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服装设计的本质是一种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既具有人们生理需要的物质属性,又具有迎合人们心理需求的精神属性。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人们从物质需求逐渐上升到情感需求,趣味化的设计正是迎合了人们对情感的需求,文章从服装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趣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从服装造型、色彩、图案、面料、配饰等设计元素塑造女装趣味的方法进行探讨,认为服装的趣味化不仅丰富了设计语言而且更好地加强了服装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2.
款式、面料、工艺,是女装设计中重要的三要素,在实际运用中三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本文结合在女装项目教学中,将面料二次设计作为单独立项课题进行研究,从女装项目设计中面料二次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手法对服装款式设计思路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3.
在生活中,人们穿着服装除了考虑舒适合体、方便实用,更是为了产生美、增添美。鉴于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了基于女性人体审美角度的女装设计理论,指出服装的设计必须从人体审美的角度出发,运用美学原理,设计出与人体体型特征相适应、突出和增添人体美的服装。  相似文献   

4.
缠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明代时期,缠枝纹的发展变化更为繁复,并且成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植物装饰纹样。而将明代缠枝纹作为典型的纹样设计,也是设计师的偏爱,或将原始纹样的直接应用,或者打散重构的间接运用,较为频繁地运用在现代女装设计中。文章通过概述明代缠枝纹在现代女装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意义,将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应用在适合的服装面料上,不仅增加了服装美感,提升了现代女装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展现明代缠枝纹深沉的文化内涵;分析现代女装设计中原始纹样的直接应用和打散重构的间接运用的应用方法以及装饰部位与形式,探究明代缠枝纹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信息社会环境和背景下,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中性化女装需要以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进行创新设计。基于解构主义讲究个性、独特的优点和中性化女装中融合更加有利于中性化女装的创新。从分析中性化服装与解构主义的相关概念、解构主义和中性化女装交融的文化内涵以及如何实现中性化女装与解构主义融合的设计手法的角度论述中性服装与解构主义的交融设计,使中性化女装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女装男性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西方均有不少女子选择男性装束。女装男性化作为女性的一种着装风格,不仅反映着女性着装者个性化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反映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现象。女装男性化曾是女性对男权社会的一种抗争手段,同时也是社会开放、经济繁荣的特征之一。进入20世纪以来,女装男性化成为男女平等的表现,更是一种服装设计师频繁使用的服装风格。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女装制服化,不仅适应了当时战争环境的需要,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对独立自由的一种渴望。发展到如今,女装制服化逐渐演变成女装中性化,女装男性化,这也体现了当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那些才华独具的女性一直为了致力于塑造自我,通过各种方式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寻找女性的正确位置,来摆脱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和压抑。也有不少女性选择用男性方式来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7.
3月26日,由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龙华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纺织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服饰》杂志、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深圳大浪服装产业集聚基地承办的第三届"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在京启动。目前,"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正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女装企业设计人员、职业服装设计师及服装院校、艺术院校师生征选女装设计作品。大赛决赛将于今年7月在第13届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  相似文献   

8.
服装的美是相对的,它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在设计服装又要展现服饰美的同时,往往不能只考虑一个设计元素,要多方面地探究不同的设计元素,才能创造出美的服饰和更具内涵的艺术作品。本文试图从女装设计、审美文化、艺术史的角度,阐明服装艺术史对现代女装设计的影响,现代女装设计是对古代女装设计元素的延续及运用。  相似文献   

9.
服装设计如同艺术表现,是一种情感的物质化表现。论文通过对情感的内涵特征、影响因素、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服装设计中基本的色彩、形态、材质含有的"情感因素"的作用,来了解和把握有关服装设计中"情感"的效能运用及表达。同时通过对一些著名服装设计师作品中存在的情感因素的运用与把握,进一步概述了现代流行服装中的各种情感因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巴洛克是一种代表欧洲文化的典型艺术风格,巴洛克时期的服装追求华美宏大、绚丽夸张的视觉效果。当今服装设计师们在吸取传统巴洛克风格精髓的同时融入对当下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思考,呈现出新巴洛克的女装风格。本文分析了巴洛克服装风格在国际品牌女装上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国内新巴洛克风格的女装设计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女装行业的逐渐细分,一批针对轻熟女的穿衣习惯和审美品位设计生产的女装品牌,逐渐形成了一股无法忽视的力量,在女装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轻熟女服装与时尚女装、精品时装、中年服饰都有着微妙的差异,轻熟女的穿衣风格在成熟与青春、经典与时尚之间徘徊、碰撞,这个消费水平、消费需求都很高的消费群体,需要更大的可供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读者郭佳本期服装版块的"看尽潮流Top Ten"这篇文章很好,对本季秋冬女装进行了趋势预测,很有时尚杂志的味道呢。文字的概括加上模特照片的运用,将整篇文章的精彩度一下就提起来了,我从中也获得了不少设计灵感。  相似文献   

