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福星 《金融论坛》2004,9(11):16-20
新技术革命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使银行的分销渠道多元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虚拟银行业务部分地取代了传统的银行网点业务.但是,作为面对面沟通最有价值的形式,有形网点资源是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重要分销渠道,在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在新形势下合理有效运用各种网点资源至关重要.本文在对有形网点和无形网络两种市场资源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新网点主义"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着重阐述了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有形网点资源具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打造"新网点主义"核心竞争力的可行性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访.我们总结了与建设新网点有密切关系的几个问题,包括总体规划、IT扮演的角色与投资浪费.新网点与其他渠道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金融电子化》2004,(3):88-89
思科所倡导的“新网点主义”,是向金融客户介绍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营业网点改造的潮流和趋势,是金融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化手段、部署多渠道经营策略的浪潮中对传统营业网点的一种结构性调整。市场环境的变化、新的低成本电子自助渠道的崛起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使银行必须从几十年不变  相似文献   

4.
《金融电子化》2001,(10):84-8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金融将进一步实现金融"全球化"。各大银行的经营理念将进一步发生根本性转变,银行将从主要依靠存贷利率差获取收入,转向依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获取效益;银行将不再单纯地追求铺点设摊式的外延扩张,而将更加重视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网络  相似文献   

5.
《金融电子化》2004,(7):72-73
思科的数据中心就绪计划在全球发布后,近期也开始在中国进行推广,引起了金融、电信等行业用户的关注,记者就几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思科(中国)公司副总裁兼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刘维明。  相似文献   

6.
新网点主义下银行营业网点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网点主义的主要内容 在混业经营、金融创新以及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商业银行从结构扁平化、职能重新定位、业务分区与布局调整、业务流程重构、人力资源配置变化、综合业务系统改造等诸多方面再造营业网点,为网点的业务经营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就是所谓西方商业银行的“新网点主义”,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7.
9月5日上午,主题为"创新信息金融、服务社会民生"的第14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首场分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举行。中国农业银行技术总监曹少雄、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冰、华为公司总裁刘维明、快钱公司副总裁王亮等业界高层发表了主题演讲。论坛由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主持。  相似文献   

8.
△2月5日中国农业银行在广州迎宾馆举行“金穗信用卡”首发仪式。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林中杰、广东省副省长刘维明及“万事达信用卡”国际组织亚太地区总经理蒋鸿福先生出席了首发式。△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民主党派负责人和参事迎新春茶话会,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  相似文献   

9.
基于新网点主义的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网点主义是思科系统公司金融服务事业部结合国际金融行业最新趋势与行业经验,将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网络应用与国内金融业现状相融合,提出的全新服务理念。新网点主义的提出对国内商业银行网点转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纷纷股改和上市,各家银行都在推进网点转型和升级,提高网点的营销和服务能力。本文旨在从新网点主义理念出发,重新揭示网点转型的深刻内涵,对深入推进商业银行网点转型进行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广西金融研究》2002,(6):53-55
"金融超市"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将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融入一体化的构架之中,不同金融产品之间、不同金融服务之间相互渗透.从狭义上来说,就是当消费者进入储蓄、信贷、中间业务、投资、保险和证券等多功能于一身的"金融超市"后,就如同进入大型超级市场,凡是办理与银行有关的业务都可以一揽子得到满足.我们把能够在银行的营业窗口--"前门店铺"提供这种全方位的综合服务系统称之为"金融超市".本文所要探讨研究的,是在目前我国银行还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下、在银行深化改革和金融创新中建立和发展我国"金融超市"、使广大客户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在银行营业网点"一揽子"得到满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层营业网点作为农业银行最基本的经营单元,其强大的资金筹措能力是农业银行加快发展、提高效益、服务"三农"的根本和保障。为此,本文拟通过对孝感分行3个营业网点存款保本点的精算与分析,就强化存款保本点管理,提高基层营业网点资金营运效益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2.
网点是银行服务客户最直接、最前沿的阵地,在银行业务拓展、客户维护和竞争力提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移动智能设备的全面普及和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客户所享用的金融服务渠道极大丰富,金融消费需求发生显著变化。事态发展恰如B rett King在《B ank3.0》中指出的那样,"银行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从银行网点转型自身进程看,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一次转型,正在进行二次转型。第一波转型浪潮主要以  相似文献   

