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必送礼     
何必送礼王杰某邮政局引进某厂的设备,厂方业务员为了早日签订协议,曾几次给该局局长送礼并请吃饭,都被婉言谢绝了。这位局长说:“只要合理,不送礼我也会签的;如果不合理,送我一座金山也没用!”说得厂方业务员连连点头称是,口服心服。合理不送礼,这位局长的话,...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近日,我去附近邮局的报刊零售门市部买了两本《民主与法制》月刊,我问营业员,该刊是不是邮发的,她说“是的”,我又问该刊是不是属于邮件,她笑着说:“哪呀!报刊怎么会是邮件呢?如果是邮件,那我天天都在这里卖邮件,那还得了?”她接着解释说:“邮件是指那些信件,包裹之类的东西,报刊不算邮件!”我看这位营业员很耐心,就进一步问她:“那为什么《邮政法》里说报刊属于邮件呢?”她哑然无言,最后说“那我就不知道了!”编辑同志,请问报刊到底是不是邮件?请解答。读者胡小川小川同志:你们的一段谈话,说明了两个问…  相似文献   

3.
日前有位电信公司的领导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调研时.发现当地支局的员工营销任务很重,他们每天都要深入村民家中,苦口婆心地宣传,直至把电信业务推销出去。让这位领导感慨的是,有些农户家里生活水平本来比较低,温饱都成问题,电话装了基本不使用.至于彩铃、短信、宽带之类的业务对他们来讲简直是“奢侈品”。而一些不景气的乡镇企业.对于“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业务也较抵触.即使有些企业申请开通了这两类业务,也属于“聋子的耳朵”——摆设。于是这位领导由衷地说让农民用得上.才是我们发展业务的”硬道理”。  相似文献   

4.
供职于外企的张先生早上开机后收到一条短信,内容是祝他生日快乐。张先生兴奋地拿着手机给他的同事看:“看吧,移动公司给我配了个电话经理,还祝我生日快乐呢。”忽然,张先生想到过几天要出国办事了,于是他拨通了电话经理小楠的号码。验证密码后,小楠为其开通了国际漫游、国际长途业务,这让张先生的同事羡慕不已:“老张,你又不是移动公司的金卡银卡客户,怎么办个业务两分钟就搞定啦?”张先生自豪地说:“这是移动公司给我配的电话经理,办个业务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去营业厅排队啦!”  相似文献   

5.
从华联的“啄木鸟”说起刘标“啄木鸟”,是人们给上海华联超市公司一位特殊员工起的谑称。因为这位员工的工作不是站柜台,而是专门装扮成普通顾客对商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暗访。公司里除总经理外,没有第二个人知道他是谁?长得什么模样?甚至不知道是男是女!整整两年来,...  相似文献   

6.
酒好也怕巷子深张合明一次,笔者去朋友家玩,朋友面带为难之情对我说:“明哥,今天实在对不起,我没有时间陪你玩,因为今天上午我既要去喝喜酒,又要去祝寿,人却只有一个,正发愁呢。”“不必发愁,我给你出个主意。”笔者便向这位朋友推介了邮政礼仪业务。朋友听罢,...  相似文献   

7.
这本书已经读了一段时间,细细地品味并沉醉其中,昨晚终于看完了。因为我无论对多感兴趣的东西都不会太迷恋,看书也是如此。我并不会像有的朋友那样一口气读完,而喜欢慢慢品味。每天一点点,每夜一点点。仿佛甘露,一点一滴地流进我的内心,让自己的心灵再一次得到净化。虽然这本书有佛教的思想,但我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是共产党员,我看的只是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更多的人生感悟,让自己从中吸取这些精华,即使达不到超凡脱俗,也会越来越体会生活中的美好,更懂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周遭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节.“短信声声除旧岁”已成为最时髦、最经济的拜年方式。据国家权威机构的一份最新资料显示:从除夕到正月初七.中国移动用户的短信业务量为78亿条,中国联通用户的短信业务量超过20亿条。这两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在2004年春节假期短信的发送量创造了历史的最高记录.总数超过2003年的30亿条。而且随着有摄像功能的手机占领部分市场.彩信的发送量也在节节攀升。如果以每条短信1角钱计算,那么春节期间全国近100亿条的短信收入就相当于近10亿元。在所有的电信运营商眼里.短信市场无疑是一个新鲜诱人的“大蛋糕”。固网短信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已在短信经济的浪潮襄挟下顺势而上,为众多用户所看好。如何发掘固网短信市场并使之做大做强.值得电信运营商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Christina,感谢你们对我及夫人周到体贴的照顾!感谢中国网通培养出如此出色的接待团队!欢迎你们来西班牙作客,我将全力尽地主之谊!8月9日,一头银发的西班牙前驻华大使艾力赛先生在飞机起飞前,将这条短信发给了中国网通奥运接待团队的接待人员吴冰。类似这样的感谢信,贴满了中国网通接待指挥部的半面墙壁,它们见证着中国网通奥运接待团队160名成员在奥运接待的20天里共同的付出与收获。  相似文献   