13.
从亲宠服装的概念出发,探讨亲宠服装设计的理念及元素表达。亲宠服装是基于人与宠物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情感表达,是情感系列服装一种形式,设计亲宠服装要以"情感"为核心,以舒适性为设计基础,从材料选择、色彩搭配、款式造型上表达亲宠服装设计。相关研究为亲宠服装的设计与研发提供理论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析唐代服饰图案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服饰图案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将其运用在现代女装中,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创作出既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创意的现代服装,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分析了唐代服饰图案的特征,从图案造型和制造工艺两个方面提炼其艺术特点,然后探索了唐代服饰图案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继承性应用和基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扩展应用,为现代女装设计提供了一定素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翔 《中国纺织》2012,(10):156-157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将于10月22日~2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丹毛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荣芳透露,在这个亚洲乃至世界闻名的面料展会上,丹毛将推出功能性的男装面料和强化设计感的女装面料,其中女装面料将在同期同地举行的"中国国际面料时尚秀"中以服装成衣的形式进行动态展示。同时男装、女装和其他类别面料所占的比例有所调整,精纺纱线的针织面料将是今年丹毛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6.
服饰艺术的生命与各流派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欧洲的艺术史上哥特式艺术风格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到同时期的服装风格。同样的,哥特式艺术风格对当代女装设计的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当代服装设计师通过对这种艺术风格的借鉴,运用相关的设计元素,创作出反映哥特式艺术风格特征的流行女装。  相似文献   

17.
第三届"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日前全面启动."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由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深圳市龙华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纺织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服饰》杂志、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深圳大浪服装产业集聚基地承办. 大赛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女装企业设计人员、职业服装设计师及服装院校、艺术院校师生征选女装设计作品.大赛组委会在全国展开密集宣传,在40余所优秀服装院校张贴大赛宣传海报,在相关媒体上征稿以及对大赛进行密集报道.并邀请国内、国际顶尖专家、设计师、媒体人等共同成立评审委员会,将收集的设计稿整理、录入、编号,并根据大赛的作品要求对设计作品进行评选,初选20个系列入围决赛,大赛决赛每年7月在中国(深圳)国际品牌服装服饰交易会期间举行.据介绍,大赛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若干名,金奖奖金金额为5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8.
在"程朱理学"思潮的影响下,宋代服饰文化追求审美意趣上的简洁质朴,服装的艺术形式着重表达空灵、含蓄的自然意境,这与当代古典优雅风格的女装设计不谋而合,从宋代理学思想对现代古典风格女装设计的影响入手,通过对宋代服饰的色彩、面料、质料、纹样分析,找到与现代古典女装风格设计的契合点,从而印证出至今从未消减的隐性古典美学。  相似文献   

19.
对民间传统手工艺剪纸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将剪纸元素与女装设计相融合的方法,运用不同设计角度将剪纸元素在女装中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时尚的潮流、流行的元素、鲜洁的色彩、彰显女性 魅力的服饰将春天的气息演绎得轻舞飞扬,一片生机 盎然。这是国内知名女装生产企业--圣旗路时装有 限公司于近日举行的以"拥抱春天相约圣旗"为主题 的2005春季服饰订货会暨新款毛衫展示会留给人们 的深刻印象。让业界人士领略了"休闲是一种情感的浪 漫演绎"这一国际时尚理念;亲历了圣旗女装简约时尚 的风格;感悟了圣旗品牌独特的品牌文化内涵。让人产 生了一种温馨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