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高技术产业而言,最主要的是技术创新.本文从反映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出发,经过理论遴选和实证筛选,选出了13项指标,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经济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规模因子及产出相对指标因子表现突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投入相对指标因子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2.
依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6年~2005年的数据,从技术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三个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标,运用密切值法对比分析了我国国有和三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认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强于三资企业,但是投入产出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政府创新投入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利用三省一市2011年~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投入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创新投入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基本路径在于"财政资金投入-高端要素集聚-技术创新迭代-高技术产业增加-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1998年至2008年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最后得出结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增加,各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得到加强,而研发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对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影响显然不同,政府支持对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均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越高,高技术产业利用内外部资源的效率就越高,竞争实力就越强。本文构建了创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嘉兴市创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调研得出嘉兴市高技术产业各部门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选取我国东部11省市,中部8省,西部5个省市的从1995年到2011年的高技术产业数据,利用动态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分地区评价,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创新效率不但区域间差异明显,区域内差异也较大。针对各地区投入产出现状,我国东部地区应提升现有资源的配置效率;中部和西部地区可以大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适当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时,我国高技术产业应逐渐转向创新的内生能力,即注重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产学研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区域内或产业内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7.
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必须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最初要素入手,通过"干中学"和技术创新机制,在政府的间接作用下实现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前中国外贸高技术产业和中高技术产业均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其中高技术产业比较优势趋强,中低技术产业比较优势下降,低技术产业比较劣势有增强趋势。中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强化技术创新,合理使用研发投入;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降低企业成本;促进高质量人力资本培养与积累,鼓励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8.
当前,制约洛阳市城市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因素,主要是产学研合作水平较低,高技术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等。洛阳市政府应从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文化;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改善政府服务,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的外部环境;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的全面合作等方面入手,提升洛阳城市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200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和区域产业升级均有显著影响;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与人才投入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而技术创新的专利结果并没有对区域产业升级表现出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是驱动创新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具有知识和技术优势,具备了实施创新活动有利的技术机会。文章运用因子分析,从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中,提取了两个公因子:研发努力及创新绩效和技术水平。分析发现:自1995-2008年,在研发努力及创新绩效和技术水平的综合作用下,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研发努力及创新绩效与创新能力保持了相同的变动趋势,但是技术水平却呈现出倒"U"形的特征,1995-2001年持续上升而在2001-2008年却处于下降状态。本文从激励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和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能力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唐更华  王学力 《商业研究》2002,(16):117-120
制度优势是深圳高技术产业地区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根源。具体而言 ,深圳高技术产业的制度优势突出地体现为经济体制、企业治理结构、法律法规以及文化价值观念等四个方面的优势。就我国的具体情况看 ,深圳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启示是 :上述四个方面的制度变革与创新将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我国现有税收政策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还存在着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负担较重、税收返还优惠手续复杂、税收优惠过于集中所得税等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在增值税转型中的优惠幅度、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所得税激励措施、完善税务机关的税收征管制度、营造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良好的经济环境等一系列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创新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浙江省制造业行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该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同时发现技术创新投入产出能力和研究开发人员的研发能力是影响其技术创新总体能力的重要因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实力的重要产业之一。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我国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还相对落后,差距较大。为此,运用指标分析的方法,对中部六省高技术产业的产出、投入、创新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中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有:实行中心增长极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7-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PSFA模型测度能源和碳排放双重约束下的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分析其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变化和差异,评定其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影响因素,并分区域剖析其演进背后的逻辑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总体偏低,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分化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平均规模正向影响物流产业技术效率,财政支持力度和能源消费结构产生负向影响,而环境规制强度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中国物流产业已度过规模扩张阶段,现处于质量提升阶段,且各区域不同阶段中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存在差异,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演进逻辑具有区域特性。践行节能减排、完善产业政策和探寻区域物流特色发展路径益于优化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提升中国物流产业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时间序列回归及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资金结构问题。实证研究表明,银行贷款和投资者权益对企业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强度影响为负,中央及地方的财政支出和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强度正相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不能单纯依靠财政支出,还应加强技术创新资金的自我筹集能力,使研究与开发活动逐步适应市场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8—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省级层面收入不平等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市场分割对收入不平等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内基尼系数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地区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U型关系,当前“知识溢出”效应超过了“技能溢价”效应,创新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市场分割不仅会加剧地区收入不平等,还会通过阻碍技术创新间接弱化创新对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地区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贸易依存度、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工业化率的提高则会加剧地区收入差距,财政支出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明显;动态面板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惯性特征。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鉴于“新基建”和“降成本”的现实背景,选取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数据实证分析区域网络通达、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区域交通网络通达与金融发展呈正相关,通信网络通达与金融发展呈负相关且通信网络硬件建设与金融发展存在倒U型关系,区域金融发展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在金融发展约束下,区域交通网络通达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通信网络通达对企业融资费用影响具有长短期不一致性,通信网络硬件建设短期内对企业融资具有挤出效应,通信网络软性使用长期对企业融资具有间接竞争加剧效应。网络通达下技术创新与企业融资费用呈负相关且存在倒U型关系。各地区推进新型基础建设投资和降成本中需注意“挤出效应”和“拐点效应”的长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投资环境时空差异演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国1992-2006年省域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广义熵MLD指数,对中国投资环境地区差异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中国投资环境区域差异明显,而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部,但时间上,无论地区间还是地区内部的差异总体都呈逐步缩小趋势;MLD指数动态分解显示,地区内部差距变动是缩小总体地区差距的主导方面,地区之间差距变动是缩小总体差距的重要力量,且到后期有增强趋势,经济增长因素起到了扩大总体差距的作用,但影响有限.以上发现对我国完善地区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20年的艰苦探索,我国高科技园区基本实现了初期创业目标,成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区域和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世界各国风险投资体系健全完善,满足了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投资需要,然而我国由于创办高科技园区时间短,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障碍因素。为此,我国应借鉴国外金融支持高科技园区的经验,建立专门支持促进高科技园区发展的特殊财政与金融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