10.
谈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是个热门词,尤其是在做某件与世界潮流不太吻合的事情时,更容易听到。“中国特色”内涵丰富,非常透彻地诠释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绝对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国家,但同时,这个词有的时候也给人一种误导,会让人误以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不只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本期讲堂我将就“中国特色”这四个字展开我的论点。  相似文献   

11.
一位管理局领导兼政治部主任与一位工厂党委书记搞交易:“你把我儿子提科长,我批准你的人也当科长。”结果这位初中毕业的所谓“以工代干”的人升了官,而这位党委书记周围也围上了一群虾兵蟹将。在上有靠山,下有“支柱”的情况下,这位书记不久就毁了一个厂,成为犯罪分子。这是一种权力互换。襄阳地区局有位搞总务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人们在使用手机,且使用手机的人90%以上都会用短信,尤其年轻的“拇指一族”们,每天可以收发上百条短信。2002年圣诞夜晚,杭州移动文教区的网络硬是让学子们给挤瘫痪了,中断两个小时之久。但短信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半夜时分“嘟嘟”的短信提醒声音把你从梦中惊醒,睁开睡眼一看,要么是某个集团恭喜您得了奖,请您与之联系,要么是一些荤段子,或交友速配等无聊的东西,让人哭笑不得;倘若交友速配的段子被老婆或老公发现,以为你有了外遇,跳进黄河也解释不清。短信同时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骗局、骚扰、无端是非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  相似文献   

13.
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A.W.Russell)曾经提出过著名的“理发师悖论”。在某个城市中有一位理发师,他有高超的理发手艺,但他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声明,他说:“我将为本城所有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有一天,这位理发师从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头发长了,他本能地抓起了剃刀想要给自己理发。  相似文献   

14.
“飞机上也能用4G上网?”“高铁上也有4G信号!”“海面上也可以使用4G网络!”……随着4G技术的发展,乘飞机、坐高铁、渔民出海上不了网将成为历史,江苏移动为百姓织就了一张立体的移动4G交通网。  相似文献   

15.
“口惠”应“实至”袁庆松近日听一支局同志说,有位外地用户给千里之外的老家打电话,电话挂通后,对方去找人接,这用户在电话间里手握话机等了半个多小时,营业员告诉他:“你的电话费已经50多元,快讲吧!”用户说:“我还没有讲一句话呢。”经耐心解释,用户如数交...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散发清香的土,孩子是翠嫩的树,而你我所营造的文明环境,才是大树得以参天的原动力!”这是记者在中国移动公益短信大赛中所看到的一篇作品。正如短信中所说的那样,“倡导文明、传递爱心”既是维护和推进信息内容健康文明的需要,也是“让信息通信技术惠及下一代”的具体表现,同时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7.
“郑总,您好!我是美国留学生,现在洛杉矶,请允许我冒昧给您写信。很高兴在网上看到贵公司招聘的信息。中国现在发展迅速,尤其是上海,已经成为国际瞩目的大都市。我认为上海移动通信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从多媒体报道获悉,中国很鼓励我们留学生回国工作,本人也希望能将这两年在美国留学所学的美国的先进IT知识和管理经验带回祖国。我对数据库管理很有体会……”2001年秋天一个清朗的日子里,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郑杰收到了这封来自海外的飞鸿。几经卓有成效的沟通和协商,2002年初,这位风华正茂的海外学子,在上海移动…  相似文献   

18.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经典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何以理解?我想,“管头管脚”可能就是“管得少”的生动妙解吧。作为总经理,我曾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培训游戏。游戏前一天,我给每个参加者发了一顶耐克帽子和一双耐克球鞋。然后我问,今天为什么发帽子和鞋子?他们说,无非为了明天的登山活动。我又问,假如我还发衣服乃至内衣裤给你们,大家会有什么感觉呢?这时,他们不约而同“嘘”地一声,连连摇头说:“不要,不要!感觉怪怪的,好不舒服。”我说:“对了!你们不要,我也不该给。”管理之妙就在于只“管头管脚”…  相似文献   

19.
端午烟雨昨日收,五月杨梅甜上头。每到佳节时分,这样的祝福短信会像雪片一样从各个角落飞到百姓的手机里。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我国的年短信发送量已经突飞猛进到4296亿条。时至今日,短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短信业务也随之成为移动运营商做得非常得意的一块"大蛋糕"。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近期对全国城市及农村居民的大规模抽样调查发现,74.3%的城市居民使用过"收发短信"的功能。农村居民也正迎头追赶,51.4%的农村居民也学会了"短信传音。"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移动江苏公司苏州分公司(以下简称“苏州移动”)投诉处理监控中心,有这样一群客服人员:面对客户咨询和投诉,她们每天都呈现最真诚的微笑,拿出100%的优质服务。那么,如何才能将“服务”打造成“优服务”呢?相信没有人比她们更有心得了,因为她们既是苏州移动优服务这一“金字招牌”的缔造者,也是让优服务做得更好、铺得更广、走得更远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