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基于融资结构变迁的视角,"金融倾斜"特指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的不平衡发展,而金融倾斜极易引发一国经济的非对称波动.本文的计量检验表明,中国的金融倾斜具有强烈的亲周期特征,且引发了"小冲击,大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本文的博弈分析表明,在国家的隐性担保下,企业经理人的最优策略是通过膨胀前期会计资产来瓜分"红利",并将国有银行捆绑为"人质",因此,中央政府的"清理"策略往往引发经济的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2.
田树喜  白钦先 《上海金融》2012,(12):3-7,120
中国的金融资源,在配置方式上长期依赖于间接融资,在配置对象上体现为所有制偏好和规模偏好。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金融资源的倾斜配置内生于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和渐进模式,并在国家的金融约束政策下形成路径依赖。因此,转变中国金融资源倾斜配置格局的关键不仅在于推进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缩减金融约束下的机会主义空间和道德风险,将金融约束的"租金"由国有部门转向民营部门,形成有助于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和直接融资发展的内生需求,逐步转变经济增长对金融倾斜的路径依赖,实现中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基于融资结构变迁的视角,"金融倾斜"特指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两种融资方式的不平衡发展,而金融倾斜极易引发一国经济的非对称波动.长期以来,间接金融主导着我国金融资源配置,通过H-P滤波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信贷市场波动具有强烈的亲周期特征,股票市场波动仅显现微弱的亲周期特征;通过非对称脉冲响应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信贷紧缩时期的波动效应大于扩张期的波动效应,由此验证了我国经济周期中"小冲击,大波动"的金融加速器效应.  相似文献   

4.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是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的有效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早已成为我国既定的金融发展战略,但从我国金融改革的实践看,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努力一直成效甚微,通过银行间接融资的比重一直高居不下。笔者认为,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忽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片面地将发展资本市场理解成为发展股票市场。央行最近启动短期融资券市场对改善我国的金融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规范发展的影子银行,将促进中国金融结构的调整,促进直接金融比重的上升,有利于中国金融结构从过重的间接金融结构,转向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均衡发展,这是对中国金融结构改变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阙方平  张鹏 《银行家》2008,(4):40-43
"银行主导"和"分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两大特征,也是我国金融结构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的具体反映.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金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由银行体系主导,融资结构向间接融资倾斜,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7.
刘红 《时代金融》2012,(9):268-270
近年来,日本企业的融资模式尽管呈现从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转化的发展趋势,但总体上依然是间接金融占据绝对优势。而在间接金融当中,却出现了"传统型"间接金融与"市场型"间接金融此消彼长的新动向。如何理解间接金融内部结构的这种演化?"市场型"间接金融能否成为未来企业融资模式的主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成为文章关注之焦点。  相似文献   

8.
刘红 《云南金融》2012,(3X):268-270
近年来,日本企业的融资模式尽管呈现从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转化的发展趋势,但总体上依然是间接金融占据绝对优势。而在间接金融当中,却出现了"传统型"间接金融与"市场型"间接金融此消彼长的新动向。如何理解间接金融内部结构的这种演化?"市场型"间接金融能否成为未来企业融资模式的主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成为文章关注之焦点。  相似文献   

9.
众多的经济研究正在着力论证:当代国际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标志着直接融资的壮大和间接融资的没落。本文的研究将提出一种相反的观点,表明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更多体现为间接融资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据此,本文提出:(1)一种根据是否以可转让金融工具为载体将金融活动区分为市场金融与非市场金融的观点;(2)一种分析不同金融活动模式的新的理论框架,将一切金融活动区分为市场间接金融、市场直接金融、非市场间接金融及非市场直接金融等四种模式。这种模式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澄清当前金融理论领域中存在的许多含混及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金融科技创新对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金融科技创新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对邻近地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渐进、动态的长期影响。中介效应和异质性检验表明,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是金融科技创新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机制。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地区,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明显高于非试点地区。因此,要优化金融科技业态空间布局,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