13.
近日,NCR金融系统部在京召开媒体交流会,参会的有NCR金融系统部高级副总裁邝能先生、亚太及日本地区总裁廖博文先生、中国及香港地区总经理曾卓然先生、大中华区总裁徐静义先生以及来自各媒体的记者。NCR专为企业提供流通、金融、电信、航空、交通和保险业"关系管理技术"解决方案。其"关系管理技术"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仓库、客户关系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14.
基层网点业务功能分区改造的必要性 1.增强基层网点营销功能的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加强,新产品日渐丰富.银行需要把自己的产品营销给客户.基层营业网点是银行重要的营销阵地,但是,我行基层网点传统的服务模式在网点内部设置上就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保守的、被动的服务模式,缺少主动营销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在国外,消费金融公司已在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形成与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信用卡业务三分天下的局面。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立法始于2OO9年,2O13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业务经营和审慎监管等规定予以修改。为保障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我国应当提升立法位阶,制定《消费金融公司条例》,完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风险的内部控制,规范金融监管制度,强化借款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货币化与金融化:影响因素与演进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货币化与金融化问题,尽管基本上符合经济货币化与金融化的总体趋势和演进规律,但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具有极高的货币化比率和偏低的金融相关比率(从而极低的证券化比率).从储蓄分流、金融结构优化和缓解流动性过剩3个视角对该问题的分析表明:储蓄分流应该是增量分流,金融结构优化应该是缩减间接融资的相对规模,我国出现货币化"折点"应满足的条件是M2持续增长但其增速却持续低于名义GDP增速.就我国货币化"折点"出现的时间而言,尽管具有不确定性,但金融相关比率和证券化比率在相当长时间内继续提升却是可以明确预期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介绍 20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信息化脚步的不断迈进,中国银行业已经经历了由手工单纯地为客户提供存、贷、汇服务,到基本实现金融电子化。21世纪,中国金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实现金融“全球化”。各大银行的经营理念将进一步发生根本性转变,银行将从主要依靠存贷利率差获取收入转向依靠为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获取效益;银行将不再单纯地追求铺点设摊式的外延扩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华夏银行天津分行(以下简称"天津分行")以发展多元化金融、普惠金融为目标,加大创新力度,本着科技创新促进业务发展的理念,在银行网点为客户提供免费WIFI服务,同时为客户推送理财、基金、贵金属、ETC、信用卡等金融业务信息,利用网点WIFI为业务营销提供科技支撑。为此,天津分行借助网点WIFI开展了如下创新工作。利用网点WIFI拓展电子渠道。客户进入网点使用智能终端可搜索到名为"tj-hxbank"的华夏银行SSID,通  相似文献   

19.
<正>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国内银行越来越多地用更好的金融基础设施为更多用户提供高效率的服务。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联动线上线下优势,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探索智能化转型之路。机器人大堂经理、智慧柜员机、高科技防窥屏、影像识别、电子签名等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传统银行网点已大踏步迈进智能化时代。银行传统网点"瘦身"国内各大银行以物理网点众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农业银行现有网点对公营销服务能力在支持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普惠金融政策,保障对公业务发展,应对资本市场发展、互联网金融兴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为完成农业银行使命,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履行社会责任,有效应对金融脱媒和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与机遇,提升网点对公营销服务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以"明确网点对公营销服务功能定位、夯实网点对公业务发展基础、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培育新型业务能力、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为核心的网点对公营销服务能力提升思路,给出了提升能力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