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回顾了农村金融与农户融资制度的有关理论,并指出我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城市利益导向下的金融抑制与金融约束并行的行政管制与操纵,最后从研究范式、研究结论、原因与政策主张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并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回顾了农村金融与农户融资制度的有关理论,并指出我国农户融资制度变迁的实质是城市利益导向下的金融抑制与金融约束并行的行政管制与操纵,最后从研究范式、研究结论、原因与政策主张归纳总结了国内学者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并作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农户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这决定了中部传统农区信贷市场具有一系列“欠发达特征“.通过对这些市场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传统农户的性质与农村金融制度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传统农区农村金融创新的重点是政府正确干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农户信贷行为变迁特点,对农村金融、对农户信贷资金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缺陷共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增强农村金融适应农户信贷行为变迁能力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的农村金融制度,既是政府根据自身利益偏好做出的制度安排,同时又与农村经济的内在发展需求紧密相连。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发性制度变迁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由于制度变迁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致使我国新时期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出现了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脱节的变迁悖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产生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在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条件下产生的金融制度创新。农村资金互助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融资难的问题,具有其他金融机构所不可比拟的制度优势。本文试图从资金互助社的制度变迁和制度绩效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对现行资金互助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贷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经历了多次变迁,金融在支持"三农"方面确实还存在不尽如人意、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农村金融竞争机制缺位.现阶段,真正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但由于商业银行远离农村,机构萎缩,农户金融需求被拒之"门外",使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放宽的政策落空,没有构筑起农村金融的新"渠",自然难以引来活"水",没有引来良性竞争机制和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金融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个和谐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户金融互助合作是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金融制度安排,它对于优化农村金融制度具有明显的基础性激励作用,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必然选择和正确方向.推动农户金融互助合作,需要政府调整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路径和调动农户金融合作的积檄性.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破之题。由于较弱的农村经济素质、缺乏激励的制度环境、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金融组织角色转换迟缓、金融组织职能定位趋同和业务同质化,及外部效应与搭便车可能性的存在束缚着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为此,本文认为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以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重构农村金融制度,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