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茜茹 《魅力中国》2011,(5):427-427,423
夏目漱石被誉为日本的国民大作家,鲁迅则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两位伟大的作家对本国的知识分子与人性的问题都做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以夏目漱石的《门》与鲁迅的《伤逝》为例,试分析两部作品中人物叛离主题的异同,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及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  相似文献   

2.
《梧桐雨》《长生殿》两剧对同一题材的表现在主题思想、人物表现等方面出现的大不同 ,是两剧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 ,对剧作的主题思想在认识上不同 ,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程度不同 ,对封建女性的看法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两剧不同的面貌体现作者不同的思想意图 ,却带给读者不同的艺术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在《资本论》关于人性问题的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注重一般人性与具体人性的结合,以劳动作为物质条件作用于人性的主过程,针对《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和未来社会人性的思想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影视作品《阿甘正传》和《士兵突击》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现代商业运作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两部作品同时揭示了一种关于人性的最底层的朴素的真善美以及对和谐文化的不懈追求,而它们的存在也正是我们建立现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倡导和谐文化也理应成为一个社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5.
余乔丹 《魅力中国》2013,(19):141-141
但丁的《神曲》和薄伽丘的《十日谈》一直都是文学吏上永恒的话题,我在这里主要从“救赎”这个主题入手,将两者放在一起做横向的比较。元论是自由还是封建。人性还是理性。邪恶还是善良,狭隘还是深远,但丁和薄伽丘都将给你答案。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桃花扇》与《羊脂球》两部中外名著从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塑造、艺术表现手法诸方面之异同作了较为细致的比较,并且从创作目的和创作方法上探讨了形成这种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史记》和《汉书》是二十四史中前两部,都是我国历史上的宏伟巨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汉书》则是既《史记》之后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两部典籍在史学价值上可以比肩,但在史家生平,写作背景、编纂体例、取材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张娟 《魅力中国》2013,(8):354-354
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洪升的《长生殿》都是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两篇作品由于创作年代的不同、视角的不同,它们的含蕴和兴寄也各自不同。本文拟从选材、主题、艺术处理及结局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沃克的小说《紫色》是佐拉·尼尔·赫斯顿《他们眼望上苍》的继承与发展。同样的主题,不同的寻找自我的途径使得两部作品成为经典之作。珍妮通过对异性恋婚姻的寻求之旅、西丽通过同性的"姐妹"情谊分别打破父权制的压迫,获得真正的话语权,完成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张科 《黑河学刊》2013,(7):15-16
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将小说《蝇王》的普遍意义归结于"人性善恶论",认为人性善恶的理性辩思是文学创作的永恒追求。文学创作中的性别意识与文本诠释是文学评论的价值主旨。因此,自然孕育与自然型塑是《蝇王》人性创作的基本价值导向。同时,它将使我们对"当今世界人类的状况"再次产生一种警醒的认识,从而真切体会到自然界的平衡规律和人类维护自然界规律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尔冬升这两年火气十足,拍了不少凸显血性和人性复杂的作品,例如《门徒》、《新宿事件》、《窃听风云》等,一改从《无间道》开始逐渐进入“死角”的港产暴力题材格局,其方法就是与时俱进,引入新的社会话题。今年暑期上映的新片《枪王之王》,表面是致敬由张国荣和方中信主演的旧版《枪王》,但内容上却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看名字有“枪”,实则枪战戏大幅度缩水。取而代之的是噱头十足的金融犯罪。  相似文献   

12.
郑元野 《黑河学刊》2012,(11):24-25
电影《冷山》与《山楂树之恋》同叙述了恬淡美好的爱情,它们一个生在美国,另一个生在中国,相同之处是男主角的死,不过,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两部电影所具有的性爱观、交往观以及如何对待周围环境的态度上存在较为强烈的差异,笔者叙述二者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加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论语》和《道德经》中都存在“仁”,那么关于两部著作中“仁”的思想对比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对《论语》与《道德经》中“仁”的对比研究国内却很少。通过对两部著作中“仁”的异同研究,为今后探讨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异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经律异相》和《法苑珠林》是六朝到唐初佛教类书的两部代表性作品,他们反映了六朝和唐初两个不同时期的佛教知识发展状况。《经律异相》与《法苑珠林》二书的分类差异展现了佛教知识从印度传入中国,并逐步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动态地展示了佛教在中国生根、发展的历史轨迹,客观上揭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发展过程中的整合历史、融合文化差异等特征,具有重要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边远  毛艳铭 《理论观察》2008,(5):151-152
格非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在新世纪之初经由个人际遇重写了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并将历史的动因还原为隐秘的个人欲望,延续了格非创作中对欲望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探索。在《人面桃花》、《山河入梦》两部作品中,再现了男女革命者因性别的差异,在介入革命之初所表现出的不同动因以及革命过程中的命运殊途。  相似文献   

16.
唐序成 《理论观察》2013,(1):100-101
关恒武的小说《两半屯》将人性的矛盾置于黑土地上,在两元对立的冲突中塑造典型形象,追问性格之于命运的支配力,哀叹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道德属性之不可调和,诉说价值取向面临十字路口的困惑,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人性故事图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比分析了西汉扬雄所编纂的《方言》与《尔雅》的异同,认为《方言》与《尔雅》有传承关系。即在体例上参照《尔雅》,但《方言》部分是扬雄个人对当时全国各地民同的活语言进行大量调查研究攥写的,开拓了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早期《申报》在与《上海新报》的对峙中大获全胜,这说明《申报》在经营技巧和编辑方针上都优于《上海新报》。特别是在新闻理念和发行方面,《申报》有其独特之处。这一独特不仅仅是因为时代因素,更是人才和观念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黄仕美 《魅力中国》2014,(15):89-90
《百年孤独》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时,其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曾令许多的中国作家感到被震撼和膜拜。而魔幻现实主义的根基是“来源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是生活的捕捉与浓缩,同时也是生活的再现与升华,而作为乡土小说家的贾平凹,在他的家乡系列小说中,展示的是他家乡特有的乡土气息,有着与《百年孤独》在创作手法上的共性,而足带有各自地方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历史底蕴。从两部作品的小窗口,浅谈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民族意蕴和地域差异,从此深入的了解魔幻现实主义,了解我们的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餐文化日益扩散.“出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手法对我们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意义,也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是内容互相衔接的姊妹篇,讲述了楚怀王、楚襄王梦会神女的故事.但是,两篇赋中的高唐神女却一个主"性",一个主"情",展示出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从神话到文学的演变转化过程中各自引领着"性"与"情"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文学史中具有独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