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持续、稳健化加快,土地资源越发紧缺,建设用地所存在的供需矛盾正在日益加剧。在城镇土地架构中,充斥着大量低效用地,而对其再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心。文章主要从低效用地的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及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的目的出发,以某市为例,分析其城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的具体模式,并就其采取的具体策略进行总结,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带来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郁青  朱高龙  王旭东  涂锦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13-中插17
在新型城镇化和国土空间存量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已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用地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基于福州市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庄三类城镇低效用地的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街道和镇域尺度上定量分析福州市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城镇低效用地表现出面状集聚、多核心的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盖山镇、鼓山镇、新店镇三大分布热点区,在鼓山镇西部和盖山镇西南部出现两个高密度区,由城市开发边界自外往内呈现出串珠状链接的圈层分布形态;整体看来具有和福州城区河口盆地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的北北西—南南东向分布趋势;空间分布在街道、镇域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空间关联性强,为典型集聚,有利于连片再开发.据此分布格局,提出老城抽疏、新城整合、边缘集聚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低效用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小城镇逐步走上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文章以菏泽市巨野县15个小城镇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年、2011年、2016年、2020年四个时间节点,借助遥感影像、ArcGIS等技术手段,对小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和形态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研究,主要从用地面积变化、用地扩展速度、形状率和紧凑度等几个指标进行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总结乡镇驻地空间用地演变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巨野县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城镇空间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各项建设活动全面开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对建设用地的需求迅速增加,以往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用地结构失序问题。展望“十四五”的新格局,要全力发展高质量现代化产业,可以通过用地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将闲置低效用地转化为综合集聚产业区,助力新兴产业发展,推进用地开发供应。基于此,文章以现行环境概况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现行用地环境下用地开发供应策略,包括盘活现有存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节约集约用地开发,优化用地空间布局;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城市经济复苏。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的新路径,是由简单地依赖新增用地的粗放占用,转向存量用地的盘整利用;由粗放低效使用,转向内涵高效挖潜;由行政主导的被动“征地”,转向政策引导的主动“腾地”。以推进“三旧”改造工作为载体,促进城镇存量低效用地再开发,构建政府引导下的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城乡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谓“三旧”改造是指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2008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合作协议,给予广东省节约集约用地试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市场细分的实施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必要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企业的市场细分策略并对策略实施和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藉此对企业的市场开发和维护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首先对萎缩型边缘区进行定义阐述,剖析国内萎缩型边缘区土地低效利用的深层次原因。通过国内外土地利用开发理念,明确土地资源再利用发展的模式与方法。继而研究了主动考虑发展过程的"灰色用地"规划模式,并首次提出产业"由附转主、由短为长"更新为参考标准的土地转换模式,引入短期型产业用地与长期性产业用地,提高"灰色用地"在萎缩型边缘区规划中的操作性,为我国萎缩型边缘区土地集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借助GIS和数理统计工具,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分析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进行探索,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呈现出“五减三增”的态势,城镇生活用地、工业生产用地和其他生态用地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其他五类用地呈现出下降的态势,而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面积的扩张主要来源于生态用地面积的缩减。2.虽然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较高,但总体来说耦合协调水平呈下降趋势,而且区域生态环境滞后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的高度耦合。研究结果揭示,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土地开发权的规划配置对集体产业用地转型的影响机制,助力规划实施;借鉴产权制度理论分析框架,揭示集体产业用地开发权重构的特征;通过数据分析剖析南海区集体产业用地的转型特征;以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性访谈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对比,实证上述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规划管控加剧非均衡的开发权配置,将集体产业用地重构为开发权赋...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关于发布《北京市划拨城镇建设用地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京房地地字[1996]第256号各区、县房屋土地管理局: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加强我市城镇建设用地的管理,规范划拨城镇建设用地的审批...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当前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使用机器学习与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借助2007~2018年中国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数据,研究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城镇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显著减少了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其原因在于改革提升了集体和国有土地的替代性,因而降低了国有建设用地的出让面积,但是未显著影响国有建设用地的单位价格。结合理论分析,上述结果说明该改革并未显著改变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市场结构。成本收益分析表明,该改革对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金的影响大于集体建设用地。以上结论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大足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和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预测了大足县未来5年和10年的城镇化水平与城镇用地的需求量。根据预测,未来大足县城镇用地的需求很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农村居民点的集中和农居用地的整理,在保持耕地占补平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重点小城镇的用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城镇用地的集约化程度,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总的原则是首先保证经济实力强的小城镇的用地,以发展其经济,增强其辐射范围,从而带动整个大足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大足县整体经济水平;其次,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但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而人均用地较少的小城镇,适当提高其用地水平;对目前经济实力一般而人均用地较多的小城镇,要严格控制城镇用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二轮土地规划的开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简称增减挂)试点工作的提出,很多人特别关心增减挂的实施,因为人民相信它不但能缓解城镇建设用地的紧张局势,同时也能提高农村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程度,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而难题是如何使增减挂落实到位,文章以赤壁市为例,就此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张诚 《上海房地》2024,(1):35-39
随着国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海市产业用地的分类处置和高效利用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分析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走马塘转型区内低效产业用地实施更新盘活的案例,归纳总结推动产业用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本市中心城区产业用地空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质量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就业互助协会诞生的导因 近年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狠抓就业再就业这一民生工程,统筹规划城乡就业,充分落实政策扶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健全各层级的就业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有效的就业服务和援助。“十五”期间,江阳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3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625个,城镇新增就业2.02万人,实施就业培训累计5.79万人(次)。尽管如此,江阳区作为泸州市的主城区,在解决自有23万非农业人口就业压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之外,还承担了解决市属以上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周边县(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聚集主城区就业的任务,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并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高压态势。这就促成了“互助协会”诞生的导因。  相似文献   

16.
地产荟萃     
正声音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光有资金投入是不行的,体制机制也是重要的"资本"和红利。通过深化改革搞活体制机制,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有力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7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上表示。按照严控总置、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体要求,坚持增量存量统筹、区域城乡统筹的原则,2014年将合理安排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规模。——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7月11日的部长办公会上要求。要千方百计地消化库存,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结构调整,完蕾房地产项目周边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1988年、1999年的TM影像与1996年广西大化县土地利用现状图提取三个时段城镇用地空间数据,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了1988-1999年来大化县城镇用地的空间扩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88-1999年间,大化县城镇用地扩展明显.大化县城镇建设用地的增加81%以上来自耕地、林地和草地,增加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化县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以交通主轴线状城镇扩展模式为主.大化县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国民经济发展、行政因素、交通条件改善、人口增加与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大中型城市内部低效的产业用地二次整理开发,成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以南京市秦淮区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域产业用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用地整理模式的分类,结合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该区域的产业用地土地整理路径优选,并利用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大中型城市内部低效的产业用地二次整理开发,成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以南京市秦淮区为例,在分析研究区域产业用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用地整理模式的分类,结合区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该区域的产业用地土地整理路径优选,并利用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周咏馨  李胄宁  黄国华  潘琦 《城市发展研究》2022,(3):中插22-中插27
低效用地更新意愿对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实施影响重大.现有相关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对政策制度进行设计,对阻碍国土空间规划系统实施的低效用地更新意愿影响因素及决策行为的研究欠缺.以苏南地区为例,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刻画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用地企业对更新收益的心理预期对低效工业用地更新意愿具有正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