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内在统一的,二者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就业本领,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然而在就业压力下,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过分注重学生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得职业精神教育边缘化。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满足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以及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有效融入职业技能的培养中。  相似文献   

3.
王颖 《致富时代》2010,(5):81-82
分析校企合作中职业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脱节现象,挖掘校企双方“文化”的主体作用,突出校企文化一体化建设在高职教育模式中的重要意义。并以杭州职业建设学院女装学院为例,探讨基于“达利特色”的校企文化一体化,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刘予 《中国市场》2011,(40):154-155
现在不少企业在招聘新人时,更看重的是人员的职业态度;这种就业市场需求特点的转化,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态度教育。本文从职业态度的内涵入手,论述了职业态度教育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职场竞争力两方面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态度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张波 《商》2014,(29):25-2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讲访问法,研究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研究在高职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专业特点,要求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的体育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学生将来的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身体能力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职业身体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军 《中国市场》2015,(6):145-146
社会经济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使就业岗位的数量大大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竞争压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快速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必须具备优秀的职业素质。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加以阐述,分析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有效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是我国专科教育阶段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学生的就业主要依靠自主择业而决定。但这部分学生的档案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就业与职业成长,该文就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档案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陈跃  佘高波 《中国市场》2008,(44):104-105
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发展的关系,有两种分歧的观点,即就业需求观和人才供应观,本文在坚持就业需求观的背景下,阐述了是经济发展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发展应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彻底打破了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这种体制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无疑面临着更新的挑战与考验。因此,充分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早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本文笔者就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此提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充分明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剖析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对办好高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叶灵艳 《商》2014,(44):26-26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检验高职人才培养的标准之一。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围绕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而展开。职业生涯规划影响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是就业指导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立足点。本文结合高职教育发展特点,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现状。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下,提出离职学生多维度就业意识培养的方法及途径,以期为高职职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龚显益 《消费导刊》2014,(8):243-244
高职会计教育作为向社会输送会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在由传统学科教育向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的转变过程中,高职人才的培养注重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加之当前严峻的招生与就业形势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葛皎丽  高玉梅 《商业科技》2013,(11):139-140
随着国家大力支持高职教育,高职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学生的就业率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问题。而企业的需求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只有培养出素质高的综合型学生,才能提高就业率,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为例,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致力于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14.
王红萍 《消费导刊》2012,(7):74-75,105
本文在高职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对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就业岗位的分析,明确了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定位,并对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了归纳分析,厘清了就业岗位群所需要的通用职业能力、关键职业能力和拓展能力,最后围绕这些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了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熊婕 《商》2013,(17):55-57
在高职教育全面推进内涵建设的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积极探索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高职语文不仅应强化语文的基础性,同时还应彰显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强化职业能力。因此,高职语文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强化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的同时,着眼于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的需要,从而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中应以职业化为导向,改革高职语文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7.
导师制是高职院校探索“以服务为宗旨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将导师制引入到模具专业优秀学生的培养中,有利于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弥补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相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伟 《中国电子商务》2013,(22):251-251
近些年,国家一直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决定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本质,高职学生的就业工作应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教育等多方面开展教育工作。本文将“以就业为导向”与‘‘培养高职学生服务意识’,紧密联系起来,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顺丰订单班”(以下简称“顺丰班”)为例通过观念和方法上讨论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孙革新  刘志斌 《北方经贸》2011,(10):158-159
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的调查数据表明,39%左右的高职学生初次就业的方向与所学专业并无任何相关性,尤以文科类专科为甚.而毕业3年以后学生的工作变动甚至会更大。这就对我们的就业教育提出了挑战。过去高职的就业指导大多将精力集中于如何提高学生的一次就业率,而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实现学生在职场上的“可持续性发展”则关注不够。高职院校从注重正确引导,传递就业观念,延长教育周期,将就业教育贯穿高职教育始终以及完善就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就业教育,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从源头优化学生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20.
张艳红 《消费导刊》2009,(7):187-187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贴近学生,就必须研究学生的现实需要。当前高职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做好高职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永恒的话题,以就业指导为切入点,针对毕业生在择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切合实际的指导和人性化教育,从关心学生入手,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加强职业素质训练,做好就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