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合作经济》2013,(1):14-1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守住一条底线”,即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限制或者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被认为是围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2012年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将全面进入收宫阶段,让农民像市民一样拿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证。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86%。天津、海南、安徽、广西等地发证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
从国家法律及省内立法与农村土地制度实践的角度,对目前存在争论的几种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关主体进行对比分析可看出,法律规范设计的粗疏是导致农村集体土地合法权利难以得到保护的主要障碍。为了实现责、权、利之统一,切实保护农民集体土地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和机制,努力探索农民集体土地经营管理权与所有权统一归于村民委员会的新型农民集体土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底,重庆市梁平县被农业部等13个部门联合确定为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始承担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验任务。2016年6月,梁平县正式开始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制度,探索农民承包地退出与转让机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效。两种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承包地退出模式梁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是从礼让镇川西村、屏锦镇万年村等村开始的。结合进城农户和用地主体需要,梁平  相似文献   

4.
成长中的中国农村新经济体制国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改变人民公社体制入手的。人民公社体制的突出特征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来配置稀缺资源。这种方式由于违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和农民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实际,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和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自然成为中国第一问题。党从第八届代表大会开始,就将把农村经济搞上去、让亿万农民富起来作为最重要的奋斗目标之一。 20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8亿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改革政策指引下,开始清醒,开始启动其聪明才智,勇敢地向着发展农村经济之路迈进,而冲在最前面的往往是一位或一群优秀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6.
刘峰 《中国集体经济》2007,(24):122-123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国家征收.在土地征收这个过程中,有不少地方政府损害农民利益的情况存在.文章指出了当前我国土地征收制度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透析目前集体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进而提出改革的紧迫性,并就农村集体土地的征收、出现的问题、矛盾及解决途径和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破除人民公社的经营体制开始。  相似文献   

8.
袁明丽 《魅力中国》2014,(12):315-3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要小心谨慎地推行,法律和政策要尊重农民的权益,通过重新审视集体土地制度,解释“农地入市”的阻碍--“农民在土地交易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农村集体土地入市所导致的分配不公”,提出促进“农地入市”的健康发展的法律建议--“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机制”、“保护农村妇女的权益”、“给予耕地保卫者补偿”、“多渠道安置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村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定西县从1996年开始,每年利用冬闲时间,在全县农村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讲政策法规、讲发展思路、讲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冬季宣讲教育活动,收到了好效果。宣讲活动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定西县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结构调整迈出可喜步伐,农村市场经济空前活跃,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玉江 《改革与战略》2009,25(1):107-109
现行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制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文章认为,必须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明确农民集体的内涵;通过修改相关立法,统一集体土地所有者的规定;建立和健全农民集体的组织机制,落实农民集体的所有权;完善外部保障和监督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对集体土地所享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已经汇入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潮流,而农村则出现了边缘化倾向,农民增收难.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集体土地制度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其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应着眼于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赋予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的地位。唯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的最大权益,真正实现"十二五"强农惠农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光辉的历程辉煌的成就回顾广州改革开放20年的光辉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底—1984年。是广州改革的起步和单项改革突破阶段。广州的改革同全国一样,是从农村开始的。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旧格局,1979年开始试行土地大包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20年来,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近年来,农村发展出现了新的问题。农业连年丰收,但主要农产品的销售出现了困难,农民增产不增收;乡镇企业在国内外形势的冲击下,亏损面不断扩大,约40%的乡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受国家机构改革、国企改革和国内经济景气状况的影响,出现进城民工回流,等等。由于这些方面的影响,农民特别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实际收入减少。改革以来,这样的状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逐渐由沿海向内地、由自发无序向规范有序发展。实践证明,土地流转,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农业科技应用和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中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首先是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最终还是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农民负担已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剖析农民负担过重及“反弹”的根源,必须从讲政治、反腐败、顾大局的高度,切实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  一、从讲政治的高度,正确处理农民给与取的关系  毛泽东在延安时就讲过,对农民给予的多,还是索取的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给予的多,农民就会拥护你;索取的多,农民就不拥护你。对农民必要的索取,一要依法,二要…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集体土地制度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其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应着眼于实现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权同价,赋予农村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的地位.唯有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的最大权益,真正实现“十二五”强农惠农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老区建设》2014,(7):26-26
正刘奇:要给予农民更多更明确的权益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首席专家刘奇认为,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两个规律。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就要给予农民更多更明确的权益,稳定和清晰农民对土地等的权益,让房屋所有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林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土地使用证等五类权证真真实实落到百姓手里。可以将它们用于流转、出租、贷款,进入市场交易,进行有偿转让,由农民按市场规律自由选择,获得更多收益。  相似文献   

19.
关注新农村     
《民营视界》2006,(6):1-1
中国的改革最先是从农村开始的。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第一个“一号文件”《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对农村的改革进行了总结,从此广大农民摆脱了生活拮据的困境。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走了二十多年,“三农”问题作为中国和谐健康发展的关键点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各项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农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及产权管理的基本现状,找出并分析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框架以及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