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取联立方程模型,引入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对"国际粮价波动——粮食贸易成本——粮食贸易利得——国内粮食缺口(粮食供需缺口为粮食生产、粮食储备和粮食净进口之和与粮食需求量的差额。本文仅考察粮食产量与需求量的差额)"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992—2011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际小麦、稻米价格波动增加1%,导致我国小麦缺口增加0.25%,稻米缺口下降0.007%;国际大豆价格波动增加1%,通过影响大豆出口和进口利得,分别使国内大豆缺口扩大0.13%和缩小0.11%;国际玉米价格波动对国内玉米缺口的贸易传导途径和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粮食安全关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研究表明,受人口增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对粮食的需求较强,保障粮食安全十分必要。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结构和现状,研究了我国粮食供求和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新华  李颖  王锐  杜江 《农业经济》2018,(1):118-120
从2012年起,大米进口量急剧增加。本文分析了我国大米进口的现状及原因,发现大米进口贸易存在进口激增、低端大米成为进口对象等特点,并提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内外价差较大,形成对国内粮食的挤兑效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大米产量及大米消费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本文以大豆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并利用基于进口商行为的PTM模型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进口不存在市场势力,即"大国效应"尚未显现,这与我国大豆进口占世界较大份额的地位并不相符;金融危机和"大豆风波"都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大豆风波"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主要粮食贸易及其国际贸易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大米、大豆、玉米、小麦四种粮食贸易的历史演变,国际贸易地位的沉浮及国际贸易市场的分布格局。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国内粮食供需状况,粮食出口对国内居民消费的影响,国内外市场价格行情比较,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对世界粮食贸易的影响等,分析了四种粮食贸易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及地位出发,阐述了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假设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是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和渠道,再用实证对理论分析和模型假设进行验证,并提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相关对策建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近年来,在我国粮食增产同时,自给率水平不断下降,主要粮食品种净进口均呈常态化且增长迅速,甚至在2015年出现了奇怪的"三高并存"现象。因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探寻有效控制进口的途径迫在眉睫。[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定量统计描述、定性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分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及进口过度的原因。[结果]当前我国粮食进口过度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非必需进口过度"和"结构性进口过度"。造成我国粮食净进口远超产需缺口的直接原因是不断扩大的国内外粮食价差,根本原因是国内外生产成本差,其中劳动力成本在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中的贡献最大。[结论]确保粮食进口适度适当,要加强政策支持,降低国内粮食生产成本;影响进口粮食价格,缩小甚至逆转国内外价格差;推动农业"走出去",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用足用好"黄箱"和"绿箱"政策,健全农业补贴体系。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改革下 我国粮食贸易调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在粮食产量年年丰收、粮食进口量逐年增加的同时,我国粮食供需仍存在不平衡的状况。粮食产业供给侧改革面临粮食总量紧平衡下的"去库存""调结构""降成本"等问题。本文运用ARIMA模型,分别建立粮食需求和供给模型,并预测未来粮食的供求量,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供给量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粮食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粮食供需缺口现象显著。因此,为保障粮食安全,实现粮食供需平衡,应推动我国粮食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供给侧改革下完善粮食贸易调控机制,促进粮食产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居民合理膳食模式下的粮食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粮食安全发展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粮食供需状况预测结果存在的差异,提出了从居民合理膳食模式出发预测我国2020年和2030年粮食供需平衡的新思路,针对当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不合理现状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和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整理了2003-2012年十年间粮食价格和贸易的影响指数,并对这十年间每一次粮食价格大的波动影响事件做了归纳统计,总结出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最主要的直接影响因素。最后基于结论分析,给出中国粮食进口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系统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各因素在追求自身目标中获得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为研究这类多因素多目标的动态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数量分析方法。粮食供需系统包括粮食供给系统和粮食需求系统,粮食需求存在理想的目标(可以用函数形式表达),理想目标往往和粮食供给存在一定的差额,从而调节资源的利用方式。系统动力学通过对粮食供需现实系统的模拟,能够发现粮食供需系统的某些动态特性,寻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多种可行性方案,为缓和未来粮食供需矛盾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粮食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和提供商品粮的主要地区,主产区的粮食产量较大,直接影响着我国粮食生产的总量及种粮效益,主产区农民收入的高低对粮农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有着较大影响,决定着我国整体粮食供需格局情况。中央已做出了始终重视支持粮食主产区的财政帮扶政策。本文根据对粮食主产区财政帮扶政策情况的研究,发现粮食主产区财政帮扶政策还不够完善,因此,经过研究分析,提出了粮食主产区财政帮扶的优化建议,以期改善财政政策帮扶效果,增加粮农的经济收入,使财政帮扶政策发挥出更大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国谷物类粮食近几十年的资料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内粮食需求的增长、国内粮食成本的上升、进口来源地的集中,加之受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谷物类粮食的大量供需缺口仍需进口弥补,已经全面进入逆差阶段,逆差规模巨大,且呈现扩大的趋势。为了确保国家谷物粮食安全,本文分析了我国谷物粮食进口发展现状,为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连续上了三个台阶,目前粮食总产量已突破5亿吨大关,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年际间生产不稳定,具体表现为供需失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需曾出现三次“卖粮难”和三次“买粮难”。根据国家计委农经司、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我国粮食供需的分析结果,认为我国的粮食供需矛盾一般是由粮食生产波动引起的。因此,一旦生产滑坡,就引起需求紧张;而一旦大丰收,消费又不能适应,很容易导致卖粮难。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科学地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波动特征,掌握我国粮食生产波动规律,便于…  相似文献   

15.
机遇与挑战并存,贸易伴随着风险,中国在发展粮食贸易的同时,应更加重视粮食安全。中国是一个发展迅速、粮食需求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内粮食供应面临巨大压力。为了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粮食进口贸易显得尤为重要。论述了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现状,分析了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中国粮食贸易格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全国清仓查库和清资核贷工作均已结束,粮食库存差额清收工作也基本告罄。然而对粮食库存差额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正确对待,并探索研究防止类似问题产生的措施和途径。基于此,本文对粮食库存差额的表现形态、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作一探讨。一、粮食库存差额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通过今年3月份的粮食清仓查库,我们发现形成粮食库存差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  相似文献   

17.
李敬  张阳艳 《农村经济》2012,(7):105-108
基于1980年到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农业劳动力转移与我国粮食产量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持续的减少显著地增大了我国粮食的供需缺口,表明我国农业劳动力存在着过度转移的现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通过减少种粮成本,降低种粮市场风险等政策,增加种粮收益,提高农业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减少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粮食生产量,减少我国粮食缺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粮食消费量的上涨,粮食供需逐渐呈现紧平衡状态,粮食物流的作用日趋重要。在"北粮南运"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粮食物流发展的必要性,描述其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发展我国粮食物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粮食领域市场改革的逐步推进,外资进入的步伐呈逐步加快趋势。本文以外资进入对我国粮食产业的影响为研究目的,利用实证方法来定量研究我国粮食产业引进外资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外资进入粮食产业带来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应对外资进入粮食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党和政府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要求在"九五"期间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5亿吨,这已经在我国上下形成广泛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总量供需一直处在一种紧平衡状态,地区之间、品种之间供需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因地制宜调整各大农区粮食生产布局是保证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重要途径。一、改革以来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的回顾从供给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以下两大特点:1、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实行改革以来,尽管我国的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发展、停滞徘徊、波动上升三个阶段,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4年粮食生产突破4亿吨大关。1993年粮食生产首次突破4.5亿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