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兵哥 《上海企业》2013,(11):80-80
一.保险“10定律”保险是家庭的必需品。但总有这么一个现象:要么花了太多钱买保险,要么保额不够。那么,应该要买多少保额?负担多少保费才恰当?很简单,记住两个“10”:保险额度为家庭年收入10倍,总保费支出为家庭年收入的10%。  相似文献   

2.
蕊冰 《上海质量》2005,(9):61-61
“我们的分公司就要开张了,总公司到分公司的专线怎么还没有开通?!都多少天了?这要影响公司运营的!你们负得了这个责么?”  相似文献   

3.
还有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更能让HR一显身手?! 有多少企业,在挂着“人力资源部”牌子的办公室里,还是在做着“后勤”、“人事”、“行政管理”的杂活儿?  相似文献   

4.
当博尔特以史上最牛的冲刺方式打破尘封已久的奥运会百米纪录时,全世界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博尔特到底还能跑多快?人类的速度极限究竟是多少?”当阳光保险在自己三周年之际向业内交出自己的答卷时,人们也不禁发出了疑问:“三年究竟能将多少个‘不可能’变为‘可能’?下一个三年的阳光速度该以什么为单位?”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来了,我说太好了!一个好学生最盼什么?考试!“总也不考试,总也不出难题,别人怎么能知道我是好学生?”金融危机来了,这是件好事!如果没有金融危机,很多企业根本没机会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6.
幽默笑话     
救火 有四个人打麻将,突然着火了,因为太专心,他们都没注意到。这时,消防员赶到了,他冲里面大嘁道:里面有多少人?刚好有一个人出牌:“四万!”消防员又问:“死了多少人?”恰好又有一个人出牌:“两万!”消防员大惊,  相似文献   

7.
迪伊·霍克习惯这样开始他的讲演.高高举着一张维萨卡,询问在场的每个人:“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认得这个?”通常,所有人都会举手.接着他问:“有多少人能告诉我它的所有者是谁?它如何运作?到哪里能买到它的股票?”随后,通常地是会场上的沉寂。多年以来.似乎很少人去想这个问题.信用卡是人们钱包里的私备品,没有它,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8.
在保险营销工作中,我们遇到最多的情况就是营销员不停地抱怨:“哎呀,没有客户啊!”“没有拜访对象了”、“找不到客户的联系方式”之类的,其实我们的营销员在这样抱怨的时候,首先应该想想,自己已有的客户资源,是不是已经得到充分的利用。你收集的客户名片呢?是不是杂乱地丢在抽屉里毫无头绪?  相似文献   

9.
核心问题:春节期间,保险代理人如何巧做营销? 当事人档案:孙勇,泰康人寿河北分公司保险代理人,进入保险行业半年。我进入保险行业已有半年,听老员工说,春节是收集客户信息、强化保险理念、推销保险产品的大好时机,我希望能把握这个机会。但是我进入保险行业时间不长,还没有节假日营销经验。我应该如何抓住佳节时机,把我们的保险理念、产品送到客户身边呢?“凡事预则立”,我想学习一些春节展业技巧,让我的业绩有个“开门红”。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股市、基市的风险和振荡加大,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股民的腰包几乎被全球低迷的股市给掏空了。“股海无涯,回头是岸”。不少人的理财观念由狂热趋于冷静,由感性转向理性,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保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向营销员咨询如何为自己来购买保险的知识,这对营销员和保险营销是一个喜讯和福音。这就需要营销员尽快帮客户找到“保险需求点”。其实,无论是当初中国人寿的“麦肯锡”工具,还是当今的“理财顾问”式营销,说到底都是在为客户做“保险需求分析”,也就是营销领域里常用的“创造需求、发现需求和满足需求”三步导入法。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问题困惑着客户和营销员。一方面是客户搞不懂“我需要哪些保险?”、“哪些保险产品适合我?”、“什么时候买保险最划算?”及“我买多少合适?”等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营销员找不到客户的保障需求点、最佳购买时点和量身订做的兴奋点,常常“以其昏昏,使人昏昏”,甚至误导客户,导致“高需求,低促成”的现象发生。本刊记者特地就这一现象采访了中国人寿优秀主管一级金质奖章获得者、汉城高峰会高级主管奖获得者、现任北分幸福部经理王广生。  相似文献   

11.
郭健 《英才》2006,(12):44-49
如果施正荣的无锡尚德没有在纽约上市,有多少人知道太阳能产业还能造就中国首富? 如果海外基金不投资给赵建华、杨怀进所在的中电光伏,有多少人相信太阳能光伏这个很少听说的行业也是座诱人的金矿? 如果黄鸣不喊出“为了子孙的蓝天白云,请您用太阳能”,有多少人肯花钱去买从来没用过的太阳能热水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少天?很多人都说没有准确的答案,而一位诗人却告诉我们:只有三天一昨天,今天和明天。那么,作为财会人员来说,如何珍惜生命,不留遗憾地过好这“三天”呢?  相似文献   

13.
深圳是一个保险市场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母梓睿身边也有很多保险代理人,然而他似乎并没有受到保险氛围的影响,在代理人眼中,他是属于那种难攻的“顽固派”。他为什么一直没有给自己买份保险呢?他到底是如何看待保险呢?从他的谈话来看,他对保险并不是完全排斥的。  相似文献   

14.
“实在是没办法!” “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样的话,你是否熟悉?是否在你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说,“世界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句话对于保险亦如此。许多人视陌生领域为禁地,更有新人被郑重地警告:“不要涉足陌拜,那将让你很快死掉!你必须先从缘故开始!”就这样,许多干了三四年的“老保险”至今也不敢去陌拜!其实,这世上原本没有什么缘故,认识时间久了,便成了缘故,难怪鲁迅先生说:“世界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企业文化》2008,(6):77-80
核心问题:业务员如何将有潜力可挖的小客户变成大客户? 当事人档案:太平人寿福建分公司 李琴 你好!我曾经在贵刊读过《挖小客户的“金矿”》,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小客户的重要性。大客户固然是“香饽饽”,如果每个保险代理人专门盯着大客户,忽视小客户,小客户的保险需求由谁来满足呢?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生活中的规矩到底有多少?又有多少人能够知道这些规矩并烙守着它呢? 早在中国没有加入WTO以前,有人对什么是企业标准、什么是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之类的东西,并不是耳闻能详的事情。就连经常出入星级宾馆酒店的人也说不清楚三星级与五  相似文献   

18.
“实在是没办法!” “一点办法也没有!” 这样的话,你是否熟悉?是否在你的身边,经常有这样的声音?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本书叫做《业绩管理》,颇受经理人的欢迎。但是在保险界,一切只盯着业绩、“业绩至上”……却成为人们批评寿险现状的一大理由。其实,业绩何罪之有呢?在业绩和组织发展之间,保险界人士又有了一个疑问:是组织带动业绩好,还是业绩带动组织好?  相似文献   

20.
拒酒词撷趣     
《乡镇论坛》2009,(18):13-13
一、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面对“感情深,一口闷”的劝酒词,你可说:“只要感情好,能喝多少喝多少。我虽然喝了一点儿,但点点滴滴都是情嘛!” 二、只要感情到了位.不喝也陶醉。面对“感情到了位,一口就喝醉”的劝酒词。你试试这样说:“我们走到一块,说明我们感情到了位。只要感情到了位,不喝也陶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