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视角入手,深入分析FDI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现有的经济模型探讨FDI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效应影响.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政策讨论这些方面验证了FDI对贸易产生的积极影响.在吸引FDI方面的两个重要变量就是良好的企业管治和法治,虽然这两个变量不相同,但都涉及到政府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赵刚  曹阳 《经济管理》2007,(7):12-16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亚国家采取了经济开放政策,FDI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其中日本对东亚国家的FDI资金规模庞大,并在推动国家间产业分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对东亚国家的FDI以1997、1998年的金融危机为分水岭经历了两个阶段,前期以日元升值为契机,日本增加了对各国的FDI数量;后期随着各国的汇率波动显著增大,日本的FDI大幅度减少。本文分析了日元汇率趋势性变化和短期波动对FDI的影响。在回顾相关理论、实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揭示日元汇率变化与其对东亚国家直接投资的关系。结合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波动性增加对涉外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朱江水  吴健 《经济师》2007,(10):15-17
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利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FDI结构性失衡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偏离;二是引资过程的市场弱化对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方向的违背。在并存情况下,这两个问题是此消彼长的,即一个问题的解决又会加深另一个问题的程度,这就导出一个政策调整的"悖论"。文章认为,应当在三段式的协同治理机制下解决这一困境,并提出了具体的阶段设计和目标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门槛与FDI效应吸收——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吸收外溢效应成为当今各国引进FDI的重要目标,但对FDI效应的吸收有个能力问题,人力资本是重要的能力之一。中国地区数据的检验表明,中国存在吸收FDI效应的最低人力资本门槛,高于这个门槛的地区才能吸收到FDI效应;在低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中等人才对FDI效应的吸收比较有利,而在高人力资本水平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影响更大。但整体来说,高层次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吸收FDI效应的主要因素,这意味着中国的外资经济结构很可能已经越过了一般的加工贸易阶段,技术层次已经高移,因此,突出高层次人力资本建设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决定机制,结合中国实际状况,阐释了FDI流入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1997-2009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在时间上FDI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存在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一直在发生变化,1994年之前较之后的抑制作用强度更大;在空间上,FDI对东部省份的劳动收入份额影响为负,对中西部省份的影响为正,而且西部省份要高于中部省份。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主要源于FDI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的影响变化,据此我们提出削减FDI对劳动收入份额负向影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通过中国30个省(市、区)2000-2005年面板数据,对FDI与外贸的环境污染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外贸易与FDI整体上都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其中,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出口与FDI加剧了中国环境污染;进口贸易可抑制环境污染,但作用比较小;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与抑制环境污染的双重功能.本文的政策建议是,调整出口与引资政策,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7.
以FDI驱动型产业集群为分析对象,将其演化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然后以东莞ITC产业集群为典型案例,分析了FDI对产业集群演化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FDI对产业集群演化的促进作用,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跨国并购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跨国并购已经取代新建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FDI)的主要方式。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也参与到并购行列当中。在党中央提出要“走出去” ,运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之后 ,不少中国企业把海外并购当成国际化的快速通道。本文从目前中国的并购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应如何进行海外并购。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最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省份之一.浙江作为中国一个发达的经济省份,在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出口结构也不断优化.因此,当前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更有效的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提供政策参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浙江省1984-2010年的年度经济数据对浙江省FDI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发现FDI对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产业结构的变化没有直接的原因,而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原因.通过OLS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平均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5.18%;其次,平均FDI每增加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8.85%.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FDI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这与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在内的政策环境的改善是分不开的。本文分析了中国涉外税收制度的改革历程,及每一步重大税制改革后FDI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是以吸引FDI目标的变化为基础的。同时,涉外税收政策在吸引FDI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导向性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根据中国FDI现状,本文提出了涉外税收政策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杨湘玉  程源 《财经研究》2012,(11):60-69
文章以1980-2008年14个发展水平相近且外资开放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采用两阶段模型筛选方法,分析了FDI、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周期变化的相互影响,以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受到世界经济冲击的主要传递渠道及渠道间的关联。研究结果显示,FDI和贸易是传递世界经济波动的两条主要渠道;FDI、进口和GDP因相互影响而形成一条循环,其中FDI对进口具有单向的预测能力,因此,FDI相对于进口能更敏感地传递世界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2.
东盟与中国都把FDI作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两国在吸引FDI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章引入FDI增长率、FDI全球占有率和FDI供给弹性、FDI主来源地构成率等四个指标对中国和东盟吸引FDI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了竞争力变动背后实质上是自身区位优势的变动,为中国目前的外资政策导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中国电子行业出口决定因素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利用中国电子工业子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1999—2002年期间该行业出口的决定因素,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作用。我们发现FDI尤其是来自港澳台的FDI和规模经济对出口有正向作用。我们同时发现国有资本份额与出口负向相关,而资本密集度、研发和人力资本并不是影响中国电子行业出口的重要因素,表明中国的电子企业大多仍处于国际产品分工链的低端。本文有两个原创性贡献:第一是区分不同国别(地区)FDI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影响的差异,并发现港澳台地区资本较西方国家资本对中国电子产品出口影响更大;第二是发现劳动力成本水平因素影响FDI对出口作用程度的大小。这些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资本产出比这一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并对影响资本产出比的因素进行探讨。利用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内生增长模型比新古典模型更适用于解释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投资率在中国经济转轨的两个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长期来看,投资率的变化不会影响中国的资本产出比,FDI的增长提高了资本产出比,而人力资本的增长有助于促进资本产出比的下降,从而得出了:维持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源泉在于人力资本和自主创新的内生技术力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加入WTO的历史契机出发,从政策变迁、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等多个侧面探讨了在新形势下云南省引进FDI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据此对云南省今后利用外资的趋势作出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刘宝成 《生产力研究》2007,(16):87-88,117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中国吸收了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在这一过程中,FDI的来源和投资目标区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文章分析了吸引FDI进入中国的区位因素(政策框架、经济因素、便利化措施)的动态变化,并且指出了区位选择要素的动态变化对我国利用外资中长期战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市场换技术"的FDI经营方式选择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敏 《当代财经》2006,(2):95-98
中国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战略已十年有余,但其效果从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很不明显。本文试图对近十多年来中国FDI的经营方式变化情况及其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求解问题的答案,并据之为中国今后合理发展FDI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区经济差距问题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亦然如此。文章重点研究外资区域分布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利用三大区域面板数据对地区经济差距与FDI规模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DI确实是引起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加大的原因之一,FDI在各区域的分布不平衡又加剧了中西部与东部的发展差距,在各区域内部,FDI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也使得各省间经济难以实现协调发展。回归结果说明,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时不可忽视FDI因素,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要与引资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之后,2008年10月-2009年7月,中国吸收外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连续十个月的下降,针对这一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出台相应政策扭转不利局面。随着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进入恢复期,中国吸收外资随之恢复增长,这与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关系密切。在后危机时代,中国FDI还面临系列困境,这些困境也从侧面反映了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治理FDI的污染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FDI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采取许多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但是FDI在给中国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给中国转移污染,使中国承受着严重的环境危机,给中国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本文针对FDI所带来的污染转移,在政策上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手段,希望能对我国的FDI污染转移有所遏制,也希望中国经济能够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