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行业,搞好林业建设对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行业,搞好林业建设对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用水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水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文章分析了我国生态用水状况、水环境状况,指出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治理主体不协调、区域治理能力弱化、治理制度功效有限、流域水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基础薄弱、水生态环境治理监管力度不足等困境;从构建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改进水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引导多元主体参与水生态环境治理、实行流域生态补偿、推动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建设、强化水生态环境治理监管等方面提出推进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农民是主体,农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农民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力军.如何提高农民的素质、调动农民积极性投入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农业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是西部大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从事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的行业。在多边贸易体制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把环境问题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林业作为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环境建设中居首要的位置。一、现行林业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1.林业会计核算对象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主要反映了经济效益,未能综合反映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林业生产单位的生产任务是为社会提供优质苗木,培育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其首要目的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才是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但现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以期为湖北省乡村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热点片区的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生态补偿主体、生态补偿的方式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构建湖北省乡村旅游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结果]恩施地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是生物环境,其他区域破坏较严重的均是当地的水环境。武汉、宜昌、恩施和鄂东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而鄂西北和江汉平原乡村旅游区的生态补偿主体偏向于游客,当地居民充当补偿主体的比例普遍偏低。武汉和江汉平原以政策补偿为主,宜昌和恩施地区以资金补偿为主,鄂东和鄂西北以物质补偿为主。[结论]湖北省六大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以乡村旅游开发经营者及游客为主的补偿主体和以乡村生态环境为补偿客体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该补偿机制在不同区域存在主客体和补偿方式选择的差异,这主要与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构建林业生态建设新的投入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林业生态建设,是面向21世纪中国林业的核心任务和战略选择。然而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人与自然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总体仍在恶化。这对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而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林业,林业是生态环境问题的主体和切入点。为此,党中央提出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要用50年时间建成一个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使森林在整个国土上呈现出布局合理、结构稳妥、功能齐全、整体效益最佳的状态。可见,解决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建立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是目…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一般是指影响农村金融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如政治、文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法治建设、习俗、信用传统习惯)和内部因素(如金融机构的内部结构及农村金融投融资主体、组织行为、机制、农村金融产品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了农村金融投融资主体的活动范围和服务对象,影响甚至决定后者的运行机制、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9.
以多元主体协同方式化解乡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方向和新路径。陕西秦岭地区的协同治理方式是改善当地乡村生态环境的新钥匙,以协同治理模型为参照,对陕西秦岭地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实践从协同路径、创新体现、存在的阻滞进行分析,并且从利益协调机制、政策法律体系、信息共享平台三个方面提出乡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路径,对于实现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常态。相对于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来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仅是一个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复杂研究领域,更是面临着资金、管控、制度建设难题和主体责任意识不明、政府部门间合作缺失、获取信息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从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常态化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以期推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程,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这意味着在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能够依赖单一的政府主体,要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机制,在创新理念下,全面提升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在本文中,笔者从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出发,总结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创新角度探究农村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亟须破解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未根本扭转等现实困境。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理念滞后、内生动力不足以及治理技术和成本较高是造成当前困境的主要成因。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创新农村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体系等,从多角度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张艳得 《水利经济》2001,19(1):51-51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 ,是维系整个二江一河流域水资源平衡的“水塔”。源头地带的生态环境状况 ,对维护整个流域水系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生态地位和生态效应对全流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三大流域内自然灾害频繁 ,水土流失严重 ,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为改善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全社会必须从战略高度来重视和保护江河源头的生态环境 ,突出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为西部大开发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14.
农村生态环境危机及其治理——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正在由风险演变为危机.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职能"缺位"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应发挥基层各行动主体的积极性,以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机构风险从外部环境来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区域的金融生态优劣,造成各区域间金融生态环境巨大差异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促进金融主体完善和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从我国当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制度现状来看,尚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限制性因子,良性的金融生态环境即是通过对法治环境、制度环境、信用环境的改造来降低金融运作成本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6.
1 林业的重要地位林业的主要功能有两个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和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目前 ,国家对林业的总体定位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 ,是以向社会提供森林生态服务为主的行业。这是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后的必然选择 ,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重大决策。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土地沙漠化 ,每年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鉴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 ,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钅容基等同志对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做了多次重要指示。特别是1997年8月5日江泽民在姜春云同志《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环保督察视角,阐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现实背景、基本概念与内涵特征,并基于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典型案例,概括分析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征。研究发现:县域涉农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重点流域面源污染、工矿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方面,呈现出复杂性、累积性、变动性和区域性等特征。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理论思维滞后导致整治实践陷入误区,主体责任缺位造成整治内生动力不足,行为能力有限导致整治效果欠佳,服务供给不足造成整治问题解决滞后等。为此,本文从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夯实主体责任、增强行为能力和提升公共环境服务供给水平等方面,提出县域涉农生态环境整治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计量问题浅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当前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计量研究中的几种主要观点进行评述,指出长期以来困扰在森林生态环境价值计量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研究者使用的概念模糊,造成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研究者对森林生态环境价值的计量结果不一致;森林生态环境所服务的主体没有得到明确;森林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定义为行为人因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相关职责,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并根据各地工作实际和理论创新,认为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主体应当包括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及人员;责任追究应坚持依法依规、客观公正、权责一致、科学认定、终身追究以及过错归责为主,无过错归责例外的原则;责任追究机制的构成应当包括责任追究的对象、追责的主体、追责的范围、启动机制、责任类型、追责的形式、配套制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责任追究对象出发,论述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十三五"期间的热点问题,其中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当前农村地区主要面临空气污染、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化肥等使用不当的问题,为提升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应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协同治理激励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多元主体参与网络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