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财政体制等原因,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增加,近年来急剧膨胀,地方政府性债务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快速增长的原因和潜在风险,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近两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又一热点问题。公共需求的扩张,公共产品的供应渠道不畅,地方政府为挤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贞债经营,导致政府性债务急剧膨胀,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和隐患。本文从湖南的地方性债务入手,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原因及潜在风险,探讨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十分必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系统地研究,提出防范措施,有助于降低和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理论研究现状入手,根据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绩效考评各个阶段的风险状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及降低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新常态背景下,准确判断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而提升其治理效率,实现地方经济的平稳高效持续运行,正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前瞻性问题.本文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展开全方位的探索性研究,以期达到防控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的目标,避免地方政府“公司化”和地方经济推行“负债式增长战略”,并最终打破地方政府性债务恶性循环的困局.  相似文献   

6.
杨华 《时代经贸》2012,(14):117-117
由于地方建设性融资需求过快增长,客观上形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为控制债务规模、防范金融风险,中央下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约束性措施,分级次、分年度摸清政府性债务的规模、结构,深入分析债务成因和偿债风险,揭示和反映债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促进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7.
政府性债务是指政府部门和机构、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为公益性(基础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以及地方政府(含政府部门和机构)为竞争性项目建设直接借入、拖欠或因提供担保、回购等信用支持形成的债务。近几年各级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政府财政压力随之加大,政府性债务风险逐步显现。笔者在对本县某年度本级政府性债务的审计调查的基础上浅析县级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原因及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年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现行体制下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不匹配,财税体制改革滞后,城镇化建设和城乡基础设施以及民生工程建设的需要,地方政府资金供求缺口较大,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积累,规模日益庞大,增速加快,引起政府高层和社会舆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高度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立合规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  相似文献   

9.
张欣  王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1,(33):126-127
中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不但规模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凸显,已经成为威胁中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风险,并提出防范与控制的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为了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更快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纷纷走上了融资的道路。地方政府性债务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较大的债务风险。本文结合县级实际,对新时期县级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进行粗浅地剖析,并对如何有效化解和防范债务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广东地方债风险整体可控,处于全国债务风控较先进水平,但也存在负债率过高、逾期率过高、债务偿付集中等显性风险,这与政府净可支配财力增速、债务投向结构以及债务期限结构等因素高度相关。2013年底新一届政府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明确的六项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  相似文献   

12.
胡珊 《经济》2011,(9):72-73
6月底,审计署发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怀疑、争论、担忧不绝于耳。8月11日,财政部定调地方政府性债务,认为其风险总体可控。据审计署审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174.91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51亿元,占62.62%;政府  相似文献   

13.
胡珊 《经济月刊》2011,(9):72-73
6月底,审计署发布了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一石激起干层浪,怀疑、争论、担忧不绝于耳。8月11日,财政部定调地方政府性债务,认为其风险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近两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的又一热点问题。公共需求的扩张,公共产品的供应渠道不畅,地方政府为挤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负债经营,导致政府性债务急剧膨胀,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和隐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闫胜利 《经济论坛》2014,(7):127-132
从2013年年底至今,中央以及各省纷纷公布了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非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膨胀令人瞩目。尽管当前我国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迅速增长的地方性债务无疑给经济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隐忧。而PP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为化解地方政府快速增长的债务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本文梳理了PPP模式的出台和应用,结合政府债务审计公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予以分析,指出了PPP模式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上的优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果把地方政府性债务比作墙壁上的一幅画,要看清楚这幅画也许退一步更合适.靠得太近,地方政府性债务这幅画就会变得模糊不清,或看到了某个局部却忽略了这幅画的全貌,或者看清了整幅画,却忽略了这幅画的留白之处及其所处的整个空间.如果退一步来观察,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图景也许就是另一番模样,兴许能帮助我们理清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思路,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的迷境.  相似文献   

18.
自2014年8月《预算法》修正案通过以来,国务院、财政部陆续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全面部署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在分清责任、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稳步推进的原则下,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金融市场、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需要政府合理安排过渡期,以避免资金链骤然断裂引发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以及在建续建项目半途而废而影响投资拉动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时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风险压力与地方政府存量债务、公共投资的资金需求、地方政府投资能力、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力匹配格局以及政府与市场公共投资边界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报告围绕"十一五"时期存量债务影响、公共投资需求、公共投资能力三个方面对"十二五"末债务余额、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进行定量测算。文章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状况,从四种情形分别进行了测算:(1)经济增长视角下债务动态测试;(2)中央与地方支出格局调整债务压力测试;(3)政府与市场边界调整对债务压力测试;(4)养老保险缺口资金显性化债务压力测试。根据测算结果,"十二五"时期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虽然总体可控,但部分指标揭示出债务压力持续走高,形势不容乐观,有必要多管齐下、疏堵结合,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和政策管理等方面入手,缓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压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为了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更陕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政府纷纷走上了举债的道路。地方政府性债务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较大的债务风险。在债务的借、管、用、还等环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及对策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