业投融资政策的变化,选取福建省永安市、浙江省龙泉市和辽宁省本溪县作为调研区域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结果显示:(1)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背景下,3个调研区域不同利益主体积极探索和参与农村林业投融资改革,并取得一定进展;(2)不同区域农户的林业投融资行为表现出较大差异;(3)农村林业投融资政策尚存在林业信贷资金供给不足、林业贷款使用非林化现象严重等迫切需要改进之处。应不断适应当地林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创新农村林业投融资模式,同时加大各级财政对农村林业相关产业的扶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历史产权制度研究方法,利用详实的历史数据与信息,系统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每个重要时期的改革内容与进程以及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制度演化历程,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集体林所有权和家庭经营的基因没有变,变的是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形式;指出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道路中的困惑;提出未来集体林产权制度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集体林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集体林区改革开放以来各项政策、制度的变化,对森林资源、木材及木质产品供给、造林面积、营林投资、林业重点工程、林地生产力与利用率、农民收入、环境质量与经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绩效分析,指出:集体林区已经取代了东北国有林区,成为我国重要的木材及木质产品基地;但集体林区营林投资呈下降态势;林地生产力和林地利用率虽然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民是林业生产的主体,但在林业生产中并没有得到较大的好处,在农户家庭收入中所占比重很低。研究表明,林业家庭经营形式并不十分适合中国集体林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体林区的发展,尚需与时俱进地开展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在产权清晰基础上,引导适度林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鼓励专业化经营。同时要对产品与服务市场、林业税费制度、采伐制度、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协调配套改革,把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纳入到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中加以解决。最后指出,产权的明确与清晰是集体林业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不是全部。激励和竞争同样极其重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是保证我国集体林发展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英国和波兰私有林发展状况及相关的财政政策,在充分借鉴其发展政策和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我国发展集体林产权及综合配套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要求,并针对当前和长远两个不同时期提出了加大两项投入,建立健全五项制度和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美国生态修复政策及其对我国林业重点工程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为遏制由于大规模土地开发导致的土壤表层侵蚀等生态退化,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保护生态,防止水土流失,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土地休耕保护计划(CRP)、环境质量激励计划(EQIP)和保护支持计划(CSP)。通过分析三个计划的具体运作和实施成效,并结合我国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现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利用四川省沐川县、安徽省金寨县和江西省遂川县的299个样本农户1990~2001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南方集体林区的家庭经营、木材一家进山收购、林业税费等主要制度对样本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对减缓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01年,农户的技术效率基本上较低,且呈现出停滞状态,并且与主要的制度存在密切关系,也是减缓贫困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南方集体林区的制度变迁是必要和迫切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总要素生产率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林业生产率的测度及评价,我国一般采用诸如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等部分生产率指标,“部分生产率只能衡量一段时间内某一特定的投入量的节约,但不能表示生产率的全部变化,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在投入要素之间具有较强的替代性时更是如此。本文采用西方经济学的综合指标——总要素生产率,试对中国林业总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